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准牛:科技赋能保险业务全流程,保险科技2.0时代

从开放银行、无界银行到消费金融、场景保险,场景在金融服务中越来越重要。

而谈到场景,自然离不开对需求的描述,不管是与外部合作,拉取已有的场景流量,还是自建场景,企业经营场景是为了更好地洞察并满足用户在该场景的刚性需求。

对于保险行业来讲,保险隐性的消费需求特征使得场景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场景保险在近几年的热度也不断上升。

“无场景,不保险”

目前有场景的流量平台和保险科技创业公司在场景保险上都玩得“风生水起”。

细分场景的流量巨头,如电商场景的阿里巴巴、出行场景的滴滴、旅游场景的携程。现阶段它们大多通过保险的方式将线上场景的流量进行变现。

另一类的保险科技创业公司则从新兴线上场景和分散未被广泛开发的线下场景如出行、医美、体育、蓝领、母婴等切入,通过采集数据,形成用户画像,提供定制化的保险产品。

由此引发的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这场“场景保卫战”中,传统保险公司扮演的角色是什么?流量巨头和保险科技创业公司是否会正面“对抗”? 这两类公司的业务开展逻辑各是什么?

保准牛创始人晁晓娟向亿欧解释了当前场景保险中各玩家的地位和差异化的打法。

晁晓娟将保险产业链划分为:流量—产品技术—服务三个环节。其中流量方可以划分为多个细分场景如电商、出行、社交、旅游等。

从各玩家的优势来看,巨头拥有的是流量,是“客”,需要解决的是找“货”的问题。中小创业公司和传统保险公司提供的是产品技术,也就是“货”,它们面临的是找“客”的问题。

对应到业务模式上,流量巨头是从 “流量”到“产品技术”,由前往后切入产业链。保险科技创业公司和传统保险公司是从“产品技术”到“流量”,由后往前切入产业链,各方解决的是不同的问题。

而就场景保险来说,保险科技创业公司和传统保险公司在具体的产品技术服务上出现了更加精细的分工。

由于场景保险的设计和服务需要对场景特征和用户的需求进行精准捕捉和理解,传统保险公司由于体制、既有销售渠道限制等因素,难以深入到具体的场景中,因而成为保险科技公司的“供货工厂”。

保险科技公司负责在场景中获取用户、收集用户的需求反馈给保险公司以供产品研发、风险定价,根据用户的数据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保险产品和全流程无缝的服务体验。

场景保险进入2.0时代

提到场景保险的特点,行业内有一种普遍的误判是“小额、高频、大量、碎片”。

晁晓娟向亿欧解释,高频、低额是新兴互联网场景定制保险的特征,比如退运费险、单车骑行险、外卖准时险等。这可以看作场景保险发展的1.0阶段。此前保费是按年计算,在这一阶段,通过大数据手段可以做到定价环节的个性化。

现在场景保险进入2.0阶段,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已经 运用到每个保险环节中,从条款设计、产品定价、销售方式、服务模式等各个方面对传统保险服务模式进行重塑。

在这一阶段,场景保险从早期的新兴互联网场景延展到更多的线上线下垂直细分行业场景中。基于特定场景的定制化保险不再仅是高频、低额、短期,还可以转化成长期的保障型的。技术的加持使投保的便利性、风控的及时性、理赔的高效率等得以落地,保险与场景自然而然融为一体。

晁晓娟结合保准牛的实践对2.0时代的场景保险做出了详细的描述。

在产品环节,保准牛为企业服务的用户提供定制化保险,目前覆盖泛互联网、体育、蓝领、健康、教育、医疗等多个场景。在切入每一个场景时,保准牛会通过大数据和保险科技,制作判断风险状况的精细化标签,并形成规则引擎,以此来实现保险产品的场景化定制。

在投保环节,保准牛已经实现了线上动态投保、实时增减员。以体育场景为例,体育领域的运动项目众多,在传统的保险产品几乎覆盖很少而且定价和投保模式的处理起来很非常麻烦,如今在保准牛小赛保小程序中输入该项运动和投保用户的基本参数、就可以实时定制投保。

在理赔查勘环节,当意外发生后,保险公司去现场查勘的效率很低,也很难保留现场,保准牛的理赔团队通过远程视频查勘极大地提升了现场效率,并且技术数据驱动的在线化操作也为后续的用户留存和场景下的 分析提供支持。

保准牛通过AI和大数据驱动的智能保险支撑平台来解决,通过数据化算法和产品模型形成动态迭代的反馈闭环,并且让数据持续的在平台里面流动,而且这样的模型可以不断的被训练和学习,并且这让决策也越来越自动化。传统决策分析,往往是静态数据分析,拿到数据以后,分析人员再做判断。而现在把这些规则加上自动学习,更多的环节都从人工到半自动,甚至大部分自动化了。原来线下的核保变成线上实时核保、加保、动态推荐,同时在整个用户体验和运营效率上也不断的迭代优化,比如赔付和信用好的用户,平台算法可以数据驱动来给用户更好的优惠。

晁晓娟认为,科技应该赋能于每一个场景,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和场景的脱节。在场景保险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用创新性的科技能力提升不同环节的服务效率,为用户打造闭环的服务体验。科技能否作为引擎带动保险业务全流程转起来,并且越转越快至关重要。

 “螺旋式上升”是保险行业的创新特征,在创新与合规间寻求平衡

2018下半年,相互保险与网络互助热闹非凡,10月上旬蚂蚁金服在支付宝APP上线“相互保”,短短几十天就吸引了2000万用户,各大财经媒体对此广泛报道,社会舆论炽烈。

而一个多月之后,信美人寿遭到监管约谈,“相互保”又匆匆改名“相互宝”。此后京东、滴滴先后推出“京东互保”、“点滴相互”。巨头的入局,再度引发了模式创新与监管之间的博弈。

晁晓娟认为,从商业利益的角度考量,BATJ流量巨头体量大到一定程度时可以通过收购牌照、建立合资公司等形式自建“工厂”,直接“供货”给平台用户。但作为保险产品提供商,有两点需要注意:专业度和安全性。

从专业度上看,相比于其他消费品,保险产品条款设计、产品定价、销售方式、服务模式更加复杂,尤其在互联网环境下,用户的风险保障需求具有动态实时、个性化、场景化特征,缺乏经验数据的积累和过硬的产品和定价机制,经营保险对于“跨界”玩家来讲是一个全新的挑战。

从安全性来讲,在互联网时代,市场的交易结构日趋复杂,越来越多跨市场的、交叉性的服务出现的同时,风险的产生和集聚速度也在加快,巨头一方面覆盖庞大的用户人群,另一方面经营业务多元化,这些因素都决定了安全合规、防范风险是当前保险监管的重中之重。

在她看来,包括保险行业在内的金融行业的创新过程一定是螺旋式上升的,核心是要在创新和合规之间找到平衡点。

对于保险行业未来的发展,晁晓娟认为,保险行业是一个过去几年被低估、现在正逐步上升的行业。随着人口、资产、消费结构的变化以及企业风险的增加,人们对保险和安全的诉求大大增加,保险行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机遇期,市场潜力巨大。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9-01-21
保准牛:科技赋能保险业务全流程,保险科技2.0时代
晁晓娟认为,科技应该赋能于每一个场景,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最大的问题在于技术和场景的脱节。在场景保险的不同发展阶段,需要用创新性的科技能力提升不同环节的服务效率,打造闭环的服务体验。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