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报道
一些创客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很简单,首先,杭州有个创业者的“朝圣地”——阿里巴巴;其次,杭州有一所毕业生创业率全国居首的高校——浙江大学;最后,杭州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和相对开放的政治生态。名企、名校、民资构建的创业生态圈,成为了“创客”们追逐的圣地。当然,最终还得接受市场的考验。
本报记者 姚建莉
实习记者 朱艺艺 杭州报道
2014年,被称为中国创业的元年。
国务院李克强在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大众创新、万众创业”,以80后、90后为主的创客的兴起,很可能将会在中国转型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
在这批“创客”中,有众多的派系,比如阿里系、百度系、腾讯系等等,但如果从地域上来看,在创业的大潮中,“杭州系”举足轻重,另外一个重要的地区则是“深圳系”。
1月28日,在位于杭州笕丁路168号的赛博工场的3楼,一间100平方米左右的会议室,四五十人参加的“天使有约”路演现场,5位项目方和10位投资方相对而坐。
第一位路演的企业方负责人叫姜卫群,穿着白色衬衣,理着平头,30多岁,以前做了6年技术,现在的企业做的是电子废品的回收,包括废旧手机和大件电器。
万众创业的故事,每一天都在杭州上演。而上演这些故事的人,正是一群被定义为喜欢创新的“创客”,他们或许并不追求商业价值,而只是追求创意的实现,他们带着一片热忱加入,在以互联网和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杭州各大园区和孵化器中崭露头角。
2014年底,中国首届以“创客”为代表的“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科技创新论坛在杭州举行,政界、科技界、经济界、学术界、企业界200余名代表,以及国内知名创投机构参加,意味深长。
为什么如火如荼的创业热潮,兴起在杭州,而不是周边的上海或者其它城市?
一些创客们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很简单,首先,杭州有个创业者的“朝圣地”——阿里巴巴;其次,杭州有一所毕业生创业率全国居首的高校——浙江大学;最后,杭州有大量的民间资本和相对开放的政治生态。
名企、名校、民资构建的创业生态圈,成为了“创客”们追逐的圣地,也为其铺开了一条打造“中国硅谷”的康庄大道。当然,最终还得接受市场的考验。
万众创业
“这个时代,不仅是我们80后的时代,更是90后的时代了。”杭州贝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方琴感叹道。
80后的她,天性“不安分”,大学时期就自己“捣鼓”起了翻译公司,拿到了“第一桶金”,2006年毕业后成为一家互联网公司的CEO,这一干就是8年。
2014年12月,杭州贝嘟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主要经营高级男装订制,等时机成熟再通过技术创新进行智能化形象设计和着装顾问,目前相应的技术总监和人才已经到位,进入前期准备阶段。
她笑着说,自己应该算个连续创业者,成功的第一次带给了她原本不安分的心更多的热情和信心,这其中自然也有资金、资源、运营能力等的累积。
得益于这些,她的公司成立短短两个月内,就获两轮融资几千万人民币。
其实在杭州,像她这样的连续创业者并不是少数,甚至是司空见惯。在颐高创业园内的杭州科润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陆正,就是如此。
老家安徽安庆,大学学的是计算机,2002年-2005年在富阳口岸负责和富阳海关和杭州海关的网络对接。
2005年到杭州后最开始是在西溪数码港卖电脑,2009年开始代理别人的软件,慢慢觉得很多软件因为别人开发,不能按照自己的意见给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有些软件甚至体验很差,因而2010年开始自己做软件研发。
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科润目前专注娱乐行业软件开发,目前主要两条生产线,一条是针对酒吧和KTV,另一条针对酒店、餐饮,还有足浴桑拿的管理系统,包括收银、资产管理、工资管理、人员管理的系统等,目前客户有富阳的天地农庄等几十家客户。
他的公司团队目前40多人,其中研发队伍7-8人,营销队伍17-18人,“除了研发的,其他都是年轻的小伙子。”
挤上80后头班车的黄浩,亦是在杭州开始了他的创业梦。在赛博工场内,一处80平方左右的办公场地,核心部分是透镜,紫外光照射,外部黑色,里面的透镜可以根据长度和宽度都可以进行设置,主要应用在打印行业,这便是他所创的杭州优固光电有限公司。
黄浩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其公司产品主要是用在工业上面,最近两三年内才发展起来的,前景非常看好。
他举例说,比如广告打印的油墨需要马上干燥,通过他公司生产的UV-LED灯,可以瞬间固化,相比之下,传统的固化方式功率非常大,同样12小时内,用电量可能是他们产品的10倍多。
和黄浩同龄的80后创业者,互联网领域鼎鼎大名的爱图购和InAPP联合创始人黑羽,本名孙颖,其几次创业经历更是不简单。
2008年进入淘宝工作的他,是淘宝开放平台的创始产品经理,尽管专业学的是金融,却喜欢玩编程,“一开始看到别人创业成功,心痒痒,就开始做开发者社区。”他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第一次创业成功后,获大企业收购,拿到现金退出后开始二次创业。2011年,黑羽与太太清水(谢旭)进入导购行业创业,后成功创办了中国最大的品牌推荐平台爱图购。2014年6月,爱图购的In APP创立,团队开始涉足移动社交。
在这些80后、90后面前,有一位60后创业者更是不容小觑。
浸淫传统家装行业几十年的周建中,已近退休年龄,“5年前我本来想不干了,退休了其实生活还是可以的,但是我被城市的这种创业氛围点燃,就投身二次创业了。”
如今他所创的数联中国,位于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的杭州湾信息港,2010年成立,以传统家居行业为切入点,通过互联网将原来不对称的信息实现快速对称,并逐步推广到其它行业。
而事实上,这些人只是众多杭州创业者中的普通一员而已,也是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随机找到的采访对象。公开资料显示,杭州已经成为国内创新创业领域最为热门的城市之一。
电商汇聚
为什么这样的人才都聚集在杭州?他们共同提到的是阿里巴巴这一家互联网巨头所带来的创业激情和其打造的电商基础。
换一个煽情的说法,在他们心中,都怀踹着一个心照不宣的想法,“未来,我或许是另一个阿里巴巴。”
2014年三季度末,创办15年的阿里巴巴成功在美上市,阿里巴巴总裁马云的那句“梦想是一定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一时被奉为经典。
2014年“双十一”,淘宝和天猫的全天交易额合计达到571亿元,正好是杭州的区号,很多人将此解读为杭州这座城市和阿里巴巴的缘分。
2014年12月29日,在杭州市与阿里巴巴集团战略合作第二次联席会议上,马云说,“这么多年来,阿里巴巴是一家很有福气的公司,我们在杭州,得到了杭州政府和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我们也很荣幸,和一个城市、和我们的家乡成为利益共同体。”
阿里的存在,阿里系的诞生,都给杭州的创客贴上了厚厚的“互联网”标签。
黑羽所做的InAPP就是典型的互联网创业项目,作为国内最大的图片移动社交平台,其中92%为女性用户。2014年6月上线,上线不到半年,用户已经突破1000万。
2014年12月6日,IN从1000个创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2014年浙商创新创业大赛第1名和“年度之星”。
作为一名“阿里系”,黑羽精通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创业玩法,“一开始做导购网站没有人看好,而现在要求入驻IN的行业已经各式各样,包括美甲、旅游等。”
“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是革命性的变化,核心是创意。这个时代,了解消费者,有好的创意,机会一大把。”方琴说。
通过互联网做化妆品代理的销售罗春宜则表示,和她的老家河南的和念书的城市武汉比起来,杭州的创业氛围浓厚许多。
成立于2002年的颐高创业园,2004年被评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1年升级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功服务1500多家高成长科技企业。
园区科创中心客户经理裘波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孵企业100多家,总共园区内有500多家企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软件开发、文化创意等领域,电子商务也正在成为重点,因为电商的兴趣,已经吸引了不少创业者。
园内的陆正指出,其老家安徽安庆县里面专门派人过来邀请他回去,他也跑过很多地方,像福建、安徽、江苏、江西,最终还是觉得杭州很不错,主要是因为杭州有阿里巴巴。
“这一家企业塑造的榜样,就可以吸引大量人才的积聚。”周建中说。
而从自身事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周建中认为,原来的互联网信息是二维、双边、单空间,只能买卖不能做设计,到下一波互联网,工业4.0时代,设计即制造,设计即应用,涉及到设计师、进货商、渠道商等不同的人,就需要数联网技术,三维、多边、多空间技术。
他举例说,比如冰箱,可以通过数联变成中央厨房,“可能一头连接的是你的个人保健,一头连接的是你的供应链,冰箱里面还有哪些库存,哪些是新鲜的,哪些是不新鲜的,我们就等APP开发了。”
目前,公司正在与中国邮政谈合作,“报刊亭以后可以变成信息中心,定一个盒饭,买一个东西,甚至是一个WIFI中心,就是一个连接器,甚至不需要开设线下的店面,直接做‘一屏邮政’就可以了。”周建中指出。
创业名校
“如果说传统意义上,杭州只是二线城市,但是在创业城市中,肯定是一线城市。”浙江大学校友会秘书长刘建斌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
而之所以敢这么讲,杭州有一块很大的招牌就是浙江大学。这和深圳不同,深圳基本没有全国排名靠前的大学,但也走出了另外一个模式。
尽管综合实力上,浙大并非全国第一的学校,浙江在全国排得上号的大学也仅此一所,高校资源无法和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相比,但数据显示,浙大毕业生的创业率是全国第一,并且远超第二名。
浙江大学新一任校长林建华,更是明确表示要将创业作为浙大的招牌。
上述贝嘟创始人方琴、InAPP联合创始人黑羽均为浙大毕业生,他们都提到,浙大的创业氛围相当浓厚,创业的想象力无穷无尽,身边的同学更是聚集了一大批创业者,多与互联网相关。
另一位颇有名气的浙大毕业生、群核云计算、酷家乐创始人黄晓煌对此深有感触。
黄晓煌2007年毕业于浙大计算机专业,后留学美国,就读于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曾是浙大和港科大ACM校队成员,获过国内外大奖。
2012年毕业后又回到了杭州创业,“在世界各地转了一圈后,还是觉得杭州好,我们也去上海一些高校招人,就不太顺利,浙大的同学就不一样,他们乐意加入创业公司。”
这便是浙大学生骨子里的“爱折腾”基因,“这些创业者也更喜欢招浙大的学生,浙大的人不太吹,创业的人特别多,而且是以技术和电商为主,都是踏实求是肯吃苦的风格。”刘建斌说。
而上海等地的名校毕业生,更热衷于进入大型企业拿着稳定的收入过“安逸”的日子。
黄晓煌创办的酷家乐2014年初上线,在全国拥有50多万注册的会员。10秒生成效果图,5分钟搞定家居设计,被称为装修DIY神器。已获千万美金级别投资,“现在全国60%楼盘的平面图和室内三维建模都做了,目前公司规模100多人。”
在他看来,这个领域的创业空间是无限,眼下才刚开始。
“杭州依靠浙大和阿里,像两根柱子,把整个创业氛围撑起来,尤其阿里巴巴,一家民营的创业公司,没有任何的天花板,能做到这样的规模,影响非常大。”刘建斌说,阿里系很多时候也离不开浙大系的基础。
另外,刘建斌指出,浙大的文化也离不开杭州本身的浙商文化,商业氛围很浓,踏实做事。
这也正是周建中所看中的。作为土生土长的杭州人,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选择在杭州创业考虑的是三个因素:公司成长的土壤、公司发展的资源和个人发展的念想。
“在北京的饭桌上,很多人谈的都是政治,在杭州的饭桌上,很多人谈的都是商业模式。到外面去读一个星期的书还不如在这里吃一顿饭,每天和不同的人吃饭,每天都在吸收养分,有各种各样的资讯。”周建中说,两年前安徽一地市曾邀请他过去,免费给办公场所加3000万元现金,但他没有接受,因为在那里感受不到创业的念想。
他去过全国很多的开发区,认为多数都是概念性的、死水一潭,“但是杭州不一样,这样有创造力的企业就会发展。”
如果说到创业城市,杭州之外,深圳是个不得不提的城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2015年新年伊始,李克强来到深圳考察,第一站造访“柴火创客空间”,充分肯定深圳的创客文化。
和深圳的“洋气”略有不同,杭州的创客文化或许更加“本土化”,而且深圳缺乏一所核心的重点高校为其发展培育人才。
陆正非常熟悉深圳,在他看来,深圳的生活节奏和办事效率都非常快,还有员工素质可能要高于杭州,“但是我个人觉得深圳的许多创业公司其实眼光是比较短的,一有好的想法就会马上去实施,然后在全国范围内铺开,不会考虑这个创新的长远之处。”
而且,他指出,深圳的创业者更加看重金钱和眼前利益,而杭州这边的创业企业更加踏实;而和内陆地区相比,杭州这边的创业企业的工作效率又更高。当然,这个说法是否能得到深圳创业者的认同,则另当别论了。
资本火热
“有名牌大学、有标杆企业、资本活跃,这个城市就一定能火起来。”方琴说。
跟过去相比,虽然创业者越来越多,但市场开放度越来越高,创业更容易,有很多的风投进入,创业者不需要担很大风险。
比如在赛博工场,经常举办专场“天使有约”。
2006年由浙江赛博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转变的浙江赛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民间投资的公司,目前主要孵化科技型的初创企业,有100多家,大部分是大学生创业。
赛博副总经理秦伟立告诉21世纪经济记者报道,过去一般项目成熟后才引起VC和PE的重视,通过这类活动就可以把项目和资本直接结合,“资本非常热,都在找好的项目。”
孵化器内也提供融资服务等,“我们和杭州联合银行、宁波银行合作,只要是我们园区内的企业,就可以给20万-50万之间的信用贷款,过程中有配套的担保公司,一年10%的利率。”秦伟立说。
周建中认为,在杭州,愿意和一起做事业的人特别多,而且是非常有能力的一些人,能获得很多资讯、资源,“在这种氛围里,到底是他们推动着我还是我带动着他们,其实也不清楚。”
他的项目,起初也遇到了场地和资金的困难,“当时,省经信委的赵主任看完我们的项目,觉得这么好的一个项目怎么会没人发现,就开始帮我们张罗。”
这其中,主要是政府的服务。陆正也指出:“杭州市、西湖区政府里面经常有人来和我们谈,企业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应该怎么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走访的赛博孵化器、颐高创业园、杭州湾信息港等园区,都在租金、政策等方面对入驻的创业企业有不同程度的扶持。
尽管都有相应的要求,比如赛博要求创业者全日制普通高校,大专以上,毕业5年内,50平米的办公用房拎包入住,但租金由赛博先付给业主,半年核查一次,核查通过后会由政府补贴一部分,相比官办的创业园更减轻大学生的创业负担。
另外,这些创业企业成立半年之后,可以申报杭州市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无偿资助,科技型企业还有雏鹰计划、青蓝计划以及其他的文化创意基金,能得到多项资金补助。
裘波指出,颐高也会有减免租金的优惠政策,但其它的主要是开拓眼界的方法,包括云孵化、商学院、云社区三大服务平台。
云孵化主要提供一些管理咨询、服务联盟等,解决企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瓶颈,商学院主要通过导师接待日、总裁圈对话、创业沙龙等,培养创业家。
此外,裘波指出,园区主要是帮助企业进行项目申报。
创业环境好、风投比例高、电商氛围浓……这些,都为杭州这座被繁华与安宁同时包裹的城市,带来了特殊的人群。
颐高创业园、杭州湾信息港,浙大科技园,滨江高新技术园……到处都能发现创业者们奋斗的身影,他们在各自的创业地图上寻找“第一桶金”,而以“互联网”、“云计算”、“电子信息”为关键词的创业,也让杭州这座城市,越来越体现出一种新兴的创客气质。
(编辑:孙小林)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