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让天涯
一、功能介绍
对于输入的一张车载监控图片(可正常解码,且长宽比适宜),识别图像中是否有人体(驾驶员),若检测到至少1个人体,则进一步识别属性行为,可识别使用手机、抽烟、未系安全带、双手离开方向盘、视线未朝前方5种典型行为姿态。
图片质量要求:
1、服务只适用于车载司机场景,请使用驾驶室的真实监控图片测试,勿用网图、非车载场景的普通监控图片、或者乘客的监控图片测试,否则效果不具备代表性。
2、车内摄像头硬件选型无特殊要求,分辨率建议720p以上,但更低分辨率的图片也能识别,只是效果可能有差异。
3、车内摄像头部署方案建议:尽可能拍全驾驶员的身体,并充分考虑背光、角度、方向盘遮挡等因素。
4、服务适用于夜间红外监控图片,识别效果跟可见光图片相比可能略微有差异。
5、图片主体内容清晰可见,模糊、驾驶员遮挡严重、光线暗等情况下,识别效果肯定不理想。
具体功能说明,请参考官方说明文档(驾驶行为分析)
二、应用场景
1、营运车辆驾驶监测
针对出租车、客车、公交车、货车等各类营运车辆,实时监控车内情况,识别驾驶员抽烟、使用手机、未系安全带等危险行为,及时预警,降低事故发生率,保障人身财产安全。
2、社交内容分析审核
汽车类论坛、社区平台,对配图库以及用户上传的UGC图片进行分析识别,自动过滤出涉及危险驾驶行为的不良图片,有效减少人力成本并降低业务违规风险。
三、使用攻略
说明:本文采用C# 语言,开发环境为.Net Core 2.1,采用在线API接口方式实现。
(1)、登陆 百度智能云-管理中心 创建 “人体分析”应用,获取 “API Key ”和 “Secret Key”:https://console.bce.baidu.com/ai/?_=1566223151105&fromai=1#/ai/body/overview/index
(2)、根据 API Key 和 Secret Key 获取 AccessToken。
(3)、调用API接口获取识别结果
1、在Startup.cs 文件 的 Configure(IApplicationBuilder app, IHostingEnvironment env) 方法中开启虚拟目录映射功能:
2、 建立BodySearch.cshtml文件
2.1前台代码
由于html代码无法原生显示,只能简单说明一下:
主要是一个form表单,需要设置属性enctype="multipart/form-data",否则无法上传图片;
form表单里面有两个控件:
一个Input:type="file",asp-for="FileUpload" ,上传图片用;
一个Input:type="submit",asp-page-handler="DriverBehavior" ,提交并返回识别结果。
一个img:src="@Model.curPath",显示识别的图片。
最后显示后台 msg 字符串列表信息。
2.2 后台代码
四、效果测试
1、页面:
2、识别结果:
2.1
2.2
2.3
2.4
2.5
四、测试结果及建议
从上图中测试结果可知,百度的驾驶行为分析整体识别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比较准确的识别使用手机、抽烟、未系安全带、双手离开方向盘、视线未朝前方5种典型行为姿态。另外,可以根据不同的驾驶场景/要求,设定不同的阈值,从而达到不同的识别要求。
可以结合【百度语音】技术,采取语音提醒等预警方式,提醒正在驾驶的司机注意自己的不好的驾驶行为,及时预警,可以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保证生命财产安全。
可以结合【人体检测和属性识别】技术,识别车内的人员数量,根据设定的阈值判断车辆是否超载,并根据超载严重程序进行不同的预警。
如若能够识别司机是否疲劳驾驶、是否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并给出相应的预警提醒就更好了。
不过,个人觉得,最关键的,是需要将危险行驶行为识别跟交警部门进行数据互通,及时上传司机的危险驾驶行为,并根据司机危险形式行为的严重程度,做出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减少事故发生率,因为其实司机能够考取驾驶证,说明他/她心里是十分清楚自己的行为是否是危险驾驶行为,但是抱着侥幸心理,所以才会做出危险驾驶行为的,渐渐的让危险驾驶行为变成了一种常态,单纯的预警实际效果是比较差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