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由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主办、手机报在线承办的第二届重庆·国际手机展在重庆召开,作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产业链最齐全的顶级手机产业盛会,本届展会积聚手机产业上下游近 300 家企业到场展示与交流前沿创新成果。作为国内领先的软硬一体智能终端解决方案提供商,旷视科技也携多项原创手机AI视觉创新产品参展,并收获“2018中国手机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殊荣,全面彰显出旷视在打造新型 AI Phone 上的非凡实力。
在2017年的重庆国际手机展上,旷视曾凭借在人脸识别解锁技术上的研发与应用突破,获得“手机行业十大优秀供应商”的奖项。时隔一年,AI赋能手机的锐势不减,更进一步在手机行业中催生出打造 AI Phone 的未来变革方向。尤其在手机AI视觉领域的升级过程中,为给用户带来更加细致、全面的智能化操作体验,各厂商的手机产品开始发力协同软件与硬件的升级以提升AI视觉能力。
而旷视在过去一年,基于对手机行业的深刻理解,在研发手机AI视觉应用的实践过程中对业务全新升级,打造出了覆盖算法、应用、解决方案、硬件全领域的软硬一体手机AI视觉解决方案,并成功开发出人脸识别解锁与支付、AI人像光效、AI微整形、智能美颜、3D仿生感测技术等一系列移动端 AI 产品,为包括华为、小米、vivo、oppo 等国内一线手机厂商的超过 1 亿台手机设备,带来人脸解锁、图像增强、相机增强和视频处理等方面的颠覆性AI视觉升级,正是这些走在行业前沿的技术创新和落地成果,才促使旷视成长为“2018中国手机行业最具影响力企业”。
在第二届重庆·国际手机展上,旷视也展示了基于 学习和计算机视觉技术打造出的人脸识别解锁、AI人像光效、智能美颜以及3D仿生感测、车载AI视觉等软硬一体的智能终端AI视觉产品。
在手机解锁的AI赋能上,旷视研发的人脸识别解锁技术依托原创的 学习引擎 MegBrain 和移动端卷积神经网络 ShuffleNet,能够适配高中低端手机芯片和单摄、双摄、3D摄像头模组,高效实现RGB人脸解锁,零光感红外人脸解锁、单目/双目结构光及 ToF 的人脸解锁。在性能上,解锁速度小于 100 毫秒,可实现亮屏即解锁的高速流畅性;此外,旷视将解锁误识率降低至百万分之一,在保障便捷性的同时也具备了支付级的安全性。
图:旷视手机AI视觉应用底层技术——人脸稠密关键点
在自拍方面,旷视也基于自研的面部关键点检测、面部3D建模、人体分割、3D光效渲染算法等核心技术打造出了AI人像光效和智能美颜应用,让用户仅用手机就可享受影棚级打光效果和明星级的美颜、美型体验。
伴随市场对3D-sensing应用的需求提升,旷视团队也正发力打造2.5D、3D视觉感知解决方案,以适配2.5D双通、3D结构光、双目结构光、ToF等模组。在本次展会上旷视也首次亮相了基于双目结构光的3D视觉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包含旷视从光学设计、平台开发到IQ评价和Tuning,以及3D基础算法、3D应用算法的全流程自主研发创新,在旷视团队持续不断的优化调整下,旷视基于双目结构光的3D仿生感测技术在室内的Depth精度从20cm到1.2m距离范围,实测数据超越iPhone X; 在室外10万 Lux强光下,实拍人脸的 图效果也不输iPhone X。并且在成本控制上,该方案成本目前可以做到同类双目结构光方案最低,并已具备良好的可生产性和可交付性。
图:旷视基于双目结构光模组的3D仿生感测技术
除了带来手机端的产品展示,旷视此次也将自身在智能终端领域中研发的车载AI视觉解决方案带到本次展会上做展示。针对汽车行业内的AI技术应用升级,旷视打造的车载AI视觉解决方案采用了自研的人脸识别、手势识别、表情识别、视线追踪等AI视觉算法,结合红外摄像模组,可精准识别驾驶员身份(人脸识别解锁车门、人脸识别启动发动机)、检测驾驶状态和行为(打呵欠、闭眼、低头、左右摇头、打电话、吸烟等),保障驾驶过程安全性。
图:旷视车载AI视觉技术
不仅如此,旷视车载AI视觉解决方案配合车载智能系统,还可支持20多种静态/动态手势,常用场景如接/挂电话、音量调节、控制媒体播放等;支持四种情绪识别,结合语音助手可以让枯燥无味的漫漫驾途变得生动有趣;其视线跟踪技术,还可应用于车载设备间的智能交互。目前旷视在前装和后装市场提供了多场景的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并已与蔚来汽车达成了车载AI视觉解决方案的 合作。
如今,AI在行业领域的渗透步伐已进入加速期,而与各领域终端设备的结合更成为AI为行业带来转型升级的必经之路。在移动终端领域,手机作为承载人类数字化生活和工作的重要设备,与AI的结合不仅将为行业焕发出新一轮的市场活力,更将为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捷性、高效性、娱乐性生活与工作体验。目前,旷视已将AI赋能个人IoT,为手机、汽车等移动终端领域提供软硬一体的AI视觉解决方案作为自身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未来旷视将继续围绕移动智能终端识别与认证、计算摄影及3D感知等领域,完成更多软硬一体化的技术创新与落地,让AI全面惠及到每个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