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深耕“3D建筑打印”领域多年的北京华商陆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商陆海”)在北京正式发布了企业新品牌定位——全球首家实现3D建筑打印“商用化”企业。据相关业内人士分析,该企业品牌定位的发布,不仅代表了“华商陆海”将跻身全球“3D建筑打印”领域的第一阵营,同时也预示了该领域 “全面商用化”的时代正式到来了!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将“3D打印”赋能到“建筑领域”不仅成为了行业中热议的话题,同时也成为了国家造福民生的重要战略方向。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倡议,3D打印技术成为了该倡议发展目标的重要推动者。2017年,十二个国家部委联合发布的《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再次为“3D建筑打印”领域指明了发展方向。
然而,由于多种技术原因,“3D建筑打印”多年来却一直处在实验研发阶段。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指出,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是一项革命性的技术,代表未来发展趋势,但同时需要加快在油墨技术、现场打印、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突破。
基于此,华商陆海经过多年的技术研发,不仅在“油墨技术”方面实现了“标准化”的突破,同时更是解决了困扰行业多年的“现场打印”难题。
其中,在“油墨技术”方面。之前多年,全球3D建筑打印普遍使用的“油墨”的构成主要是难以回收的“高标号水泥”和对人体有害的“玻璃纤维”。近年来,工业垃圾、矿石尾料等又作为3D建筑打印“油墨”的新宠。不过,由于这两部分材料在“成分构成”方面的不确定性,3D建筑打印仍无法实现“标准化”的商用普及。
面对如此的产业困局,华商陆海经过不断的研究、试验,终于成为了全球唯一一家能够以世界各国都认可的“普通标号的钢筋混凝土”作为油墨材料的3D建筑打印企业。
在解决“油墨材料”的同时,华商陆海还在全球率先实现了大型3D建筑打印“现场整体施工”的技术应用。
据了解,目前全球使用“3D打印机”打印大型建筑的普遍形式是先打好部件后再进行现场组装,这种工序流程不仅会加大施工单位的运输成本和施工人员投入,同时组装而成的建筑在“抗震性能”等结构稳定性方面与现场整体打印也有着较大的差距。
而华商陆海所推出的拥有多项专利技术的“龙门式”和“塔吊式”两种不同体量的建筑3D打印机,以“现场整体打印”的技术优势不仅大幅提升了施工速度;无需过多人工干预的施工流程,在大量节省劳动人员的同时,又极大降低了用于施工安全措施的费用。与此同时,由于是整体结构成形,建筑抗震性能方面也大大增强。
正是基于以上的种种技术优势,华商陆海在今年10月现场打印出了一座面积超过600平米的建筑——新温莎城堡。通过相关部门的现场检验,该建筑完全符合现有的国家施工规范和标准。由此,华商陆海成为了“首家实现3D建筑打印‘商用化’企业”。
2014年,万科集团创始人王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预言,3D打印建筑这项新技术的实验室研究成果可能在3年后才能进行实践,而要推广到一线,则可能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华商陆海的3D建筑打印设备实现“商用化”,不仅大幅提升了该领域快速普及的步伐,同时对超过10兆美元的全球建筑市场也将产生具有“颠覆意义”的冲击。
- 赵明离职信揭露:荣耀离别并非易事,人生抉择艰难
- 荣耀换帅:前华为骨干李健接棒,揭秘赵明辞职背后真实原因
- 新能源车销量破亿,十年领跑全球: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新篇章
- 美国多州立法限制学生在校使用手机:教育与科技的平衡挑战
- 三星折叠手机新突破:首款三折叠手机2025Q2量产,预计年产量仅20万台
- 冬季寒冷,暖心又暖身的产品需求大增:尼尔森IQ揭示“暖+”品类增长超3倍,即时零售平台活力更胜全渠道
- 特斯拉新Model Y火爆上市:订单破纪录,新能源车市场再掀风潮
- 苹果紧急修复macOS漏洞:黑客可利用安装恶意内核驱动,用户需警惕
- 微软逆势扩张:裁员潮中独善其身,AI投资再加大
- 华为鸿蒙生态再提速,长城汽车转型自信汽车,未来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