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云协同,边缘云更出彩

边缘计算,一个新的万亿元级的市场。

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和设备联网,其中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如今,不仅仅是云计算巨头,包括设备厂商、CDN服务商、运营商、产业研究机构以及各种联盟,都对边缘计算倾注了极大的热情。

毫无疑问,边缘计算正成为新一轮技术升级的战略要冲,无论是互联网、物联网,还是人工智能等各类应用都需要边缘的处理能力和智能。但是现阶段,各厂商只是完成了边缘计算的初步规划,若想实现边缘计算的完全落地,还要在行业应用和具体场景上实现重大突破。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作为边缘计算落地的有益实践,华为云于去年开始布局边缘计算,并于2018年4月开启了边缘云服务的邀请测试,10月正式公测。一方面,华为通过参与边缘计算产业联盟(ECC),打造行业边缘云测试床,积极参与与边缘计算相关的标准制定,拉通“政产学研用”产业资源,促进边缘计算在全球的落地;另一方面,华为云试水边缘云服务,将其技术能力和公有云服务能力向边缘延展,可谓“两手抓,两手硬”。

华为云正式推出只有一年多的时间,却实现了“蛙跳式”的增长。如今,华为云不仅提供通用的云基础设施服务,而且不断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容器、数据库等服务,将云推向边缘,成为边缘计算的使能者。

边云协同,边缘云更出彩

从服务的角度,边缘云是对华为云的一种有益补充;从市场层面,边缘云是华为云扩大市场有效覆盖的得力助手;从能力培养和输出的角度,边缘云是华为云的一种“浓缩”,让华为云的能力和内涵在边缘侧得到充分展示。作为一种战略性投入,未来几年,边缘云将成为华为云重点投入的方向。

边缘计算聚焦于万物智能联接,以便更好地满足行业数字化在联接、实时、智能、数据优化、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边缘计算已经在智能制造、智慧城市、能源电力、智能车路协同系统、智慧工厂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华为云就像是一个管道,它以轻量化的方式将相关的云服务推送到边缘。如同边缘计算设备需要小型化、智能化一样,边缘云服务也要小型化、轻量化、智能化。这也是华为云边缘云服务的一大特色。

边云协同 相得益彰

未来,边云协同的模式可能更符合智能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基于边缘云服务,可以通过中心云建模分析与边缘云实时决策相结合,实现高质量、高性能、实时的处理。以华为云智能边缘平台IEF为例,它将华为云的能力向边缘不断延伸,并在边缘侧汇集了计算、网络、存储、应用服务和AI等能力,就近为客户提供边缘智能服务。华为云与边缘服务基于同一个平台,应用和服务只需构建一次,便可在任意处使用,充分展现了边云协同的优势。在边缘侧,华为提供了包含芯片、网络、边缘设备和服务等在内的全栈能力。华为云智能边缘平台IEF可对边缘上的应用和服务进行统一部署与管理。

华为云一贯倡导的“平台+生态”的模式同样适用于边缘云。华为云作为一个大平台,提供模型、算法、中间件等,并为各类软硬件合作伙伴提供接入。在硬件方面,华为云边缘云除了支持华为自己的边缘硬件,比如智能小站以外,还可以支持第三方的边缘节点和设备,以及第三方的服务。在软件方面,华为云边缘云除了与面向垂直行业的ISV在基于不同应用场景的模型、算法上实现互补以外,还与合作伙伴联手打造针对不同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

华为云选择了几个重点突破的边缘云应用场景和领域:一类是大量应用安全监控、视频分析的场景,比如智慧区园、商超等;一类是工业制造,主要是用于生产线上的产品质量检测,以及预测性维护等;还有一类是车联网,目前可能只是尝试性应用,但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智慧城市是当前边缘计算的一个典型应用场景。国内的一些大型城市安装了数百万个摄像头,有时一个交通路口就有20多个摄像头,分别用于监控车辆、行人等。如果将数量庞大的摄像头获取的数据全部传回数据中心进行处理,从带宽、延迟、成本等方面考虑,既不可行,也不经济实惠。在这种情况下,边缘计算就可以大展拳脚了。利用边缘侧的计算能力、算法和模型,可以对摄像头中的视频资料进行初步处理和分析,只将最后分析的结果回传到数据中心再进行综合研判,最大程度地发挥边云协同的优势。

华为云边缘云服务进行测试以来,获得了测试用户的充分肯定。视频监控和分析类与安全相关的项目因为需求明确、技术相对成熟,是接受度最高的边缘云服务。另外,在某些工业应用场景中,边缘云也有一定需求。目前,华为云边缘云服务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主要是一些行业头部客户在测试和应用,基本没有什么问题。在正式商用后,华为云边缘云服务有可能迎来数量众多的中小企业客户和开发者,这将是对华为云边缘云服务的新一轮考验。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Gartner预测,到2022年,边缘计算将成为所有数字业务的必要需求;40%的大型企业将在2021年的项目中纳入边缘计算原则,而2017年这一比例还不足1%。“边缘计算有可能吞噬掉云”,这一预测似乎有些耸人听闻,不过边缘计算确实来势凶猛。AWS在2017推出了边缘云服务,谷歌也在2018年推出了Edge TPU和Cloud IoT Edge,将机器学习带到了边缘设备。作为中国厂商的代表,华为与阿里也都在边缘计算方面进行了快速布局和投入。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运营商也在骨干网络以及移动设备边缘节点的建设上不断加码。

在边缘云服务上,华为云已经先走了一步,有了很多成功落地的项目。乐观估计,2018年年底前,华为云边缘云服务将正式商用。未来,华为云将继续加大对边缘云的投入:从技术上看,将在边缘端持续增强AI的能力;在生态建设上,将更多类型和数量的合作伙伴吸纳进来,通过不断增强的平台能力,更好地连续上下游的合作伙伴,提升边缘云服务的整体能力。

华为云在边缘计算方面还做了一件大事,就是将公有云上的智能边缘平台IEF部分开源,贡献了边缘计算管理框架KubeEdge,助力企业快速上云。另外,随着更多边缘设备的加入,华为云在物联网方面也会提供更加丰富的功能和服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边缘计算正处于萌芽阶段,还有很多技术、应用和市场方面的“坑”要踩,延迟和带宽需求如何满足,标准和互操作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安全和隐私如何保护……只有全面扫除这些障碍,边缘计算才能大踏步前进。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11-28
边云协同,边缘云更出彩
边缘计算,一个新的万亿元级的市场。IDC预测,到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500亿的终端和设备联网,其中超过50%的数据需要在网络边缘侧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