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3月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 存贷款基准利率的降幅并未超出市场预期。我们指出四点值得关注之处。
降息事情已经落实!以前每个周五都会赌周末的预期,唯独这个周五是个例外,偏偏这个周末政策落实了。周一的时候主力会不会疯狂的报复呢,拭目以待!
央行为何此时降息?
首先,我们一直认为,央行也一直声称:当前的货币政策基调仍属中性。预计2月通胀数据低迷依旧不堪,降息以维持实际利率中性,实际上延续了上一次降息的套路。事实上,2012年两次降息推出之前,也有通胀同比下滑至1.6%的背景。
其次,去年下半年以来,央行试图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下行。但由于金融市场向实体经济的传导问题,金融机构贷款利率虽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显然不及社会预期。这对制造业投资的企稳甚至回暖,对于政府主导投资的债务滚动,都构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硬约束。在经济增速底限思维的驱使下,央行需要进一步发挥价格工具的效能,避免经济过快过狠地下滑。
最后,由于美国经济数据的反复,市场开始形成美联储会推迟加息时点的预期。这一非常关键的外部条件的变化,对于国内货币政策空间的打开也是很有裨益的。也就是说,在全球货币政策分化程度降低的背景下,此时降息不会对正在承压的人民币汇率带来进一步冲击
央行“火力全开”了么!
今日有媒体报道,各地人行的中支陆续收到总行批文,开始定向降准。这批定向降准涉及城商行、非县域农商和农合,多的一个省能有20多个,且大部分是今年和去年两次定向降准加总,共计1个百分点的降幅。
虽然由于各省批下来的法人机构数目不同,且降准的标准也不同(法定准备金率多降至16.5%),具体释放资金规模较难估算。
这一做法被普遍视为是对当前外汇占款过度低迷,因而国内基础货币缺口日趋紧张的对冲反应。这是一种“暗渡陈仓”的做法,但央行综合使用总量性和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对冲外汇占款的趋势减少,平移货币市场短期资金面的起伏,这种中性对冲倾向已日益明显。价的工具需要量的配合,量的工具也需要价的引导。两者相辅相成之下,央行由“宽货币”向“宽信贷”的重心转移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央行还想达到什么目标?
此次采取对称方式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这显然是考虑到经济下行压力增大,银行信用风险累积背景下,降息需要考虑商业银行的承受能力。此时再让商行“割肉”让利实体经济,显然太过勉为其难。毕竟,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操作,央行结构导向的实施,仍有赖于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是,降息空间的进一步打开与利率市场化推进之间的关系。此次降息,进一步将存款利率浮动区间上限由基准利率的1.2倍扩大至1.3倍。
我们观察到,日本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在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之时,适逢经济的下行周期,基准利率均现一定幅度的连续下调。
这间接制约了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存款利率的快速上行,减弱了对实体经济的不利冲击。因此,在当前中国经济的下行压力仍然不小之际,央行再度祭出“降息+扩大存款利率上浮空间”的政策组合,实际上可以收到“货币宽松+推进利率市场化”的一石二鸟之效。
如何看待未来经济走势?
由于央行接二连三的宽松举措(当然央行并不这么认为),我们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年中触底反弹的概率在增加。
去年下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 滑落,债券和贷款利率也出现了一定下降,但幅度并不明显。原材料和资金是企业两大重要资源。如果这两项成本能够长时间维持低位,那么必然有助于企业盈利的持续好转,并可能逐渐转变企业的盈利预期,使私人部门投资在边际上有所改善。
再考虑到利率下降对地产销售的提振,对后续投资预期的改善,那么在制造业和房地产投资双双向上的推动下,经济就可能会在年中出现触底反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