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初期,Wattpad的创始人Allen Lau面临了一场重大危机。他的决策为这个天文数字的形成埋下了伏笔。
2007年,Allen Lau与他的生意伙伴Ivan Yuen在家乡多伦多的一间咖啡厅见面,那天,他们谈论的话题是:Wattpad这份艰难的事业该何去何从。当Lau坐下后,他把他的咖啡推到桌上中央,说,“我们上个月赚的钱只够买这一杯咖啡,所以我们俩只能将就着喝了。”
当时Lau的事业正处在低谷,这和一年前他从温哥华要飞回家时的乐观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天早上,他在温哥华机场的美食广场遇到了他的朋友Yuen,两个人兴致勃勃地谈起二人都非常感兴趣的移动设备阅读平台。那次谈话催生了Wattpad――两人期待的在线社区,在那里人们能分享他们写的东西:故事、诗歌、同人小说、连载小说等等,而读者能在移动设备上欣赏这种用户原创的内容。这将是一个作家和读者能发现彼此、产生互动的平台。
当时,谷歌刚刚以16.5亿的价格收购了仅一岁多的YouTube,Lau 和 Yuen相信,Wattpad也有望如此。毕竟,在写作风靡之前,人类千百年来一直都有围在镇上的广场上、篝火旁分享故事的传统。 Wattpad以人类这种分享故事的本性为基础,开始大规模地在全球范围内开展。Lau想象着,会有数百万计,最终可能有数十亿的人使用这一平台。
凭着这份乐观,Lau毅然辞职,着力在一年内将Wattpad建成。考虑到YouTube就是在一年内完成的,Lau预计,在计划的第12个月结束时,他将能够为Wattpad筹集的大量资金。
危机
然而一年过去了,Lau 和 Yuen赚的钱只够两个人买一杯咖啡,而Wattpad现有的用户,也大概只有几百人。一个没有吸引力的产品使得他们根本没有机会筹到资金。但他们仍然相信Wattpad是有价值的,并迫切希望实现自己的全球故事社区的愿景。
在他们考虑未来计划的时候,Lau想到了那些使初创公司成功的主流观点――几乎都是关于焦点问题的。除非你像激光聚焦那样集中构建你的产品,不断升级,吸引用户使用,否则企业永远不能腾飞。 YouTube的案例激发了Lau 和 Yuen,它的成功源于创始人持续不断的关注和投入。这样僵持着则毫无意义。
又或者说,是有意义的?
避开老一代的智慧
随着Lau为Wattpad考虑的更多,他开始觉得大量投入可能不会是其最好的出路。相反,僵持着经营可能是Wattpad成功的必经之路。在他看来,公司现在状况如此只是时机问题。摩托罗拉的Razr,是当时最流行的移动设备之一,但一次只能看八行字。Lau意识到,如果移动设备生产商想不到人们会因设备上的内容消费而生产这种设备,那么Wattpad就永远不可能成功。而如果Lau 和Yuen选择了继续增加投入,他们就会不得不在财务问题上挣扎,并付之一炬,然后当时机好转时,他们就已经一分钱都拿不出来了。
所以,Lau决定否决增加投入的方案,相反,他和Yuen决定把Wattpad带入到业余生活中,同时,他们把大部分注意力转移到了创办咨询公司以及成立另一家创业公司上。这两个公司的利润足以养家糊口还能让Wattpad继续经营下去。
在随后的几年,Lau 和 Yuen开始鼓捣产品――增加新的功能,渐渐地,人们开始关注Wattpad.后来。正如Lau预料的那样,移动设备的发展,使阅读体验变得更容易, Wattpad的用户数量也不断增长。两年后,艰难的经营终于得到了回报。截至2009年,Wattpad有一百万活跃用户。Lau 和 Yuen离开了后期创建的公司,全身心投入到Wattpad中去,力图寻找投资者。(搜索微信公众号“投黑马”专注于文创领域众筹的O2O平台)那年,两人成功募集60万资金,同时有超过500万人下载使用了Wattpad的移动app. 2011年,Lau 和 Yuen从各类投资人手中共募集到350万,其中包括Union Square Ventures.
不到一年的时间,随着Khosla Ventures 和 AME Cloud Ventures的加入(由雅虎联合创办人兼前任CEO―― Jerry Yang创办),Wattpad的募集资金又攀高峰。Wattpad的活跃用户继续增加,因此投资资金也大量涌入Wattpad.到2014年底,该网站已有35万活跃用户,一天内的上传的信息量数量近10万条,再加上该公司另有的4600万投资资金,Wattpad募集的资金总额将达到700亿美元。
如今,Wattpad是世界上最大的用于阅读和共享故事的社区,其活跃用户达4000万人。目前,公司拥有100余名员工。正如Lau说的,“如果在2007年Wattpad经历危机期间我们没有遵循正确的战略,我们绝不会有现在的成就,增加投入不是最佳方案。等待时机才是。”
Lau给其他创业者的建议:“社会上总是存在一些主流”智慧“.无论是”增加投入“、”逆声造势“或是”预处理“你必须要小心,不要盲目取经。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以及原因,从而给出最佳解决方案――一个可能别人并没有建议过的做法。”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