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最新的生产资料。对于企业来说,数据价值倍增,对业务连续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如何兼顾数据安全与管理已然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前提。
在数智化进程中,容灾备份能够确保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中小企业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灾备方案,又成为新的难题。华为云开年采购季期间,以“智领千行万业 赋能美好未来”为主题,以安全可靠的数据灾备解决方案让企业上云“有备无患”,如愿铸造数据安全堤坝。
二、数据灾备的应用场景
教育行业:教育行业的数据涉及到学生信息、课程信息、教学资源等,备份上云可以帮助学校备份和恢复重要的教育数据,保障教育教学的连续性和学生信息的安全性。
电商行业:电商行业的数据涉及到商品信息、订单信息、用户信息等,由于电商行业数据量较大,可以在云端构建灾备系统,提供应用层、虚拟化层、数据库层、存储层多种复制技术,随时响应容灾演练,快捷简便。
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数据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数据灾备解决方案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备份和恢复重要的金融数据,保障业务连续性和客户资产安全。
数据灾备解决方案还可以应用于各种行业和场景,帮助企业和机构备份和恢复重要的数据,保障业务连续性和数据安全性。
三、华为云数据灾备解决方案
云上备份 (CBR):云备份为云内的云服务器、云硬盘、SFS Turbo、文件目录、云桌面等提供简单易用的备份服务,针对病毒入侵、人为误删除、软件故障等场景,可将数据恢复到任意备份点。
当发生人为误删或病毒入侵等事件时,可将数据一键快速恢复至备份时间点,并且还可以通过整机的备份创建镜像,快速复制一个或多个与现有云服务器配置相同的云服务器,可将发放服务器时间缩短到分钟级别,从而达到业务的快速批量部署和迁移效果。
云上容灾:华为云上容灾方案涵盖跨AZ容灾、跨Region容灾和云上两地三中心三大容灾场景,并率先推出存储同步复制技术的存储容灾服务SDRS,实现跨AZ容灾RPO等于0。跨Region容灾与两地三中心容灾服务,满足企业对跨地域容灾场景的诉求,有效预防由于地震、台风、海啸等自然灾害造成的事故。适用于各类企业在关注IT系统部署成本的情况下,将新建IT系统和容灾系统同时部署在云上;或已有IT系统部署在云上,为保证可靠性,需要在同一公有云上部署容灾系统的场景。
备份上云:备份上云是指将数据备份到云端存储的过程,它支持多种备份方式,包括文件备份、数据库备份、虚拟机备份等,同时提供了灵活的备份计划和恢复选项。通过华为云备份上云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方便地将数据备份到云端,并在需要时快速恢复数据,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混合云容灾:客户的IT系统(即应用和数据库)部署在本地数据中心,容灾系统部署在华为公有云。适用于各类企业为提升数据库和应用的可靠性,在故障发生时通过切换保证业务正常的场景。
其优势在于结合了本地环境和云环境的优点,提供了更高的可用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它可以根据业务需求和灾难情况,动态调整资源和容量,以实现灾难恢复和业务连续性。此外,混合云容灾还可以减少成本和复杂性,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四、解决方案核心亮点
操作简单
操作简单,3步配置:3步完成备份配置,无需具备专业的备份软件技能。相比传统备份系统,使用更简单;
1步搞定数据恢复:基于快照的数据回滚,1步完成数据恢复,RTO< 5分钟;
支持在线备份,业务不停机:支持在线备份,不需要停止业务系统。
降本增效
最高降低上云成本75%:备份数据删重压缩后上云,节约网络、存储成本75%;
超高效增量备份:首次备份为全量备份,备份硬盘已用的数据块;后续备份为增量备份,备份上次备份之后变化的数据块,缩短95%备份时长;
丰富备份策略:面向不同业务场景,提供按数据、按时间和永久保留3种策略,降低成本;
按需使用,无忧扩容:用户数据中心无需采购硬件,随时扩容,无需运维人力。
安全可信
数据校检更可靠:备份数据校验,保障数据完整性;
全流程加密:上云数据源端加密/传输加密/存储加密,保障数据安全;
自动加密更安全:加密盘的备份数据自动加密,保证数据安全;
异地灾备更可靠:支持跨Region复制备份数据,可在异地Region恢复,实现异地灾备。
备份可靠
业务0中断:管理面双AZ容灾,备份业务0中断
一致性备份更放心:基于多个云硬盘的一致性快照技术,实现云服务器的崩溃一致性备份;
可靠性达11个9:备份数据持久性达11个9,接近永久存储;
备份策略更灵活:支持手动/自动备份,可设定自动备份策略,周期性自动备份,并可以开启周期性全量备份,可靠性更高。
五、华为云备份体验
5.1备份上云
开通服务
混合云备份存储库:
备份对象:同步线下VMware虚拟机的备份数据
推荐场景:需要在云上对云下服务器的备份数据进行管理,在云上使用云下数据恢复服务器等
产品体验
备份上云是一种将数据备份存储到云端的方法,它提供了许多有用的功能。首先,VM备份上云是备份虚拟机的一种方式,具体操作可参考指导手册。通过将虚拟机备份上传到云端,用户可以轻松地恢复虚拟机的状态,以应对意外故障或数据丢失。其次备份上云还提供了通过API和SDK调用服务进行调试的功能。这意味着开发人员可以利用云端备份服务的API和SDK来自定义和集成备份功能。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调用相应的接口,实现自动化备份、监控和管理。
以上是调用备份上云添加资源(AddVaultResource)Api接口,其中需要填写平台为其生成的AK/SK值,并且需要指定用户Token信息,通过调用IAM服务获取该响应消息头中X-Subject-Token的值。该服务接口需要填写项目ID以及存储库ID来进行调用处理。其主要功能在于对华为云备份服务的备份进行管理,包括创建、查询、删除等操作。
产品优势
经济实惠:备份上云经济实惠,同时免去传统物理带库等存储设备维护成本投入
可靠安全:备份数据持久性高达11个9;支持客户端加密、传输加密、存储加密,保证数据安全
5.2云上备份
开通服务
备份对象:服务器中的所有云硬盘(系统盘和数据盘)
推荐场景:需要对整个云服务器进行保护
产品体验
云服务器存储库提供了丰富的开发接口,如API和SDK,使用户可以通过编程方式调用服务进行调试和管理。通过API和SDK,用户可以实现自动化备份任务的创建、监控和恢复操作,提高备份管理的效率和灵活性。同时,API和SDK还可以与其他云服务进行集成,实现备份数据的跨平台、跨区域的传输和存储,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上图调用的是云上备份的复制备份(CopyBackup)Api接口,该接口需要指定用户的Token信息,以及当前API开放的地域和两个必要参数:复制的备份ID、项目ID,如果不合符要求,则会提示需按照参数要求进行相关接口调用。接口调用完成之后,会向用户返回响应体数据:
上图显示的是在进行创建云上备份前需要找到云服务器对应的存储库,选择需要备份的服务器,进入存储库,绑定的目标服务器,执行备份操作,即可为目标服务器进行备份。
产品优势
1. 可靠:支持云服务器多盘一致性备份,数据库服务器应用一致性备份。
2. 高效:永久增量备份,缩短95%备份时长。即时恢复,RPO最小为1小时,RTO可达分钟级。
3. 简单:操作简单,3步完成备份配置,无需具备专业的备份软件技能。
4. 安全:加密盘的备份数据自动加密,保证数据安全。支持跨Region复制备份数据,可在异地Region恢复,实现异地灾备。
总结
华为云数据灾备解决方法的意义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于数据安全性,数据灾备可以保证数据的备份和恢复,防止数据因为意外事件(如自然灾害、硬件故障等)而丢失或损坏,从而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其次从业务连续性方面,它可以保证即使发生灾难性事件,也可以快速恢复业务,避免因为数据丢失或中断而导致业务中断;以及从它的可靠性以及灵活性方面来探究,它不仅采用了多重备份和容灾技术,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而且还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从而满足不同企业的需求和要求。
目前,华为云开年采购季已全面启动,期间,华为云还推出开屏好礼、轮盘抽奖、大额返券等众多玩法,以最大诚意帮助中小企业轻松上云。同时,活动还将同步开启华为云企业快成长直播间,以技术和资源赋能,让企业省心上云,数智升级快人一步。
智领千行万业,赋能美好未来。登录华为云官网,了解更多开年采购季详情。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1—8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85492亿元,同比增长11.2%
- 合合信息启信宝数据产业洞察:长三角地区数据企业超48000家,数量领跑全国
- 2025年全球网络安全支出将激增15% | 行业观察
- 华为数据存储两大新品齐发:全面闪存化,全面向AI
- 数据中心太耗电,微软携手Constellation Energy探索核能供电新途径
- 戴尔一周内发生两起数据泄露事件,Atlassian工具成泄露源头
- 华为ICT学院年会2024举办,ICT学院3.0计划正式启航
- 华为启动全球金融伙伴“融海计划”,共创行业新价值
- 华为联合多家伙伴发布《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实践篇》
- 华为发布数据智能解决方案5.0,加速金融大模型应用从“赋能”到“产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