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上,中国这家人工智能公司全面碾压微软、Facebook、Google这些国际巨头,包揽了MSCOCO及Places竞赛全部七项挑战中的三项第一,成为首个获得冠军的中国企业,一时间引起国内外主流媒体的热议。它就是被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为“全球最聪明的公司”,也被李开复称为“中国谷歌”的旷视科技Face++。
此时距旷视科技Face++成立已经有整整六年。这期间旷视拿到了四轮融资,其中最大一笔4.6亿美元打破了全球AI公司融资的世界纪录。根据新华社2014年的采访来看,旷视在那时便已经达到了超过97%的高识别率。据悉,目前旷视的仅研发团队就集结了数百位极客研究员,这其中有70多位世界奥林匹克信息学竞赛金牌,15项国际算法评测冠军,拥有600多项国内外在申及授权专利。 而旷视科技的创始人兼CEO,1988年出生的印奇,也被福布斯福布斯亚洲评为30岁以下青年领袖。
印奇或许没有预料到,今年一开始公司就和流言扯上了关系。今年1月17日,有自媒体曝出一份旷视科技的融资报告,这份资料显示,旷视科技在2017年收入达到9000万美元,并且已经实现盈利。根据估计,旷视2018年收入将达到2.65亿美元,利润5000万美元以上。
“实际上我们2017财年到今年3月31日才结束。”印奇回应道,“2017年确实是规模商业化比较重要的一年,增幅比较大,我们应该有盈利的可能。(报告)大的趋势可能差不多,但具体数字不是真实的。”
这份报告的确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与旷视的规模商业化和盈利相对的,是人工智能在大批创业者和资金涌入的两年后,不少公司依然在商业化落地与盈利的泥潭之中苦苦挣扎。也有投资人预测,2018年下半年人工智能泡沫将要破裂,警告AI公司尽快商业化落地。这让旷视的商业化看起来颇具标杆意义。
那份流出的报告中也提及了旷视的上市计划:2018年开始申报,2019年第一季度在国内上市。
2月底,多家媒体援引券商行业人士的消息称,证监会将对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经济领域的“独角兽”企业,放宽审批时间和盈利标准,走“即报即审”的特殊通道。旷视马上成为许多人猜测的对象。
印奇表示,旷视的确在准备上市,但他并不愿透露具体的时间表。
从2011年10月创业到现在,旷视科技已经成为人工智能“独角兽”,但跟估值相比,旷视科技在商业化落地上的探索,更具样本意义。
寻找must have
对旷视而言,真正的里程碑是2014年开始的与支付宝的合作。当时支付宝正在寻找一种更便捷的支付方式,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也在筹备之中,作为一家只在网络中运营的银行,它必须要将身份验证的环节移到网上。旷视此时也如同在迷雾中,寻找着技术落地的方向。
旷视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TO唐文斌回忆说,支付宝当时在旷视的Face++平台上进行了一个初步测试,发现效果还不错,之后就联系到了团队去做评测,“比他们当时自己做的好”,于是决定开始 合作。一支一二十人的项目团队组建,这几乎是当时旷视近一半的人力,带着公司大部分资源“All in”整个项目。
对于年轻的旷视而言,支付宝项目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比如数据量,此前旷视一直在拥有13233个人脸图片数据的LFW(户外脸部检测数据库)上进行测试,支付宝给的测试数据就达到了20万,更不用提支付宝几亿级的用户量数据。
更大的挑战来自于活体通过率,这是团队从未接触过的“新需求”,测试没有数据,就发动自己的员工拍照,甚至还找了一千个阿里员工,让每个人拍照片,然后把眼睛、嘴等部位抠出来做动作,尝试对系统进行攻击。“这个过程中被客户百般蹂躏,不断改进,不断迭代。”唐文斌说,“还是蛮痛苦的。”2015年3月,马云在汉诺威通过刷脸在淘宝上买下一张邮票,这标志着旷视人脸识别技术开始成熟,而它也被推到了公众面前。
在旷视成立的前三年,它一直都潜在水面以下探索。最早的探索开始于游戏。2011年5月,还在清华大学读书的印奇、唐文斌和杨沐想着做一款手机游戏挣点钱,同时将他们的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技术融入其中。但在一年时间里连续做了两款游戏后,团队发现游戏的成功更多的是要贴近人性,人脸识别在其中只是nice to have,很有意思却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转折在2012年6月出现,此时人脸识别公司face.com被收购,它原本提供给其他开发者的API接口调用服务被关闭,市场一下出现空白。与投资人商量后,旷视马上调整,十几个人用了30多天时间就上线了Face++平台,对开发者开放API接口。唐文斌想着既然自己没有想清楚怎么做,不如先把技术开放,看看大家能玩出什么。
Face++平台开放后不久,美图秀秀、世纪佳缘等不少公司都接入进来。旷视也开始做不少APP应用,除了人脸,也在服饰搜索等通用图像搜索上进行尝试。
落地场景的不清晰,一度让旷视科技的融资受阻。一位投资人曾对本刊回忆道,B轮融资时,旷视列了一张投资机构清单,找了十多家,但大多数投资人都拒绝了,原因是当时没有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
“当时做的都不是太好,场景不太明确。”唐文斌回忆说,“当时我们是拿着技术在找场景,一直在想哪些场景是must have。就像手上有把锤子,看看哪个钉子比较松,哪个钉子能敲。”
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14年做支付宝项目。联想之星是旷视科技的天使轮投资方。在曾任联想之星合伙人、现任百度风投CEO刘维看来,尽管早期团队并没有完全弄明白路径,但却坚持做视觉技术的产业化,这也是他建议三个联合创始人出来创业,并且一开始就坚定投资的核心逻辑。
商业化之惑
与支付宝的合作之后,旷视也逐渐放弃To C端应用的开发,将所有精力投入到B端之中。创新工场投资总监陈俊峰见证了旷视完全向B端转型的过程。“B端有需求,有付费能力和意愿,但是当时团队还没有To B的销售,创始人也都很年轻,不知道怎么去弄,况且安防等领域已经有了传统的大厂,他们因此思考了几个月时间。”陈俊峰说。
2014年下半年到2015年,旷视几乎把主要资源都投入到了支付宝项目上,团队内部也出现一些讨论——这样一个大项目做完后,技术和场景是不是真的有复制性?否则投入产出比将会成为一个棘手的问题。但印奇坚持认为,这一定是一个大市场,一定要坚持,也一定要All in。
市场很快在2015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变化。此时互联网金融出现爆发性增长,2016年兴起的共享经济等业务也为在线身份验证的需求添了一把火。旷视的金融业务一下迎来了收获期。
相比较金融业务,智能门禁的诞生则有些偶然。这项业务始于2013年下半年。当时团队觉得自己是一家人脸识别的公司,不能接受刷卡式门禁,尝试研发刷脸门禁后发现体验非常好,慢慢形成一条产品线。
但从好玩变成好用,团队走过不少弯路。一开始做门禁时,他们采用的是“看起来高端”的无线网络模块加蓝牙,测试时发现还不错,但一到了真实的应用场景,不仅无线网络传输会出现问题,蓝牙系统也会受到干扰,更要命的是电池寿命特别短,每半个月就得换一次电池。
“很多传统企业来看到后说,你们这个设定,就是一个没有去真实场景中做过产品的设定。”旷视科技副总裁谢忆楠说。更换成“不那么高端”的有线网络继电器后,这一问题才得到解决。
另一个被唐文斌称为教训的例子则是智能摄像机。2015年刚开始做安防不久,唐文斌和团队就看到了一个问题,当时很多人脸识别系统,识别的是从前端摄像头拍摄的视频流,存储和传输都比较困难,如果做一个智能摄像机,或许很有价值。
唐文斌对这个点子感到很兴奋,他立即带着团队着手。“我们想做的显然是一个高端相机,所以就上了最好的传感器和特别贵的处理器,成本就1万多,甚至还做了7个颜色的外壳。”
但到真正用时,唐文斌才发现这些“闭门造车”时关注的东西都不重要,真正重要的是成本、散热、稳定性以及能耗等等,比如当时警方要求功耗在3瓦以内,这款自带GPU芯片的摄像头的功耗近18瓦。“我们尝试推了之后发现比较受挫,加上对行业缺乏判断和自信,我们就有点怀疑自己想法对不对。”唐文斌说。
今天前端智能摄像机成为了安防行业的热点,大厂商推出的产品几乎与旷视三年前的尝试一样,这也让唐文斌反思当时的决定。在他看来,即便三年前自己就“蒙”对了方向,但时机不对,对行业理解不深,而且玩法也不对,“我们如果以现在的知识重来一遍,一定要形成一些高中低的搭配。”
“我们所有的成长,都是伴随着一个商业化落地遇到的坑起来的。”谢忆楠说。
不做或者全力以赴
有什么场景一定要人脸识别?这是旷视科技团队一直在问自己的问题。
他们的总结是,第一,人脸是当时有国家权威数据库、唯一可以用来做实名验证的手段,由此衍生出金融业务;第二,人脸识别具有更好的体验,围绕它形成了智能门禁、手机人脸解锁的板块;第三,人脸是唯一一个在用户不配合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识别的手段,对应的业务就是安防。
旷视其实早就盯上了安防。2014年下半年,安防事业部已经成立,但真正决定入场,他们也花了不少时间。“我们觉得这是个To B甚至是To G(Government,政府)的市场,做起来会比较重比较辛苦。当时感觉自己不太像是做这个场景的人,所以没有太想好要不要做。”唐文斌表示。
2015年,旷视决定大力进军安防,但他们对于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依然不自信,于是决定投资一个公司,从传统安防行业大厂中找一些人牵头,自己在后端提供技术支持。当年10月,专注安防的子品牌旷视智安在杭州成立,不久开始在无锡市大规模试点。
唐文斌坦言,这场持续一年多的尝试并不成功,一大问题就是团队的磨合。传统行业来的人不清楚技术的边界和局限,做技术和算法的人又接触不到行业,加上两地分隔,“进展得很没有效率”。“后来我们决定这事儿不能在杭州搞,必须得在北京所有人坐在一起。当时就把这个团队解散,在北京又重新再做。”唐文斌表示。此时团队也意识到,单纯只卖算法的方式走不通,做安防一定要软硬件结合,不能做的太轻。在陈俊峰看来,做To B一定要与行业结合,只有在一个行业深耕,吃透行业的痛点,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壁垒,不能依靠第三方,要有自己战斗力很强的商务团队。
付英波在2016年7月从微软辞职,两个月后加入旷视担任总裁,他到来后马上就把精力放在了政府关系拓展,尤其是安防业务之上。根据国际投行高盛的预计,中国国内安防市场已达5600亿规模,未来行业增速达15%。在付英波看来,中国国内安防市场体量在2018年将达到6700亿到7000亿。一位业内人士在接受本刊采访时表示,随着各地雪亮工程等项目的实施,2018年智能安防市场将会迎来更大规模的爆发,市场竞争也将变得更加激烈。
付英波的确感受到了竞争。2017年湖南省某地级市进行雪亮工程人脸识别项目招标,14家参与测试的公司几乎涵盖了市场上知名企业。测试结束,当地政府选择三家,这三家将再与下辖的11个区县进行谈判。旷视最终成为三家之一,随即开始两个多月的商务谈判。“大家价格杀得特别厉害,看谁先承受不住。”付英波感叹,最终旷视“在11个区县里面拿到了6个”。旷视的安防业务也在2017年迎来爆发,据付英波透露,旷视2017财年整个安防业务同比增长近20倍,而2018财年的目标增幅高达500%。
安防、金融、手机等业务的落地也使得旷视成为资本的宠儿。2017年10月,旷视宣布完成C1+C2共计4.6亿美元融资。据刘维在朋友圈透露,该轮估值相比较天使轮,“增长倍数达到4位数”。在业务板块上,旷视目前拥有金融、手机智能和包括安防、零售等在内的城市大脑三个板块,但在同样火热的自动驾驶、医疗等方向“很关注”却未布局。团队的判断是,“选择一个最大的行业,做到市场第一”,而不是做很多业务。“要么不做,确定做后就全力以赴。”
去年开始布局的手机业务即是如此。此前旷视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直到苹果faceID将要推出,团队意识到“这将是一个趋势和大生意”。于是20人的团队在一间会议室闭关三个月,最终成为vivo V7+人脸识别方案的提供商。
在印奇看来,在未来10年甚至30年人工智能都将是一个最重要的大行业,因此旷视必须要有“持久的生命力”。5—10年之后,他希望旷视成为一家技术领军企业,拥有谷歌一般的地位。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