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富士康赋能夏普,看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

近日,随着日本百年老店神户制钢公开承认造假,日本制造走下神坛的消息不绝于耳。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

10月16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下线,预计将在12月份运抵美国,成为首次登陆美国市场的国产轨道交通装备。届时,美国民众将体验“中国速度”。

相比于“中国制造”的产品直接出口外,这两年“中国制造”对海外企业的改造赋能愈加明显。其中,代表中国制造高端水平的富士康,对走下神坛的日本知名品牌夏普的注资赋能算是一例。

此前,从“液晶之父”到巨亏、抛售,百年夏普一度成为日本制造业衰落的典型。但是,从2012年3月,鸿海与夏普达成出资协议后,改造夏普的曙光逐渐出现,自2016年8月富士康注资夏普之后,夏普当年第四季度财报便由亏转盈,今年更是发力,重新回归到全球家电高端品牌和市场地位的序列。

数据显示,仅618电商节夏普一家占据整体市场销售额36.9%。而在8月底,夏普在中国上海、中国台湾、日本东京、德国柏林等全球四地,同步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8K电视。

从迅速的扭亏为盈,到科技的进一步创新,是中国制造影响并改造世界知名品牌的一次成功案例。那么,夏普被富士康注资赋能后发生了什么?富士康赋能夏普为中国制造更深层次地出海提供了哪些可借鉴的经验?

改造夏普

百年夏普有一部辉煌的企业史。自夏普创立以来,开展的业务从收音机、太阳能电池、再到液晶显示器,夏普相继推出了多个“日本首次”、“世界首次”的产品。

但近些年来,夏普却连年亏损。2014年,夏普亏损2000亿日元以上,高额的亏损以及负债,使其不得不对外抛售。最终于2016年8月12日,富士康母公司鸿海向夏普出资3888亿日元(约合38亿美元)获得其66%股权,成功注资夏普品牌。

与诸多日本电器制造商一样,夏普的衰落有着多重的原因:缓慢的日本公司文化、市场反应较慢、其主要产品液晶面板和电视供过于求……这些因素越来越突出的时候,单调的夏普变得不受欢迎了。

富士康的进入,恰好可以在供应链和生产成本上弥合部分劣势,并且在人事、运营、供应链等方面一系列的改革策略。按照富士康的规划,夏普资源集中在商品企划、开发与销售;而采购、生产制造交由鸿海负责,运用富士康的资源,增加产能。

富士康在采购上的规模优势、制造上的能量是巨大的。以液晶电视为例,夏普2017年的部分产品由鸿海代工生产,在此之前,夏普在上海设立了制造厂,去年底,富士康投资610亿在广州建厂,打造10.5代线的8K生态产业基地,而如今,富士康全球产线都将成为夏普生产的资源,这能很大程度上降低夏普的生产成本。

降低成本,高贵不贵,以更亲民的价格和营销方式,不断提升夏普市场占有率,是富士康注资夏普之后的贯穿策略,与此同时,富士康凭借对几十年中国消费者市场的 理解,帮助夏普重新打开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以一系列营销措施,不断扩大着夏普的音量。

除了 参与双11、618等电商节外,夏普还积极运用现代化和多重的营销手段,植入大量综艺节目,让消费者感知到夏普的存在。

从液晶之父到8K之父的新夏普

富士康作为全球第一大代工厂商,是苹果、三星等手机厂商的代工厂,具备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拥有全球领先的产业链协调优势,同时在供应链的垂直整合、对管理效率的 琢磨、深层次的产品开发技术上具有很大优势,而夏普则在液晶显示、净离子群等诸多技术领域有很强的技术优势,在消费者心中拥有长久的品牌地位。

富士康正是看中了两者的互补空间, 不断加码对夏普的改造和赋能,不持续投入进行对新技术的研发,加速技术研发商品化、市场化,投入更多的市场营运的预算,让夏普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扩大,品质不断提升。

而在富士康赋能下,夏普也从原来依赖液晶电视的单一增长,即将转变为以8K技术、IoT/IT机器和云服务为纽带,联结智能家庭、智慧办公、智能工厂、智慧城市的生态系统的多元增长。

事实也是按照规划进行。在解决夏普生存问题并帮助夏普重归电视一线高端阵营后,富士康投入大量科技创新精力,发布了全球首款8K电视。富士康科技集团副总裁陈振国曾表示,从8K片源拍摄、内容编辑、存储、传输,直至终端8K内容播放,夏普建构的绝不啻一台电视,而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为了印证富士康建构8K产业链平台的决心,夏普同时宣布富士康鹭湖全球未来显示技术及创新应用研发中心正式启动建设,该项目已列为深圳市2017年度重大项目。

进入富士康时代的夏普,正在以一种与众不同的方式表达它的企业个性。从重焕液晶之父的光彩到拿下8K之父的新名号,让不少彩电同行已经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来自夏普的压力。比如,当几乎所有彩电企业都认为2017年倍感艰难的时候,夏普今年的业绩超出预想。

“中国制造”出海路径转型

代表中国制造高端水平的富士康与夏普“联姻”,通过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赋予“老字号”企业以新的活力。相关专家分析,中国制造“走出去”不再是单纯出口产品的“卖卖卖”,也不仅仅是海外收购、投资并购式的“买买买”,更不是为了在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取长补短,而是已经具备“赋能”的能力,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与赋能,已有能力改造全球知名品牌和企业,并使之成为代表中国制造高端水平的品牌。

这其中,获得产业链上游品牌资产,是中国制造出海转型的一大方向。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认为,中国制造要想实现转型,必须从幕后走到台前。如鸿海这样的著名代工集团,通过收购或其他有效方法,获得产业链上游的品牌资产是产业升级至关重要的一步。

中国制造,从模仿到创新,从贴牌生产到获得品牌资产,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链中的位置,正是通过这样一次次转型升级打拼出来的。富士康赋能夏普的成功,也是中国制造全球影响力升级的缩影,正在逐步由产业链底层的执行者,向产业链上游的引领者升级。正在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正在从被动承接转向主动布局,以“中国制造”的动力重构全球产业新格局。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10-19
从富士康赋能夏普,看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
近日,随着日本百年老店神户制钢公开承认造假,日本制造走下神坛的消息不绝于耳。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制造的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10月16日,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首批美国波士顿橙线地铁车下线,预计将在12月份运抵美国,成为首次登陆美国市场的国产轨道交通装备。届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