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亿年前,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在海洋中被孕育。经历了沧海桑田,从单核到多核,从海洋到陆地,从爬行到站立,从认知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到科技革命,物竞天择的戏码上演了一轮又一轮。
因为害怕寒冷所以有了衣服,因为害怕风雨所以有了建筑,因为害怕孤独所以有了交通工具,因为害怕饥饿我们学会了弱肉强食。小到一棵海草,大到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生态,面对这样一个“非死即生”的规则,每一次环境的变迁都让人倍感焦虑。
而现在,就企业来说,层出不穷的新技术劈天盖地而来,数字化转型风暴愈演愈烈。如何通过物联网获取所需数据、通过云计算处理海量信息?如何利用大数据形成洞察、利用人工智能让企业运转更高效?似乎每一个问题都令人头疼。
见证“新物种”的蜕变,7-11与卡西欧的数字化转型实践
知名学者、商业思想家吴伯凡把这样一个阶段称为“新物种”诞生前的蜕变。他表示,这个过程相当痛苦,但这对于传统企业而言,却是“无所逃于天地之间”的。以前,企业用数字技术强化业务,现在,数字技术正在主动渗入到传统行业中的方方面面。
他举了7-11作为例子。这个看似几乎对互联网“免疫”的企业,也正在利用数字化改善自己的业务。比如,通过对北京和天津两地菜品销售数据的分析发现,在天津使用黄瓜丁作为配菜的宫保鸡丁卖得更好,而相反,在北京使用芹菜作为配菜的宫保鸡丁则卖得更好。“这样的精准分析能力就是智能,它就像神经系统一样,能够让企业跟消费者变得越来越紧密。”他说。
和7-11一样,还有许多实体零售企业也经历了从兴盛到下行再到重生,稳步地迈入了数字化转型。卡西欧就是其中之一。
据英特尔公司市场营销集团副总裁、中国区市场部总经理张怡璠介绍, 2015年之前,卡西欧手表中国最大的代理商,络克(杭州)贸易有限公司的营业额一直持续攀升,但随着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悄然变化,单靠网点招揽客源的实体零售模式也曾一度面临压力。为此,在2015年下半年正式发力电商,并于去年在杭州打造了一家线下智慧门店,布局全渠道零售。
在面积仅有6平方米的智慧门店中,有两个数字互动大屏。其中一个是游戏屏,顾客可以通过体感做出手势进行拍照并打印,用以吸引人流;另一个是定制触摸屏,上面不仅滚动展示了各种产品,还能通过感知人体位置,引导顾客查看商品信息。同时,对于顾客感兴趣的产品,系统也会精准地推送到手机上,以促进下一步的购买。
总的来说,整个智慧门店由游戏云、购物云、行为分析云三朵云构成,不仅带来了消费者体验店提升,同时也帮助卡西欧把数据变得更有价值。甚至在12个月的时间里,通过线上线下的融合,完成了近300万的营业额。
驾驭数据洪流,推进企业从智能到自能
当然,我们也看到,无论是7-11还是卡西欧,要实现连接、精准、智能,数据都是其中最重要的筹码。对此,英特尔CEO科再奇在两年前提出了“数据洪流”的概念。他认为,人类虽然已经生活在数据洪流的世界,但是与未来相比,当今的数据量还是相对很少。据预测,到2020年,平均每个人每天将产出1.5GB的数据。同时在中国楼宇中,所有物联网设备所产生的数据将达到7000万的数量级。这些海量数据无疑都是未来企业科技创新的命脉。
然而,数据之于企业,就如水之于人类。虽然生命源自于海洋,人类从诞生之初也一直趋水而居,但是,不受控的洪水所带来的破坏力也往往令人生畏。就像2000多年前的成都平原一样,面对从群山中奔腾而下的岷江之水束手无策,东部旱灾连连,西部却洪水肆虐。对此,李冰父子鬼斧神工地在岷江江心筑起了一道都江堰,让原来的洪水猛兽成了灌溉成都平原绵绵不断的水源,把一个民不聊生的灾害之地变成了天府之国。
所以,在数据洪流之上,企业也必须筑起自己的“都江堰”,才能把数据变成可用的资源和能量。
为此,作为存储和计算的最重要手段,云也自然成了数据的安身立命之本。但即便如此,多数企业对于云,尤其是公有云这样一个看得见却摸不着的东西,仍然心存顾虑。
如何推进它的落地?张怡璠认为,首先企业不能从态度上拒绝这个时代,而应该去拥抱它,才能获得如鱼得水的机会。其次,在此之上,要通过制定相应的策略,采取行动。唯有如此,企业才能在不同的阶段取得不同的成果,并以结果为导向不断调整策略,最后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
具体来说,企业也可以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云方案,比如中小企业可以优先选择成本较低的公有云,大型企业则可以选择安全性较好的私有云,或者混合云。
这样一来,以数据为支撑,以云为手段,既有样本又有计算力,企业就可以说是半只脚迈入了智能,就可以从一个“老派”、“迟钝”的企业,变成一个善解人意、人情练达、世事洞明的企业。而这,就是数字化转型。
当然,英特尔认为,这仍然还不是智能的终极形态,其终极形态应该是“自能”。如张怡璠所说,在自能的状态下,通过跨界融合的能力,机器将能够进行自动收集数据、自我学习分析。但同时,自能还是一个以人为本的世界,人在其中是规划师和制定者,而机器只是人能力的延伸和辅助。
水利万物而不争,未来企业的品牌力和生态力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机器与人的界限日益模糊,科技与企业的融合也将逐步深入。未来,所有的企业都会变成科技企业。这意味着,企业所交付的产品和服务将变得不同,与此同时,新的问题也会出现。比如,品牌的重新塑造。
在这方面,作为全球老牌科技企业,英特尔是有十足经验的。
张怡璠表示,品牌的树立讲求“变与不变”。一方面,它一定要服务于企业发展和转型,并随之调整。另一方面,它也有一些固定的方式和方法。
以英特尔为例,第一,英特尔从成立之初至今都在强调创新,从以PC为中心慢慢演变成了一个以数据为核心的企业,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为此,品牌也要对应地做出创新和重塑。第二,是强调与外界的整合、合作和共赢,做一个产业化的大品牌。第三,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的发展,英特尔也致力于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去做更精准的营销和推广。
用张怡璠的话说,做好一个品牌的最高境界就是love,是让受众爱上你的产品。而用吴伯凡的话说,企业打造品牌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降低市场能见度、价格敏感度,并提升用户忠诚度。
事实上,无论是做产品、做服务还是做品牌,英特尔始终都有一个明确目的,就是在技术创新基础上,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实现合作共赢。这就是英特尔的“inside”,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英特尔始终站在合作伙伴的背后,充当一个使能者的原因。
“好的公司就应该是这样的,变成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存在,做到‘水利万物而不争’,重要到你意识不到它的存在。譬如水、譬如空气。”吴伯凡说。
如今,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不只是英特尔,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正在以一种产业化和生态化的姿态转型。也正因如此,使得用户在选择某款产品、某个服务或某种技术时,变成了对生态的选择。
在吴伯凡看来,一个完整的生态,是企业与包括客户、合作伙伴、员工、环境、社会、股东在内的6个利益相关方经过博弈之后,形成的一种可持续的、稳定的资源和能量交换。与过去“单打独斗”的模式不同,未来企业的竞争力将来自于这样一种共生协同的生态力。
这对于企业当然也是利好的,“未来,当企业去驾驭数据洪流时,不仅仅是英特尔,还需要所有相关的企业都参与进来,从而提供‘日用而不知其所在’的服务和产品,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吴伯凡总结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1—8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85492亿元,同比增长11.2%
- 合合信息启信宝数据产业洞察:长三角地区数据企业超48000家,数量领跑全国
- 2025年全球网络安全支出将激增15% | 行业观察
- 华为数据存储两大新品齐发:全面闪存化,全面向AI
- 数据中心太耗电,微软携手Constellation Energy探索核能供电新途径
- 戴尔一周内发生两起数据泄露事件,Atlassian工具成泄露源头
- 华为ICT学院年会2024举办,ICT学院3.0计划正式启航
- 华为启动全球金融伙伴“融海计划”,共创行业新价值
- 华为联合多家伙伴发布《现代化金融核心系统白皮书:实践篇》
- 华为发布数据智能解决方案5.0,加速金融大模型应用从“赋能”到“产能”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