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新华社举办的“从追随到引领——中国零售业40年变迁图片展”在南京落幕,展会图文并茂地呈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社会在商品消费领域的巨大变化。近期,因榨菜方便面销售量大涨,关于“消费升级与消费降级”的话题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讨论。毫无疑问,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已成为并且仍将成为中国商业领域未来的趋势与潮流。
来源于苏宁易购的大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高端家电、新兴生活家电、智能数码3C产品销售比去年同期平均增长194%,其中中高端大家电销售平均增长154%;新兴生活小家电销售平均增长141%;智能数码3C产品销售平均增长288%。显然,大数据对消费升级的趋势有着精准的判断。
作为中国零售企业的代表,苏宁在伴随改革开放持续深化的28年中不断变革创新,顺应时代潮流,不断为中国消费市场提供更高品质、更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助力消费升级。
(图:苏宁易购无人店)
理念创新:飞速变革时代,服务理念是唯一不会被颠覆的存在
在这个飞速狂奔的时代,小说、APP、知识、技术,甚至是消费者的喜好、潮流,每一秒钟都在被更新,被颠覆。但苏宁很早就意识到了,“服务是苏宁的唯一产品”。在企业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由一家空调专营店到如今国内领先的智慧零售企业,苏宁始终把服务提供者这一角色做到极致。从过去的“产—销—用”演到今天的“用—销—产”,无论消费者的偏好与需求发生怎样的变化,苏宁的智慧零售都能迅速及时的为其提供所需要的东西,此时零售不再是一种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而是一种自动满足消费需求的服务行为。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发布以来,苏宁始终坚持用智慧零售为中国市场新一轮的消费升级构建最佳场景。
(图:苏宁快递小哥在送货)
技术创新:技术闭环支撑智慧零售满足消费升级
光有智慧零售的服务理念和服务精神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创新技术,完成智慧零售的技术闭环。经过这些年的不懈创新,苏宁已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AI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领域积累了深厚底蕴,以大数据为例,苏宁基于双线海量数据,可以做到月覆盖6亿线上线下用户,跟踪分析月覆盖21亿人次,产品数据模型已近万;在AI方面,苏宁已经在智能导购、智能客服、安防、语音引擎、图像引擎、语义引擎等层面取得突破,并展开了落地应用。正是有大数据和AI 双引擎发力,苏宁才能充分了解消费者的需求与偏好。知道了消费者想要什么,还要及时把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为此苏宁物流针对最后一公里的快递服务进行技术创新,从仓库分拣货物的高效AGV机器人,到干线运输中的无人重卡、无人机的启用,再到最后一公里的无人车配送,每一次苏宁研发黑科技的正式投入使用,都意味着消费者能更加快速的享受到消费升级带来的成果。
(图:苏宁AGV自动拣货机器人)
品质创新: 视觉传达与产品设计满足“千禧一代”品质需求
创造出了智慧零售的服务理念,更打造出了支持这一理念的技术闭环,这样的苏宁绝不会在最后提供的商品品质上掉链子!随着90、00后人群成为消费主力,这群被喻为“千禧一代”的新新人类对于商品的品质有了更特殊、更个性化的要求。而苏宁正是通过品质创新,为自己提供的商品在使用价值之外注入性格、品味、审美等更高附加值。2017年,苏宁联合海尔推出的全球首款T门全空间保鲜冰箱,就是依托苏宁会员大数据分析和海尔智能制造手段,基于用户冷冻室保鲜需求C2B反向定制而成的。这款创新设计“in”到爆的冰箱,很好的满足了都市新白领对潮流审美的需求,上市短短几个月就卖出超两万台,在苏宁易购官网上的好评率高达98%。毫无疑问,苏宁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商品的多元化、个性化与体验式消费的努力获得了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图:苏宁极物,视觉设计与使用品质的完美结合)
改革开放四十年,苏宁如何通过创新之路助力消费升级,创始人张近东总结了三点:始终围绕客户价值创造,有效创新;把握行业本质,让一切技术为我所用;以工匠精神讲执行、讲细节、讲效果。
可以说正是围绕客户价值需求,苏宁才创新提出了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通过把握行业本质,打造了技术闭环;最后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不断追求创新商品品质,在“消费升级”这一时代大考中,交出了满意的答卷。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微信语音“加速播放”功能疑似上线?腾讯客服回应引发热议
- 英伟达引领 AI 革命:2024 年投融百亿,掀起全球科技浪潮
- 比亚迪唐L/汉L新车曝光:颠覆续航焦虑,高阶智驾领衔,动力升级引期待
- 樊振东:凯迪拉克新宠,实力与品牌的完美结合
- 叶修跨年新加坡之旅:阅文音乐节引领IP新体验的探索
- 合资轿车降价风暴:广本雅阁破价12万,车市竞争白热化!
- 印度调查苹果App Store支付系统垄断行为,或将公布142页报告,呼吁开放支付系统
- 中国芯崛起:电动汽车行业转向国产芯片
- 比亚迪逆袭上汽,终结连续18年销冠纪录:新能源车企崛起?
- 苹果面临天价和解,Siri“偷听”集体诉讼风波揭秘,真相究竟如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