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彩电巨头加速进入与互联网巨头合作的进程。几乎所有的传统电视企业,以及来自IT行业的联想等巨头都杀入智能电视的“蓝海”后,如何在同质化的谷歌Android平台上寻找差异化的竞争特色,以及找到全新的商业盈利模式成为所有彩电厂商都需要解决的问题。
创维集团副总裁杨东文认为,彩电巨头要想在智能电视领域取得成功,显然需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取得与互联网巨头的合作。若能与20多家IT互联网公司建立合作,将有助于彩电企业成本降低,同时有助于互联网企业产品渗透到智能行业。
差异化道路难寻
“过去几年,彩电行业的技术升级几乎是每年一个热点,2010年是LED液晶取代CCFL液晶,2011年则是3D取代2D,到2012年第一季度LED的行业渗透率已经超过70%,而3D电视渗透率也达到50%,显然整个行业都需要新的技术热点。”市场调查机构Display search中国区市场总监张兵如是表示。
以OLED技术来看,虽然三星和LG电子今年都计划推出55寸的OLED电视,但是按照调研机构的预测其上万美元的售价让其2012年的市场出货量不会超过5万台,而大尺寸OLED电视占有率达到15%至少需要到2018年,未来5年液晶电视依然是电视市场主流产品。
在工业设计领域,LGD、三星推出无边框的技术后也失去了继续升级的空间。如此背景下,在智能电视领域寻找技术突破已经成为彩电业共识。
杨东文告诉记者,对于彩电行业来说,虽然2011年智能电视就已经出现,但是目前的渗透率还不到10%,智能电视的价格优势则开始逐步显现出来,创维的云电视2012年4月的出货占比已经超过5%.2012年将是其普及的高速发展期。
同质化成为彩电巨头在智能领域的瓶颈,于是,各家纷纷寻找内容、应用技术领域的差异化。电视IT化浪潮正在袭来,IT巨头在传统的彩电业中大肆杀进。彩电厂商纷纷牵手IT巨头,不仅与新浪微薄、腾讯等社交网站建立合作,也结盟乐视网、搜狐视频等视频网站。
杨东文表示,创维与奇艺、乐视、腾讯等20多家IT互联网公司在多个领域进行了合作。有助于降低成本,同时合作的互联网企业产品将渗透智能行业。
一位彩电厂商认为,腾讯、乐视等互联网企业试图将其在PC、智能手机等领域取得的成功复制到这一全新的领域中,但是他们不会与彩电终端企业签署排他性的合作协议。
智能电视商业模式待解
虽然彩电巨头智能电视出货量增加,但大多数彩电企业管理层已经意识到,智能云电视要想持续增长就需要像智能手机、平板电脑那样开发更多的消费者需求的功能。在IT的冲击下,智能电视新的商业模式有待打破。
苹果以iphone和ipad的成功,杀入智能电视领域开创先河。4月,美国投资公司Jefferies的分析师皮特·米塞克发布研究报告指出,预计今年第四季度推出的苹果电视将彻底改变人们看电视的方式,同时将苹果的股价从699美元上调至800美元。
与此同时,谷歌携英特尔、索尼、罗技等几家合作伙伴,早已高调推出智能电视。根据赛迪顾问的统计数据预测,2012年国内智能电视销量将达到860多万台,2014年的销量将达2500万台左右,占国内平板电视50%~60%的市场份额。
然而,一方面,在谷歌Android平台上,专为智能电视开发的第三方软件数量还远不如智能手机那样多,另一方面,彩电行业前期在智能电视研发领域的闭门造车,导致前期销售的智能电视激活率不高,大量功能闲置。
在这样的情况下,彩电行业在积极寻求智能电视的突破之路,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曾表示,智能电视发展仅仅依靠彩电企业是不行的,需要互联网巨头的参与。
其实,创维等彩电厂商纵使不选择与IT互联网企业合作,联想、谷歌等IT巨头也要杀入本来竞争已经非常激烈的智能电视领域,所以主动选择合作是更为明智的方式。
易观国际相关分析人士认为,厂商颇界合作是一种趋势,智能电视对IT技术的依赖度高,成熟的商业模式是合作的关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Counterpoint报告:双11iPhone在华销量下降双位数,华为增长7%
- 2028年GenAI手机出货将超7.3亿部,GenAI成为中高端手机标配
- 中国 密度全球第三,每万名员工配有470个,领先德国和日本
- 华为折叠屏最新专利公布:打破传统集中架构布局,将首发搭载华为Mate X6
- 《财富》全球商界领袖影响力榜出炉:任正非王传福雷军入选,马斯克排第一
- 周鸿祎“叫板”李彦宏:大模型幻觉是不可消除的
- Q3全球云计算支出820亿美元,亚马逊谷歌微软三家占比64%
- 用AI辅助砍价,淘宝上线“去谈价”功能
- 全球首个5G-A立体智慧网在京发布:5G-A生效比超85%,峰值速率11.2Gbps
- 美国室温超导闹剧主谋被解聘,此前多篇论文被指歪曲数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