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广播以“弱势媒体强势竞争”的态势顽强跻身于“险恶”的媒体市场时,数字广播随着新技术的研发已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真真切切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这绝不仅仅是一次技术层面的改良,而是对传统广播的颠覆,取而代之的是给人以无限想象的新型广播。
一、浴火重生的新广播
l.零失真--听觉爽的广播
模拟讯号由于距离、地形、气候和阻碍物的影响而受到干扰,即便是调频播出的声音也时常伴有杂音和出现“发飘”、损耗等现象。数字广播在此方面有了重大突破,数字讯号通过卫星和有线电缆传递,频宽约为调频的两倍,接收到的高保真的原音重现,几乎达到零失真的程度。声音是广播人追求的硬指标,当我们还来不及为调频的声音骄傲多长时间,数字讯号就已经逼得我们开始向新的境界迈进了。
2.广讯号--繁星般的广播
模拟广播一个频率只能播出一套节目,频率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不时出现“同频干扰”现象,即所谓“串台”.数字广播采取压缩技术,一个频率至少可以播出五套以上的节目,等于是在不增加频率数的基础上大幅扩充了空中电台的数量,且相互之间没有干扰。现在一个城市也就10-20套节目,而数字广播在一个地区可以同时播出成百套节目。
3.大覆盖--跑起来的广播
模拟广播在高速移动的物体上讯号会受到影响,数字广播由于有“自动偏移”的特性,在移动收听时不受影响。它只需要很低地发射有效功率,利用一个频率就可建立强大的覆盖面,即“单频成网”.包括地铁、私家车在内的城市交通越来越发达,数字广播为移动收听一族搭建了良好的技术平台,与现代广播收听群的接收状态相吻合。
4.多媒体--看得见的广播
声音是传统广播的惟一载体,稍纵即逝是广播的特性。数字广播除了提供声音,还有许多附加值,可提供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数据,如电子购物、市场价格、交通信息、股市信息、天气预报、银行汇率、电子邮件等。例如,人们在听歌时,可以从显示屏上同时看到歌词、歌手图片、背景资料、相关信息等。通常这种广播被称为“数据广播”.数据广播提供的可视数据可方便听力有障碍的接收者、非母语接收者。
5.能互动--给你玩的广播
传统广播互动形式比较单一,即通过电话或短信进行。数字广播的互动形式多样。根据数字传播的特性,听众甚至可以自取节目素材,自动重组节目,“拉式”收听。
6.可加密--要付费的广播
中国的传统广播一直采取免费的方式运作。数字广播可锁码加密,用户购买后经授权方能使用,“条件式取用服务”使得广播付费服务有了操作的技术前提。加密可对整频率加密,也可对特殊时段、特别节目加密。毫无疑问,广播付费会改变现行的电台、频率运营模式,广告收入将不再是电台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7.众终端--影子般的广播
数字广播的接受机是新研发的,接受终端呈多元化的格局,任何小屏幕电子产品都可成为接收端,如手机、PDA、MP3、MP4、数码相机、车载PC、笔记本电脑等。而且,这些终端都有可移动的特性。
8.强渗透--搭便车的广播
数字广播对现有的一新一旧两大媒体都有渗透功能,“一旧”指电视,“一新”指网络。通过数字电视和网络,数字广播可搭车传送。这实际也是媒体“融合”或“汇流”的一个例证。
9.有监测--被监控的广播
随着接收终端的发展,未来广播将被适时监测,发射方知道听众什么时候开机、开机多长时间、在某个频率停留的时间和换台次数等隐私,从而为收听率调查提供直接的数据。未来,收听率调查公司可能要破产,因为许多基本概念都不存在了,如“调查”一词应改为“统计”,“抽样”一词也不再需要了。被控制的广播由此还可进行电子结账等功能。
二、拿什么迎接数字广播?
1.数字思维
数字时代需要数字思维,数字广播的实践需要有数字理念的支撑。比如,用传统的模拟广播的思维坚守单向传播,提供无互动和重组的节目,就无法适应新广播的要求。没有现代媒体的运作理念,技术再进步也是枉然。我们决不能陷入“技术决定论”的沼泽。“我们在步入数字时代”更主要的是指步入数字意识的时代。
2.内容供应
频率资源的问题解决以后,频率内容如何规划?有一本书叫《37个频道里什么都没有》,数字广播发展到一定阶段,很可能也会碰到这种尴尬。到那时,同质化的非专业台是无法生存的,也没有开设的需要。“内容为王”是应对科技变化的不二法门。没有有价值的内容,付费就根本无法实现。
3.市场应对
数字广播接收机的价格,一直是影响发展的重要因素。生产商、消费者(听众)、利用者(电台)之间形成怪圈。嫌贵就不买,不买就没市场,没市场厂家就不生产,不生产就无法实验,不实验听众就没有认识,没有认识就不买……数字广播的“钱景”需要三方共同培育。在实验前期,尤其需要智慧和勇气。媒体责任更重,要担负起解释、沟通甚至承担部分风险的责任。
4.营销推广
数字广播完全取代模拟广播是有过程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可利用受众信任的传统媒体做行销宣传;利用晚会和社会公益活动做促销宣传;在时尚媒体如网络中对年轻受众做引导;在技术保障和后续服务中做讲解式宣传……
5.兼容方案
数字广播在推广一开始就要考虑与现有业务的兼容性,主要包括与现有频率规划的适应性和今后发展的扩展性,也要考虑与国际标准的一致性。
6.政策规范
2006年4月26日广电总局下发通知要求:“在广电总局颁布数字多媒体广播技术标准前,未经批准,各地不得擅自进行实验或开展业务。”政策的扶持和规范是数字广播有序发展的两个方面。但有些跨行业的标准和政策需各方面通力协作,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打破行业藩篱和地区本位的束缚,为数字广播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作者单位:南京广播电视集团)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