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当代教育家》2015年第6期
作者:李希贵
在首届十一学校“十佳学生”表彰活动上,策划者将许多著名的成功人士和杰出校友请到表彰现场,让他们为“十佳学生”颁奖并寄语全校师生。设计者还别出心裁地安排获奖者走红地毯,无论是受表彰的还是参加活动的同学,都深受感染。于是,在接下来的“学生最喜爱的十大校园活动”评选中,十佳表彰活动榜上有名,位列第四。
第二年春天,第二届十佳表彰活动如期进行。策划者凭主观以为,既然上届活动如此成功,且已在评选活动中证明是学生喜爱的活动,于是,不由分说,就原版“复制”了首届活动的流程,而且还美其名曰为学校的保留项目。结果,在接下来的“学生最喜爱的十大校园活动”评选中,十佳表彰不仅没能保持第四,连前二十名里也未见踪影。
为什么?
深入访谈后我们才明白,对于学生来说,一个活动可以承载许多价值追求,也可以设定若干教育目标,但有一个东西是不能丢的,这个东西就是一个“新”字。离开了“新”的要素,就很难吸引他们,也就很难实现设计者的初衷。
事实上,这个“新”字,正是我们学校管理者设计学校活动的起点,理由很简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青春的花季少年。离开了这个“新”,管理工作就可能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们梳理了全校的学生活动课程,逐一探讨、改造,把“新”字锻打到了所有的活动里。
譬如每年两次的运动会,过去春季一直是趣味运动会,秋季是田径运动会,年复一年,从运动项目到组织形式基本不变。有了这样的启发之后,我们便“新”字当头,把春季运动会演绎为寻找童趣、青春拓展和职业模拟运动会:或开展儿时的游戏,或把孩子们拉到社会的拓展基地,或让他们模拟不同的行业人士参加运动会。我们把秋季田径运动会改造成了开阔学生国际视野的课程,依次为国际奥林匹克、世界民族和五洲城市运动会,一个班或代表一个国家,或假扮一个民族,或模拟一个城市参加运动会。学生在校三年的时间里,运动会的组织形式不会重复,深受同学们喜爱。
开学典礼往往是所有学校活动中最难设计的。在同一个时间里,要想让每一个人喜欢这项活动,并从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实属不易。很幸运,2009年的开学典礼第一次被同学们评为他们最喜欢的十大活动之一,而且名列第五。于是我们随即跟踪调查他们喜爱的原因,结果发现,有一个环节几乎牵动了每一位学生的心:每个人的名字和照片在校园大屏幕上滚动,通过抽奖嘉宾抽取幸运学生到主席台与杰出校友结对,每一位同学在现场都有被抽取的可能。这个设计,让所有人都能真正参与,也让每一位同学心灵都受到震撼,这也是他们喜欢该项活动的重要的原因之一。
于是,管理的起点又有了一个关键的词汇:“参与”。每一个活动,如果仅仅有学生形体的“参加”,形在而神不在,那不是我们的追求,它必须撼动同学们的心灵。
2010年的开学典礼以一本“开学护照”为载体,在短短28分钟的时间里,牵动着每一位师生的心。会场上,台上台下全是老师和同学们在开学护照上互相签名、互赠祝福、相互合影留念、相互拥抱的场面。一本开学护照承载着他们的希冀、梦想与期待,整个欢腾的会场感动着在场的每一个人,活动实现了从“参加”到“参与”的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