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未来风口,为何移动支付何以增长缓慢?

1月9日(北京)移动支付已经被认为是未来发展的不可逆趋势,为何消费者为什么迟迟不肯使用移动支付?安全性显然是他们最担心的问题。由于零售商被黑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大量客户数据被盗,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的担忧,加强了他们对移动支付技术的戒备。

所以,如果想推动这项技术的普及,就必须赢得消费者的信任。新一代EMV(EuroPay、Mastercard、Visa)卡已经诞生,它可以通过安全系数较高的微芯片保障数据安全。但这也只是物理层面的措施。关键问题在于,如何在虚拟世界创造一套与之匹配的安全措施。

随着HCE(Host Card Emulation)的出现,支付行业的安全性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在HCE诞生前,只存在两种可能:一种是将证书存储在手机中特制的SE安全芯片上。这便可以形成一个手机钱包,由SE提供与EMV卡类似的安全数据传输功能。另外一种可能是使用云端的CardOn Fire证书——其本质是将基本的支付信息存储在线上。

HCE只需要通过软件就可以模拟支付卡,这样一来,就再也无需将完整的支付卡信息存储在物理芯片上,因此不再需要使用SE芯片。这便终结了SE芯片所有权归属这一关键斗争,从而降低了该市场的进入门槛。

从目前的实践来看,要将存储在芯片上的支付卡数据传输到安全的云端环境,会遇到一些问题。要完成一次支付,你的手机需要接入互联网,等待数据被加密,并获取反馈。即使在理想的情况下,这也很难在发卡机构要求的时候立刻完成。而如果没有信号,就不可能完成交易。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已经出现了一种名为“令牌化”(tokenization)的概念。通过这种模式,不必每次支付时都接入互联网,可以将用途受限的虚拟卡存储在手机上。

令牌化本身也存在一些安全问题。网络犯罪分子不必窃取钱包或手机,依然可以偷走你的资金。他们完全可以克隆用户的手机,然后索取卡片信息,甚至编写恶意软件,将其安装到手机上,从而立刻获取虚拟卡信息。

从长期来看,只有部署强有力的认证机制,才能确保移动支付的安全性。我们必须将用户身份与交易认证结合起来。虽然银行非常熟悉数据保护要求,但数据处理经验不足的挑战者,却需要格外重视认证和风险评估。

结果,智能手机本身反而成了促进移动支付安全性的关键设备。

距离WiFi热点的距离、3G位置、GPS数据以及设备上安装的应用数量和类型,共同构成了一部手机独一无二的资料。尽管这并非万灵药,但的确可以成为一种识别欺诈交易的有效措施,甚至有望简化消费者的店内支付体验:如果用户的身份获得认可,便可降低认证门槛;如果发现购买行为可疑,便可提升门槛。

在一个网络犯罪分子越来越聪明的年代,所有上网行为都会带来安全问题。上文那种基于风险的认证模式也不例外。这种模式需要使用大量的个人数据,而这些数据本身也会吸引很多黑客。必须对数据加以保护,但保护的程度不能仅限于常规的密码——毕竟,这些数据数量庞大,而且高度敏感。

认证已经变成一个重大问题。要降低个人和敏感信息对黑客的吸引力,就需要对其加密。这样一来,即使数据被盗或丢失,产生的损失也可以大大降低。

随着移动支付领域的发展,HCE已经获得了欢迎,同时也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如果利益相关者希望看到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就需要创造一种令消费者信任的安全交易。但颇具讽刺意味的是,作为造成安全隐患的设备之一,智能手机反而可以加强用户的身份认证机制。而数据保密则是另外一项重要的安全措施,可以进一步加强数据保护力度,从而推动移动支付的普及。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5-01-07
已是未来风口,为何移动支付何以增长缓慢?
安全担忧使消费者对移动支付存有戒心,但新支付技术的出现将大大增强安全性。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