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观印象里,虽然每年金融领域都很热闹,但去杠杆化、打压监管套利、校园贷、互金赴美上市潮、现金贷重拳监管等热点事件后,让人觉得2018年将成为“热闹”的一年。
与此同时,随着银行巨头、互联网大佬、创业者纷纷入局金融技术服务,带着互联网思维方式而来的Fintech对所谓传统金融的颠覆理想逐渐褪去。在中小型金融机构旺盛的需求下,企业级金融技术服务成为主流形态,赋能开始被业内玩家挂在嘴上。
对于Fintech从业者来说,TO B这条路究竟如何难走?又如何走得正确?PINTEC品钛是首批赋能级别fintech服务商,笔者采访到PINTEC品钛创始人兼CEO魏伟,探寻金融赋能背后的某些真相。
技术服务与赋能之间有业务这道鸿沟
金融去杠杆化带来的新业绩压力,以及自身技术与资源的不完美让中小型金融机构看到了外界技术协助的重要性。而金融阵地转移、消费理念变革带来的消费金融崛起又成了金融业务变革的外生动力。
“消费方式变了,金融产品跟服务也得变”,魏伟说。在他眼里,金融赋能就是“要帮他们对接这种新消费方式的金融产品的服务”,这也是PINTEC品钛集团从成立起就开始坚守 B2B2C模式的原因。而现在他所倡导的“赋能”,意味着技术服务从单纯的外围合作走入金融机构内部,要替“B”去思考“C”的问题。也即,用技术提升金融机构能力的过程,必须把对金融机构业务的思考纳入进体系当中,这成了技术服务跃升至“赋能”的关键所在。
在创立PINTEC品钛之前,魏伟曾在华为等以技术著称的公司担任高管。
“以前技术输出类似于包工队的模式”是魏伟对一些做金融机构服务的科技供应商的评价。这些也自称金融科技的公司有个显著特点,系统交付即结束,对金融业务只有机械式执行,“知其然,但是不知其所以然”,十分依赖甲方本身的思考能力。如果甲方也没有业务思考能力,只能抓瞎。
这种被魏伟称之为1.0阶段的技术服务,很多时候只适合那些具备自主业务理解与思考能力的大型金融机构。在企业级金融技术服务的主阵地中小金融机构这里,Fintech技术服务还需要升级,“Fintech开始有了思考的能力做出对的产品出来,才能真正输出能力”魏伟说。
跨过业务这道鸿沟,赋能才站得住脚,阿里、腾讯、京东的金融技术服务核心产品逻辑的设计者都不是由IT人员充当,而是来自有金融行业背景的资深人士。PINTEC品钛同样如此,在魏伟看来,PINTEC与用户的合作不是一锤子买卖,“系统交付是开始而不是结束,在了解业务的基础上,合作以双方长期诉求为准绳,而不是追求短期技术外包费用。”
显而易见,赋能阶段对Fintech企业理解金融业务有了更高的要求,也改变了甲乙双方按单做生意的客户关系定位,合作理念走向真正的长远协作。其结果,就是Fintech技术赋能方与接受服务的金融机构的互补性和依赖性变得更强,行业有了更多机会。
金融金字塔市场中的PINTEC定位
对于金融赋能这个市场,PINTEC未来如何走、个体企业如何应对?魏伟对PINTEC品钛有着长远而非攻的定位。
从PINTEC的客户:金融机构与平台出发,“金融机构是一个大经济圈,越往下机构数越多”,魏伟表示,金融机构数量、体量都呈金字塔排列。因此,不同金融机构的需求强烈程度及所能付出的资源数量是不一样的,金融赋能的市场某种程度上已经被天然划分好了,只待从业者去挖掘。
毋庸置疑,传统大型信贷业务市场被大金融机构把持,越往下、越底层的金融机构越想进入到消费金融等新兴领域,这是它们的机会空间。也由此,它们对技术赋能的需求越为强烈,中小型金融机构必将与Fintech紧密合作。然而,这不代表中大型金融机构就没有外部赋能的要求,它们同样有类似的需求只是客群属性并不一样。
谈到同样为金融机构服务的技术公司,魏伟则持开放态度。他认为,在金融市场上,Fintech赋能不存在“赢家通吃”。
同为Fintech赋能企业,各参与者理想的“定位”并不相同,比如,对巨头来说,他们赋能金融机构的同时,必然会有体系内的控制,以达到在赋能的同时,完成自我体系的扩大化。而像PINTEC这样纯技术方案解决方则能够在更接地气的领域做一些更灵活的事情。客户即便有重合,合作方式也可能并不一样,也不会有非此即彼的市场抢夺战,毕竟对于金融机构来说,数据、风控、客户这些都是核心资源,不太可能全权交托给一家企业。
互联网上的赢家通吃,在Fintech赋能这个市场里不会出现。魏伟说,“这市场特别不一样,这个行业是一个自己跟自己较劲的行业了”。市场里不是谁打倒谁的时候,接招、应招的竞争玩法便不复存在。“别人做的我不一定做,别人不做的我不一定不做。我做的决策都是我们觉得有必要去做的,”
既然没有赢家通吃,而且各表面竞争对手实际发展市场时不会有太多业务冲突,那么显然,决定一个金融技术赋能企业的市场行为的应该主要是其客户的需求而不是对标企业的动作。
- 哪吒汽车创始人被限制高消费,新品牌仍需努力破局
- 日本纯电动乘用车销量下滑,比亚迪逆袭超越丰田:绿色革命的新动态
- 马斯克预测:未来人形机器人产量激增,或将每年翻十倍,今年将制造数千台
- 特斯拉股东二度批准马斯克高额薪酬仍遭否决,公司上诉:薪酬案不公
- 互联网巨头齐聚知乎,王宁、王莆中等发问未来,2025“互联网十问”引人注目
- 未来AI技术风向标:2025年聚焦具身智能,这些领域或成热门趋势
- 英伟达新显卡升级:美光GDDR7能否带来游戏革命?
- B站独揽央视春晚转播权:独家弹幕视频,重温历史与创新之旅
- 贾跃亭全新品牌首款MPV谍照曝光:这辆车究竟藏着什么秘密?
- 哪吒汽车调整渠道:直营缩水,经销商模式待定,新车市走向何方?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