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尔尼诺现象显然让中国空调厂商失望了。近期,国外多地虽然频频爆发了超高温天气,然而在国内,尤其是华北华中地区却频繁呈现凉夏和暴雨,严重影响了空调销售,记者日前从多家空调企业方面得知,截至目前空调市场整体呈现下滑。行业的低迷使得企业纷纷将目光转向智能化升级,但是在业内专家看来,目前智能化升级多流于表面的开关转换,与真正的人机互动交流仍有较远距离。
市场下滑倒逼产业升级
对于今年的空调市场来说,价格战无疑是最显著标志之一。尽管各大空调厂商此前的几轮让利促销比拼早已告一段落,然而空调的价格却始终未能全面回调。记者日前走访北京朝阳区某苏宁电器卖场时,便有销售人员卖力推荐空调产品,原因正是现阶段空调产品的降价幅度很大,最低也有二三百元,高的甚至超过1000元。
其实,从今年“五一”开始,空调产品零售价便较去年呈现大幅下降。奥维云网发布的监测数据也显示,今年“五一”促销期间,空调零售终端均价为3334元,这一数据在去年同期为3577元,同比下降6.8%,平均降幅243元。
虽然空调厂商不断降低产品售价,推出大促销活动,然而却依旧未能改变整体市场下滑的现状。中怡康线下监测最新数据显示,在重要促销节点“五一”,空调市场零售量为786万台,同比下降4.7%,零售额为239亿元,同比下降9.8%。奥维云网此前发布数据也显示,2015年1-4月,国内空调销售额负增长1.6%,“五一”促销期间零售量同比下降4.7%,零售额同比下降11.1%。
有业内专家分析指出,依据空调行业过去十几年的规律,空调销售旺季集中于每年五六月乃至7月上旬,是提升空调销量的关键期,等到了7月下旬之后,天气出现持续暴热,也很难出现特别的旺销。
或许正是考虑到短期内再难扭转空调市场的增长,空调企业也逐渐将企业发展重心转而投入智能空调,希望通过抢占智能空调的发展先机,带动企业自身的增长。
空调智能化多为形式主义
奥维云网总裁文建平日前指出,渠道O2O、智能化必将成为空调未来市场的两大增长新引擎,尤其是智能空调,是支撑空调行业处于发展上升期的关键,预计最近两年行业震荡将属于产业发展的正常盘整,“上升爬坡”才是未来空调市场的“新常态”。
空调向智能化发展的大趋势,外加企业需要新的产品来提振市场信心,使得过去一段时间里空调企业在智能化方面动作频频。作为国内首个推出云空调的志高,早在去年年底便率先宣布要加大智能空调的推广力度,而美的也在6月联手苏宁发布了“智能+”计划,推动智能空调的普及。
“智能空调是空调行业的又一次升级,未来非智能的空调将逐步遭到淘汰。”美的家用空调事业部总裁吴文新表示,并明确要加快智能空调的普及,预计到2016年,美的智能空调产品将达到100多款,智能空调在整个苏宁体系占比将达到30%。
一贯特立独行的格力,虽然并未大肆推广其智能空调的理念,然而从其发布智能手机,并支持操控空调等系列举措显然可以看出,格力如今也在暗自大力布局智能空调。
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表示,现阶段很多企业的智能空调陷入了行业发展误区,过于形式主义,纯粹是为了智能而智能。很多所谓智能空调无非就是一个简单的去遥控器化,用智能手机代替遥控器,同时在用户感应、送风等领域进行升级,但在空调的智能应用和用户互动方面却少有作为。
人机交互、双向互动是关键
“用手机来操控在我们内部被称之为智能空调的1.0时代。”志高空调副董事长兼总裁黄兴科日前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如今志高已经进入了2.0时代、3.0时代,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手机操控,更能够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库里面,通过大数据的运营帮助用户进行监控空调运行状况,实现用户自身对空调服务模式的个性化、多样化。
其实,所谓的个性化、多样化,就是让用户参与服务的设定。即不仅仅让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实现对空调温度、湿度等空调全面操控,还精确到每时、每分。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实际环境,对白天晚上室内温度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不仅可以实现所谓的老人、儿童模式,还能够实现工作、睡眠模式。
洪仕斌也认为,只有人机互动才能推动智能空调发展普及。智能电视之所以能够快速普及,备受用户的认可,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用户与智能电视的高度互动,包括用户选择电视内容、观看时间、游戏应用等。最了解用户习惯的是用户自身,只有让用户参与其中,这样的智能产品才能称之为真正的智能产品。
“志高智能云空调之所以能够做到服务的多样化,关键就在于,志高拥有业内惟一一个全球云空调大数据中心。”黄兴科指出,志高智能云空调最早于2012年推出,虽然消费者看似购买的一台空调产品,但其实真正为用户提供智能服务的正是大数据服务平台。
业内观察家也认为,家电智能化的核心意义就在于为用户提供更便利操作和人性化服务,告别冷冰冰的操作时代,对于空调产品来说,智能化的核心就在于保证空调制冷、制热基础功能前提下,让用户有更大自由度去参与空调对空气的管理,只有突破空调业单向的机器开关模式,智能空调才有望引领行业全面转型升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