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14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CCF计算机应用专业委员会、南开大学承办的 2018中国计算机应用大会(NCCA)在天津南开大学举行。本届会议主题围绕当前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农林,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中的应用展开,旨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探讨和研究“智能技术”在应用中面临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方法、系统等诸多热点问题。
清帆科技创始人张文铸博士作为大会特邀讲者,出席本次大会并发表了“AI赋能未来教育”主题演讲,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共同交流和探讨了“AI+教育”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展望。
AI与垂直行业结合已经是当今最重要的趋势之一。而情感计算、知识图谱、自然语言理解等关键技术与教育场景有天然的结合关系,具备巨大的挖掘空间。当前仅就中国而言,每天约产生一亿小时的视频,对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将对教学观察、教育研究和教师发展产生本质性影响。在本次演讲中,张文铸博士深入探讨了“AI+教育”的发展动因、技术及应用场景及未来展望。
人工智能和 学习
“大家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六十年前AI就已经诞生,但却直到最近十年才得到比较大的发展?这是因为近几年 学习算法研究获得了新的突破,使得工业界大数据训练的性能获得了极大地展的重要性。
清帆科技创始人,张文铸博士
“人类现在做的所有思考,其实都是在做分类。 学习的本质,就是一个比人类感官更为优秀的“分类器。在面临海量信息时,它表现出一种特殊能力:信息越多,维度准确性就越高,且没有上限,很容易就超过人类。因而,随着 学习算法的突破,加上互联网革命带来的海量UGC数据的积累以及GPU等低功耗算力硬件的发展,人工智能进入爆发性发展阶段,开始成为撬动各行各业的杠杆”。
“AI+教育”的动因
教育作为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一直是我国优先发展的行业。自2012年 学习算法在语音和视觉识别上实现突破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逐渐开始。2015年到2017年,国家更是连续出台三项政策,加速发展中国教育科技。
对此,张文铸博士也特地在分享中提到,政策是驱动“AI+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2017年,国务院下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在智能教育部分重点提出要利用智能技术加快推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包含智能学习、交互式学习的新型教育体系。推动人工智能在教学、管理、资源建设等全流程应用”。
除此之外,人工智能技术的使用需要大量数据来训练模型,数以亿计且每天产生的教育大数据为“AI+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料”,对这些非结构化数据进行深入分析,将对教学观察、教育研究和教师发展产生本质性影响。
“AI+教育”的实现路径
人工智能对教育产业的赋能本质,是人工智能对教育工作的替代和辅助,将教师和学生从低效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提升教学与学习效率,解决了传统教育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成本高、效率低、不公平的问题。“举一个教育的典型场景——课堂教学的例子来说,当前教学的过程评价难,教师上完课没有反馈和数据统计,教师工作负担重,很多新技术带来新负担。对于这些问题,AI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张文铸博士说道,“我们主张将情感计算和人体行为识别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场景,对学生的情感数据和行为数据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让每位教师拥有手机端AI智能助理、让每所学校拥有一个教育数据驾驶舱,帮助学校高效开展教学评估工作,帮助老师全面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问题,从而提高教学水平获得专业发展。”
以清帆科技当前在教育科技领域的产品探索为例,其自主研发的EduBrain教学分析系统利用情感计算、身份特征识别、人体行为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依托高性能算力工作站等硬件支持以及智能云平台提供的存储与计算服务,可以自动完成课堂情绪识别、课堂发言分析、课堂活跃分析和课堂考勤等智能分析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管理效率,也为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客观数据参考。
演讲的最后,张文铸博士对“AI+教育”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具有建设性的展望。“在未来五到十年的时间里,我认为大部分的学校都会变成百分百数据驱动型学校,而AI在其中引领的教育趋势将是:细粒度观察、数据驱动决策和大规模的个性化学习指导。短期来看,我们很多人都高估了AI的作用,但长期来看,我们则会低估AI的作用。期待和在座各位一起努力,共同让创新技术真正实现普惠性落地!”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