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简政放权、去除公章之痛,拔掉路上的“软钉子”,一边是放管结合、打破资金之箍,拔掉路上的“硬钉子”。两相结合,其实恰恰构成了“创客风潮”最需要的创业文化。
不出所料,“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郑重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全社会要厚植创业创新文化,让人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更好地实现精神追求和自身价值。”这一表述,让青年一代的“创客”有更多期待。同时也在催人思索,究竟什么是创业创新文化?应当如何来厚植?
2015年新春,《新京报》记者奔寻各地,探访20名新青年,探寻他们创业、创新的经历与心路。这其中,有网络销售的青年,带领全村人走向网上家具致富路。还有参加总理座谈会的90后,针对大学生兼职搞起APP。
回顾这些创业者的故事,看到的是成功者的经验,更有潜在的成功者的渴求。一则,更宽松的政策环境,二则,松紧适度的货币环境。两者共同构成了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简政放权,新一届政府对创业者抛出的橄榄枝,既有包容性的政策环境,更有法治化的营商氛围。简政放权、依法行政,可以有效降低创业创新的成本,形成公平竞争的激励机制。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两年前的审批削减承诺,已经超前完成,这是我们共同的信心。
另一方面,创业从本质上说,是资本投入的一场战役,而创新从本质上说,也是资本驱动下的技术进步。反观现实,不少小微企业不缺点子,也不缺市场,在全面深化改革、商事制度改革的大背景下,缺的往往正是宝贵的“第一桶金”。因此,解决创业者“贷款难、贷款贵”的老问题,与改革、优化环境一样重要,都是厚植创业创新文化的有机组成。
对此,政府工作报告也有充分的考量。在去年货币供应量增速的基础之上,今年定下了12%的目标。对于日渐井喷的“创客风潮”,政府工作报告更留下了一个“口子”——“在实际执行中,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也可以略高些”,这种应对风险的心态,实事求是,值得称道。当然,如何把“创客”精神发扬极致,有政府的支持,更需要全社会一起参与进来。
一边是简政放权、去除公章之痛,拔掉路上的“软钉子”,一边是放管结合、打破资金之箍,拔掉路上的“硬钉子”。两相结合,构成了“创客风潮”最需要的创业文化。政府部门有所担当、为所当为,资金、政策一个都不能少,“创客风潮”定会大有作为。
井桥夕(财经评论人)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