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AI?华为岳坤总结慧城市建设四大误区 提出三点建议

·企业级IT 在11月17日于是上海举行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华为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发表了题为“共筑城市智能体,共创美好城市生活”主题演讲,总结了智慧城市建设曾经有过的四大误区,包括将一切成绩都归功于AI,数据越多越好,建设过后一劳永逸等,并针对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的全周期提出了三点建议。


以下是岳坤的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线上参会的朋友们,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本次智慧城市大会,能够与在座的各位朋友一起探讨智慧城市这一话题。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共筑城市智能体,共创美好城市生活”。

大家都知道,这些年智慧城市建设我们都已经有了很多实践,目前已经进入深水区。

我们曾经有过哪些误区?

第一个误区:智慧城市就是建设AI、大数据,AI和大数据颠覆现在的一切。一切成绩都归功于AI?

曾经参观过某地人工智能控制交通信号灯的案例,讲解者介绍在某医院附近由于采用了AI技术使得拥堵等大大降低,后来问了交警的朋友,说的确在医院附近好了,但周边几十个路口全堵了。

究其根因,就是对于交通治理人人都可以是行家,人人也是伪专家,如何调控信号灯是有科学规则和科学章程的,很多经验需要几十年的行业专家积累,不能靠某AI专家一拍脑袋就做了。这样类似的“外行指挥内行”、“看看还可以”,“中看不中用”,“关键时刻还得靠人”等在过去的几年时有发生。

第二个误区:建设智慧城市就是要建设大数据,就是要数据汇集,数据越多越好。

部分单位汇报智慧城市建设成果的标准格式:本系统已经汇聚数据XX亿条。在今年的这次疫情中,相信大家都有体会,真正能发挥作用的往往不是那个汇聚数据最多的系统,而是能够有效联接的数据系统。

第三个误区:过度夸大或全盘否定智慧城市对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都过于片面。

实体经济最优先要解决的是核心技术的突破。之前我们也看到一些在网络上流传很广的文章,如警惕网红经济浮夸风,如不能忽悠新概念等,能在数字经济主流文化背景下,深入思考并提出不同观点,让很多人由衷赞赏,也让加大警醒和深思。

同时我们也认为,不能对数字经济全盘否定,比如软件开发也是一种新型的制造业,制造的产品是软件,需要高素质的开发工程师并不断提升我们国家的软件工程能力。智慧城市建设如果能够把各地的应用软件开发产业支持好,同时吸纳外部人才并带动本地人才就业,就是对新型制造业的支持和带动。

第四个误区:把智慧城市建设等同于重大工程建设,建好以后就可以万事大吉,一劳永逸。

举个例子,在某城乡结合部的两栋三层小楼,同样标准、同一个承建商。一墙之隔,没有物业管理的叫农民房;有物业管理的叫别墅。

同理,智慧城市也需要配备一个好的物业,才能保持这个最大的人造物稳定运行,常年如新。智慧城市建设之后,也应该要有一个好的“运营系统”,才能让我们的智慧城市达到“架构稳定、数据保鲜、应用最新”,不会在几年后被诟病为数字烂尾工程。

因此,回顾过去,正是经历了这些误区,我们才需要实事求是,坚定智慧城市发展新阶段。

既然认为智慧城市进入了发展新阶段,我们应该如何迎接挑战并应对?

这里我提三点建议:希望大家参考与指正。

01 智慧城市规划新阶段:市区县局各自规划→市区县局统筹规划

以城市为例,城市级的智慧城市统筹规划必须包括如何与区县的智慧城市项目统筹协同,如何与各个局委办的规划建设统筹协同。

以深圳市为原型借鉴,作为智慧城市发展水平指数全国第一的城市,应该很有参考价值。

在深圳的城市级智慧城市规划中,有的区也规划建设了智慧城市,但区的智慧城市的核心作用是处理日常的政务服务和政务管理类事件;城市级的智慧城市主要是“运行指标检测”、“应急指挥”、“事件分拨”和“决策支撑”。根据行政体制,让市一级的主要工作重心集中在“决策支撑”和“应急指挥”,而让大量的行政审批类事件集中在区县是完全合理的。

在深圳智慧城市的规划中,决策支撑也不仅仅是分析与决策支撑作用,而是承载了16类业务专题会议,如“经济运行分析会”、“生态环境分析会”等。

同样,各个局委办也有自己的系统,同时各个局委办系统与市级系统的数据能够联接和互通。局委办、区、市各司其职,相互联通,实现深圳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完美结合。

02 智慧城市数据建设新阶段:从数据海量汇聚→数据有效联接

数据烟囱不是洪水猛兽,每个烟囱都是当时历史条件的最佳选择,简单的进行数据汇聚把烟囱推倒重来就如同把所有的局委办都撤销变成一个部门,这在物理世界肯定不现实,数字世界亦然。

以华为自身为例,华为在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曾经也存在大量的数据烟囱,我们做了大量工作,今天因时间原因无法一一赘述,但我们CIO陶总把它总结成了《华为数据之道》这本书,目前已经在京东开售,欢迎各位有空阅读和交流。之所以给大家推荐这本书,是常有人说华为“上不碰应用下不碰数据”,并演绎为“不懂应用不懂数据”,但实际很多咨询公司和想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已经把华为对数据的管理、处理、服务做成参考典范,相信在大家看完这本书后,会有自己的答案。

03 智慧城市运营管理新阶段:能用→会用+好用+爱用

运营不是运维,要保障一个智慧城市的长治久安,运营有三个主要任务:

不仅仅要让智慧城市能建起来,更重要的是要让智慧城市的系统能被广大市民、企业和公务员用起来,让大家从“会看到会用”,“从被动用到主动用”,“从能用到好用”。

要能对各类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效性进行一个专业评估,对于投资回报高的应用业务系统持续加大投资,对于投资回报不大(如点击率很少)的系统要及时关停并转;

要能及时将智慧城市的效果和不足进行总结,作为后续智慧城市建设工作的有效输入。这些工作,是绝对不能外包的。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建立相应的运营支撑服务体系,配备相关组织资源并建设相应的服务能力,对智慧城市系统进行年度迭代,持续演进,实现智慧城市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针对这三点建议,华为坚持以人为本,聚焦服务业务场景,对准政府核心职能。在上周的深圳高交会发布了“城市智能体”架构,全面超越“大脑”概念,不过度强调某一层(如大脑)的功能,从整个数字世界和智能世界入手,交互、连接、中枢和应用都需要智能化,这个架构有如下三个特征:

· 新技术不是某一层的专有,每一层都需要考虑引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超宽带的能力,都需要找到适应发展的场景”,最终实现五机协同,持续发展。

· 数据不是某一层或者某个组件的专有,应该充分考虑数据共享机制,数据层内共享和层间数据调用相结合,四层之间必须做到数据互通和协同。

· 运营不是某一层或者某一层的使命,需要综合考虑,只有一个全方面的持续运营,才能使得整个城市得到持续长效的发展。

通过五机协同,打造城市坚实的数字底座,赋能上层各类智慧应用。就拿一网通办来说,这也是上海做的非常好的地方。比如 “出生一件事儿”,通过流程优化,从之前的“提交21份材料,3份表格,跑4个部门,14天时间”,简化为“网上申请,提交7份材料,1份表格,4天时间”。上海就是牢牢牵住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城市运行“一网统管”这两个“牛鼻子”,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和“高效处置一件事”,在疫情“大考”下,进一步提升超大城市治理能力和水平。

我们再看看深圳,作为一直走在改革开放前沿的先行者,深圳连续两年位列32个重点城市首位,通过持续的科技赋能创新,不断深化智慧城市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当前,科技已经使深圳实现了6个一,“一图全面感知、一号走遍深圳、一键可知全局、一体运行联动、一站创新创业、一屏智享生活”。鉴于深圳智慧城市建设成果今天上午深圳领导已经做了比较详尽的介绍,我就不再赘述。

以深圳 “鹏城智能体”为新起点,我们相继在成都、福州、南昌和长春四地,与客户开启“城市智能体”建设,赋能当地经济发展。在未来,华为仍将携手客户和伙伴,持续耕耘,共同实现技术创新、模式创新、业务创新。

最后,让我们携手共建城市智能体,祝愿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也祝大家在今天的会议中有满满的收获,谢谢大家!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20-11-18
智慧城市=AI?华为岳坤总结慧城市建设四大误区 提出三点建议
在11月17日于是上海举行的全球智慧城市大会上,华为全球政府业务部总裁岳坤发表了题为“共筑城市智能体,共创美好城市生活”主题演讲,总结了智慧城市建设曾经有过的四大误区,包括将一切成绩都归功于AI,数据越多越好,建设过后一劳永逸等,并针对智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的全周期提出了三点建议。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