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期间,苏宁易购全渠道销售同比增长132%;零售云门店达到1666家,销售同比增长3308%;苏宁易购直营店达2400家,销售增幅达84%;苏宁小店订单量环比日常暴增10倍;苏宁拼购订单突破8000万单;家电整体销售额增长107%;大快消买家数突破4000万,增长超过400%,订单数暴增超过500%……苏宁这份双十一战报再次证明,消费升级已成为大势所趋。
而在销售数据之外,这份战报也道出了行业趋势:告别了过去仅仅吃饱穿暖的简单消费、结束了盲目追着潮流糊里糊涂的被动式消费,这个双十一的消费模式不仅仅是质量升级,更是五个“品”的升级——品质消费、品牌消费、品味消费、品格消费和品德消费。
品质消费很好理解,对商品的品质要求是消费者永久的追求。
在权威调查访谈中,51.7%的受访者提出看重“质量”,有45.5%的受访者认为重要的是“安全”,更分别有31.3%、28.0%和26.9%的消费者,选择“健康”、“价格合理”和“诚信”,这些都是“品质”的要素。
纵观国内的零售企业发展模式,能满足以上“五品”的着实不多,而苏宁智慧零售体系下的全渠道、全场景、多业态,不但完全满足这些基本要求,还能提供从挑选、购买到售后的全流程最优质的消费体验。
至于品牌消费,大家也不再以盲目地追求海外大牌为主,兼具性价比的轻奢品牌在中高收入群体中渗透率更高。苏宁全渠道整合,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最便捷的联系。从某种角度讲,苏宁本身就是消费者心中最大的品牌。
此外,随着规模效应增加,消费成本下降,商品差异化也成为吸引消费者的一种优势。这个双十一,苏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建立客户购买习惯精准库,将最合适的商品推送到了消费者的面前,让生活充满了“品味”。
(11月9日开业的苏宁第一万店店内布置)
除了品质和品味,品格消费亦是消费升级的重要方向。
讲究消费价值共享、情感互通和社交传播的“品格消费”群体,重视精神体验、产品内涵、消费层次丰富。
11月8日,苏宁易购双十一最吸睛的活动之一“超级拼购日”如期上线。苏宁拼购24小时内订单数突破2000万大关,相比于“88拼购日”的500万单足足增长了400%。苏宁霸屏社交APP,当天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苏宁的购买链接累计被分享了1.1亿次!
更进一步,苏宁易购集团副董事长孙为民还提出了品德消费——引领绿色环保的消费理念、倡导更有意义的消费观等,这恰恰与苏宁智慧零售所提倡的“服务美好生活”不谋而合,同时与消费升级的发展相得益彰。
品质、品牌、品味、品格、品德——五个消费升级方向,在苏宁智慧零售模式下找到了完美的契合。
通过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构建商品、用户、支付等零售要素的数字化,将采购、销售、服务等流程智能化,以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体验为用户提供商品和服务,这就是智慧零售的真谛。
以此为指导,苏宁不但日趋完善线上系统,更全力推进线下布局。以消费者为中心,精心构建了一幅壮美的“智慧零售星象图”:
Biu智能音箱则作为入口,链接了用户10米范围的智能家居设备,形成了用户10米内的服务;距离消费者500米范围内的办公区、酒店内,有苏宁的无人货架、智能货架、巡游机器人;3公里内有无人店、苏宁极物、苏宁小店、苏宁易购县镇店等差异化场景;更远的距离外,则是强调体验的苏宁易购广场、苏宁云店、苏宁影城等。
因为苏宁坚信,今天的购物绝不仅仅是消费者为满足简单的购物需求,更是进一步涵盖文化和娱乐的生活方式。根据用户需求、品质提升,为他们提供全新升级的服务。
线上线下O2O同步完善的同时,苏宁形成了以零售为核心的多产业融合协同发展。苏宁物流、苏宁金融、苏宁科技等共同助力智慧零售、助力消费升级、助力打造有“品”消费的新时代。
用先进的模式引领行业发展,用前瞻性的理念塑造业态,用“智慧零售”的清泉沏一杯消费升级的香茶。苏宁的前行之路,不仅伴随着消费者的需求奋进不止,也为行业前行提供了清晰的思路与方向。
- 华为系高管接连离职:荣耀员工队伍再添变数
- 聚焦平台经济:淘宝天猫2025年惠商新举措,助力高质量发展
- OpenAI暂未实现AGI?阿尔特曼:期待理性勿过度
- AI硬件布局新突破:三七互娱投资的灵宇宙‘Ling!’在CES 2025惊艳亮相,颠覆未来科技想象
- 蔚来李斌回应美国网友:中国换电体验,3分钟让你欲罢不能
- 苹果停售iPhone SE 3,支付宝集福开启,新的一年,新玩法!
- 阿里春节后推出免费AI数字员工:反内卷新举措,让工作更高效
- 日产与本田合并需利润翻倍?能否成功合并,还需看双方如何应对
- 微软收购动视暴雪玩家满意度调查:从“多数不满”看游戏业变革
- 2025年国补落地天猫:新增7大品类,最高补贴2000元,购物新体验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