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内自黑的小黑盒事件
2018年5月,永康门业博览会,一位妙龄女郎对着一个个展位宣称“你家的智能锁,我3秒就能开”。随后,她从包里拿出一个露着一截铜线圈的塑料小黑盒,并当场刷开了8家品牌商的智能锁,最快只用了3秒钟。事后发现,这个王姓女子本身就是某家锁企负责人,她踢馆的目的是缘于业内生意上的竞争报复。
接下来,事件开始在锁具圈内发酵,一个又一个智能锁被小黑盒秒开的视频,陆陆续续出现在锁匠和锁具经销商的微信朋友圈。随即引发了消费者的关注,有消费者表示:“心里慌慌的,防不胜防啊!”还有的表示:“成功打消了我安装智能锁的念头”。另有网友疑惑:“传统锁具也很容易被打开,到底用什么锁具安全呢?”
智能锁到底安不安全?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扒一扒这个神奇的小黑盒,为此,笔者专门找到了一位业内牛人,他有近20年制锁经验,锁的江湖里,他被人誉称为“锁王”,他是深圳市宏安兴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少波先生。
笔者拿事先在某宝上购买的一个小黑盒,在宏安兴公司的展厅里,党少波先生让笔者用小黑盒对展厅里的锁进行测试,同样一个型号的锁,有的可以用小黑盒打开,有的却打不开,看到笔者疑惑的神情,党少波便对笔者开始了小黑盒扫盲。
什么是小黑盒,小黑盒的工作原理?
小黑盒的名子叫特斯拉线圈。确切地说,它是一个工具,利用高频电磁脉冲,来轰击各种电子设备芯片,达到芯片故障或重新启动的目的,一般智能锁遇到芯片重启,会默认电机通电开锁,所以会达到开门效果。
哪些产品小黑盒能打开?
未初始化未设置密码和指纹的产品
经试验验证,在智能锁未进行任何设置时,智能锁处于初始化状态,使用任何指纹、任意卡片或初始密码123456均能开启的情况下,使用工具进行操作,是可能开锁的,因为这个工具产生的电流与磁场已经算是一种开锁信号。而对智能锁设置了开锁指纹后,再使用小黑盒进行测试,只出现了系统报警和系统重启,没出现开锁的情况。
低端不合格产品
其实,并不是智能锁不安全,只是该问题仅出现在一些质量低劣的产品中,被小黑盒开启的安全漏洞由不合格电路板和线缆导致,任何一个具备正规中专电工专业及以上学历的电子工程师都可以解决该问题,不必为部分质量低劣产品而恐慌。
党少波先生表示,经严格测试,宏安兴公司的所有智能锁,在设置密码和指纹后,小黑盒子都不能打开。他也指出,该事件也反映出一些行业问题,那就是很多锁企的高端人才缺乏,仅依靠生产制造而存活。因为智能锁的技术跨度很大,包括执行、认证、联网等多方面,许多锁企缺乏这样高端的人才和技术。
智能锁安全吗?
党少波先生说,锁具的安全性都是相对的,智能锁和传统机械锁都可以被破解,只要有足够的技术,开门并不困难。就连国家对于锁芯的认证标准也是以破解锁芯的时间为依据的。A级锁芯的要求是:防止技术性开锁时间不少于1分钟,防止破坏性开启时间不少于15分钟。B级锁芯的要求是:防止技术开锁时间不少于5分钟,防止冲击开启时间不少于30分钟。
智能锁最主要的优点是带给人们方便,无需携带钥匙,就可以利用指纹、密码开锁,方便是它们最大的优势。一方面,人的指纹很容易被复制,利用指纹膜就可以破解;另一方面,密码锁一般为4到7位固定密码,也有多种办法可以获取到密码;而小黑盒破解锁具也是一种破解智能锁的办法。但是所有这些都不妨碍智能锁的使用,因为安全取决于多方面的因素,比如小区的门禁、保安、探头等,都从一定程度上保障着居民的安全,“锁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
那么消费者应该如何选择智能锁具?
选择专业、传统锁企的产品。近几年,因为智能锁炒得火热,市场前景很大,所以很多跨界过来的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做锁。他们没有技术积累,没有生产经验,自己设计一个外观,然后就工厂贴牌生产,锁虽然不是黑科技的产品,但它机械和电子器件很多,对于稳定性,联动性要求很高。我们经常看到被炒得很火热的所谓大品牌锁具,常常被消费者投诉打不开门,就是缘于这个原因。
宏安兴科技公司的党少波说,锁具不同于一般产品,实现功能和成功量产并不难,但能符合安全标准并不容易。因此隔一段时间总有仅具备功能但不具备质量的产品面世,但这些产品终究会被淘汰,一个淘汰周期约为3年,而大浪淘沙后的基本都具备保障安全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智能锁的功能越多,往往意味着其故障可能就越多,但它们在互联网应用中却可以与大数据、行为验证等手段相辅相成,这就可以提升安全性,而非降低安全性。
智能门锁更关键的问题,可能是其存在的各种不稳定性隐患。门锁的稳定性主要是看两点:第一,感应线圈的使用寿命是否够长。第二,门锁的主板芯片的使用寿命。只要线圈和主板的使用寿命都没问题,那么这个门锁就是比较稳定的。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RTX 5090显卡震撼来袭:一卡两倍强,价格也翻倍!国行售价起价16499元
- 戴尔重塑PC品牌:别出心裁的命名惯例,是否引领新潮流?
- 刘强东回馈家乡,教师每人获万元红包,年货满满暖人心
- AI Agent引爆新风口:数万亿市场待挖掘,未来已来!
- OpenAI奥特曼谈AI定价:揭秘AGI门槛,理性剖析AI新时代
- 特斯拉销量下滑,全球第二宝座岌岌可危,未来何去何从?
- 2024年Q4中国手机市场激活量榜揭晓:华为稳居第一,小米跻身第二,荣耀、OPPO等紧随其后
- Akamai退出中国:云端巨头的战略调整,还是市场变化的挑战?
- 炫酷皮衣侠现身!黄仁勋手握RTX 5090震撼全场
- 索尼本田合资新品牌首车发布,高管曾公开贬低中国电车引热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