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猪肉菜及各类猪肉制品更是中国人春节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食。近日,网易味央发布《2017国人猪肉消费趋势报告》。报告从中国人猪肉消费大数据、消费习惯、人群画像等多角度全面展示了中国人猪肉消费图谱,挖掘出 “48%消费者为品质安全购买黑猪肉”、“近半数中国消费者每周购买3次品牌猪肉”、“32%中国消费者偏好深夜买肉”、“职场妈妈和空巢青年是黑猪肉购买主力”等消费升级时代特有的流行行为。
据网易味央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2017国人猪肉消费趋势报告》旨在通过全面对猪肉消费大数据、网易味央用户行为的
分析,通过专业统计方法归纳消费升级时代中国人的品质猪肉消费需求,透过大数据洞察消费市场变化,并基于此对网易味央产品组合、研发、销售渠道拓展等方面进行完善,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放心好肉。
总体猪肉消费减退 黑猪肉销售占21%成“生力军”
根据网易味央猪肉消费趋势报告显示,中国猪肉消费总量已连续下滑三年,降至 5487 万吨,降幅达到 4%。人均猪肉消费量也从2014年的41.9千克下降到39.76千克。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消费者对猪肉的热情已消退。随着中国消费者对猪肉消费以实现从有肉吃、吃饱肉到吃好肉、吃健康的过渡,虽然猪肉的总体消费势头有所下滑,但高品质的品牌黑猪肉却备受消费者青睐。据网易味央调查统计, 44%消费者每周购买3次以上品牌猪肉,更有8.3%的消费者购买频次达每天一次或更多。而网易味央、精气神、壹号土猪等黑猪肉也成为品牌猪肉中的“生力军”,消费量占线上猪肉消费总量的21%。
普通肉价持续走低 黑猪肉价翻倍却稳如泰山
据网易味央报告显示,2017年受猪周期及环保政策导致的市场供需变化影响,生猪价格总体持续走弱,普通猪肉价格跌个不停,市场上非品牌类猪肉均价为15.77元/斤,品牌白猪肉均价26.5元/斤。与此同时,品牌化程度高的黑猪肉价格却稳如泰山,均价为51.5元/斤,是白猪肉价格的2~3倍,这也导致猪肉市场价格出现明显分化。
48%消费者为品质安全购买品牌黑猪肉
网易味央报告显示,“品质安全”和“想给家人吃更好的猪肉”是消费者购买品牌黑猪肉的主要理由,总占比达86%。可见,在消费升级趋势下,收入较高的新中产阶级对猪肉类产品价格敏感度降低,反而更为关注食品安全与品牌,倾向于购买品牌黑猪肉。
此外,送礼也成为消费者购买品牌黑猪肉的重要理由,比例高达35%。这说明,与营养品、化妆品、服饰等一样,品质高、话题性足、知名度高的品牌黑猪肉也具有“社交属性”,已成为中国消费者在传统佳节送礼的一大选择。
职场妈妈是购买主力 一人食市场潜力大
虽然中国是猪肉消费大国,家家户户都要买猪肉,但品牌猪肉则有更为清晰的购买人群画像。根据网易味央报告数据显示,品牌猪肉的现有用户中女性超半数,其中59%是已婚有孩的“职场妈妈”。这表明,职场女性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没有过多精力去菜市场、超市购买猪肉,更青睐于在线上购买有保障的品牌黑猪肉。
同时,“空巢青年”(单身且不与父母同住)竟是网易味央猪肉的第二大消费人群,比例达22%,并且占比有不断增长趋势。可见,“虽然是一个人吃,但是不能太随便”的观念日益流行,独身生活的消费者们也愿意购买品质黑猪肉来提升生活品质。
深夜放毒最为致命 32%用户偏好20点后下单
从网易味央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虽然线上购买猪肉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但消费者的购买时间仍有着较为强烈时间分布。其中,晚上8点到12点的时间段,成为消费者下单量最大的时间段,占比为32%。看来“深夜食堂”的诱惑力是最为致命的,很多消费者都有躺在床上刷美食的习惯,下单率自然也更高。
报告更指出,有32%的消费者会在周四下单购买品牌猪肉。猪肉类生鲜产品对运输时效性要求高,24~36小时即可送达,周四下单,一般周末就能拿到食材。毕竟忙碌的工作日往往靠外卖度日,周末是难得的“品质生活”时间,不少人都喜欢亲自下厨犒劳一下自己和家人。
川渝人最爱吃猪肉 人均消费量力压东三省
根据网易味央报告,虽然“杀猪菜”在东北、华北地区更加流行,但是北方省份的猪肉消费量却并不十分显著。在全国各地中,人均猪肉消费量最大的地区分别是:四川、重庆、贵州、广东、广西、湖南、云南、福建、海南、湖北、浙江、上海。其中,川渝不愧为休闲之都,人均猪肉消费量达消费量最少的新疆地区的近9倍,展现了力压北上广、东三省的猪肉战斗力。
近3成消费者爱煲汤 健康“慢味道”正流行
据网易味央报告统计,有29%的消费者偏爱以炖煮煲汤形式烹饪黑猪肉,煸炒和红烧这两种传统烹饪方式以26%和16%分列二、三位。煲汤这种“慢味道”的流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黑猪肉比起白猪肉口感风味更佳,煸炒和红烧的方式口味重,掩盖了黑猪肉本身的香气,而炖煮煲汤则能更好品尝猪肉的原香味,营养全面,更能凸显黑猪肉的优势。另一方面,像网易味央这类猪肉品牌往往会搭配售卖调料汤包,让煲汤门槛变低,受到很多“厨房菜鸟”的喜爱。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