尚平君兄谦和、淡薄,温文尔雅,这恐怕是大多数人对他的印象。初识之时,我亦如此以为。后得知他信佛教,修密宗,更让我加深了自己的这种看法。他的性格如此,并无虚假。但一次豪饮之后的经历,让我改变了对他的认识。说是豪饮,其实不多,只因平君兄不甚酒力尔。谦谦君子,亦有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之时。看似温婉的尚平君兄,实乃性情中人。识画在识人之后,此前虽也看到过一些作品,但观画总是断断续续,难以建立起关于其绘画的总体思路与脉络。后来发现,原来认识这些年来,他画了那么多画,令人惊叹。而且创作线索比较清晰,前后连贯、发展有序。在众多温和而内敛的作品中,偶尔会跳出几件色彩喷薄、形式喷张的狂放之作。画如其人,是也。
谁的发丝飘落在玫瑰丛中 布面油画 146x114cm
皖南印象 布面油画 110x123cm 2000
尚平君的大学时代正好与20世纪80年代的“85新潮美术运动”重叠,那时的浙江美院(现中国美院)是“运动”的重镇,郑胜天等学院教授对教学和学生创作的引导形成了一大潮流,同学中诸如肖鲁则是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的明星,但尚平君不是前卫艺术家,从作品、从人格看,都不是,也不可能是。他注定是一位以思考、研究和 挖掘见长的艺术家。在他早期的绘画中,不难看出印象派、塞尚等艺术家的直接影响,稍后则是包括佛教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精神的影响。在他早期的绘画中,形式结构、色彩关系、精神气质等方面探索是其鲜明的特征,也或许也部分地注定了他后来的创作走向抽象。因此,尽管美术运动如火如荼,人生道路起伏跌宕,但就他的创作而言,艺术就是艺术,与现实和潮流从无直接对应关系,那是另一个带有个人性乃至私密性的、审美自治的超然领域。
蚀 布面油画 80x98cm 1998年
虚灵 布面油画 97x130cm 1998
90年代初,尚平君开始抽象艺术的创作,早期的抽象作品符合抽象艺术的一般形式规律,具有较强的音乐性和节奏感,点线面彼此穿插。90年代末至20世纪初是一个中间阶段,基本的创作语言开始形成。先是在画布上铺陈,层层叠加,但并非机械有序,而是率性而为,叠加之后又进行局部描绘与提示,形成“面”与“点”的基本对照关系;“线”则相对较少,即便出现,基本也是以长点的形式为主。这在2005年以后的绘画中突出为他个人的“标准”语言,表面的形式因素也开始大量削减。近三年,是尚平君创作的又一个高峰,不仅在数量上可观,在丰富性上也毫不逊色。一类是浅灰色调为主的作品,另一类则是色彩丰富、痕迹突出的画作。前者好比“性”:“性”者,质也,是一个人内在的恒定之处;后者好比“情”:“情”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是一个人此时此刻的具体感受。当然,二者并无绝对分离之势,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将平君兄视为“性情中人”。
醒觉 布面丙烯 162x130cm
抽象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多可喜,亦多可悲。20世纪80年代初的“形式美”并未走向纯粹的抽象;“现代艺术大展”中展出的抽象作品多达10%以上,却集体被忽略;在90年代视觉社会批判的当代艺术主流趋势下,抽象艺术仍居边缘;唯有2005年之后,中国的抽象艺术才被作为一个学术命题得以关注。若将尚平君的创作放在该语境中审视,亦有其过人之处。“审美”是基础,却不是目的,而且,此“美”已不再是80年代初期讨论的“形式之美”,它带有强烈的主体性。尚平君重视这一点,但他和他的创作都不是理性主义的形式抽象,不是超现实主义和自动主义的抽象表现,也不是时下中国抽象中流行的重复性书写——尽管这能很轻易地附会至佛教之禅修。在我看来,他的作品是一种均衡的协奏,凝视画面,缓慢地释放着由其人生和性格所带出的隐忍和哲思。平君兄的画,能打动我的,恐怕正在于此。
作者:盛葳(艺术批评家,艺术学博士,《美术》杂志副主编)
艺术家简历:
尚平君
1963年生于河南省内黄县,1988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曾任教于温州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2006年至2014兼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美术》学术主持。现为职业艺术家,居住北京。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