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顶网服务器频道 05月18日 新闻消息(文/邹大斌):5月8-10日,Nutanix 一年一度的.NEXT大会(Nutanix .NEXT 2018)在美国新奥尔良举行。这是Nutanix 连续第四次举办这一大会。大会上,Nutanix发布了一些新的产品,进一步丰富了其原本强大的超融合堆栈组合,包括SDN产品Flow、用于数据库管理的PaaS服务Era、对多云进行成本控制的SaaS服务Beam等,同时,还宣布对已有的Acropolis、Prism、AHV、AFS等产品进行升级。随着这些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出,Nutanix企业云供应商的定位越来越清晰。
在大会上,Nutanix 创始人兼CEO Dheeraj Pandey还公布了公司的发展目标,到2021年实现软件产品及相关支持营收30亿美元。对比一下,Nutanix 2017财年营收为7.669亿美元,可以看出对Nutanix而言,这是一个非常大胆的目标。不过,从一个侧面这也反映出Nutanix对未来也是信心满满。
Nutanix 创始人兼CEO Dheeraj Pandey做主题演讲
让所有IT基础设施“隐形”
如果要给Nutanix .NEXT 2018大会找一个关键词,笔者会首选 “invisible(隐形)” 。因为这个词在Nutanix CEO Dheeraj Pandey的主题演讲中频繁地被提到,同样,它也多次出现Nutanix产品和市场副总裁Greg Smith的演讲中。
Nutanix 创始人兼CEO Dheeraj Pandey在大会主题演讲时表示,Nutanix要带给大家一个简单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所有硬件设备都是 “invisible”的。随后的Greg Smith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解释。他将“invisible” 分为三个阶段,即IT基础设施的“invisible”、数据中心的“invisible”和云的“invisible”,这三个阶段逐渐递进。
实际上,Greg Smith所描述的这三个阶段正好是Nutanix的不同发展阶段。众所周知,Nutanix是超融合的领头羊。在超融合基础架构出现之前的IT基础架构世界里,计算、存储、网络三者泾渭分明,各司其职。一直以来,在业务规模并不是特别大的传统企业中,这套架构稳定、可靠,很好地支持企业业务运行。但是,在面对海量数据、高并发业务时候(在互联网企业这是常态),这种架构成本高昂、管理复杂,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差的缺点开始显露出来。面对传统架构的这些不足,互联网巨头们开始选择了一套新的解决办法,将存储、计算和网络整合在一起,这就是超融合的萌芽。
Nutanix正是从看到了这个商业机会,开启了超融合变革传统IT之路。Nutanix提出让传统企业也可以把Google的数据中心带回家,并通过提供一个整合了存储、计算、网络的一体化超融合设备来帮助企业实现这一目标。由于管理简单、扩展容易,Nutanix很快在市场站稳了脚跟,成为市场领头羊。这个发展阶段被Nutanix定义为IT基础设施的 “invisible” 阶段,也就是让企业实现了IT设备级管理和扩展的简化。
度过了第一个阶段之后的Nutanix宣布升级为“企业云平台”供应商,也就是实现数据中心的“invisible”,目标就是一键上云,让企业轻松地实现应用系统的云化。在Nutanix看来,这一阶段目前也已经完成,现在正在进入第三阶段,也就是要实现云的“invisible”,让用户可以一键式在公有云/私有云之间、不同公有云之间自由的切换。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市场热议的多云或者混合云世界。Nutanix新推出的众多新产品和产品的升级也都是服务于这个目标。
顺利迈向多云世界
“多云 (Multi-Cloud) 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Nutanix的目标是要帮助我们客户在多云世界成功,让用户根本不用关心其负载究竟运行在哪里,无论是公有云还是私有云。”Dheeraj Pandey 在主题演讲时表示。
基于这一目标,Nutanix致力于把超融合技术扩展到多云世界。在Nutanix看来,多云世界里的一大问题是私有云的体验与公有云的体验相距甚远, Nutanix首先要做的是改善私有云的用户体验,然后实现所有云的统一管理。Nutanix总裁Sudheesh Nai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的,Nutanix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带给用户一种类似AWS、Google的数据中心的体验。实际上,这个目标已经完成,现在目标是多云的统一管理,为此,Nutanix推出了Calm、Flow、Beam等产品和服务,基于它们不仅要帮助用户一键式创建混合云平台,还要让用户可以自由地将工作负载从私有云上迁移到公有云,或者在不同公有云之间迁移,同时控制成本。
Nutanix已经或即将推出新产品
其中,Beam是一种SaaS服务(它源于Nutanix近期收购的Minjar Botmetic服务),它的一大用处是让企业可以管理多云,包括基于Nutanix技术建立的私有云和公有云,而且这种管理是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之下,对它们进行成本分析、合规性检查和安全审查。同时,用户借助这个平台还可以发现是否有浪费以及如何可以更节省。
Flow也是一个值得一提的新产品。应该说,Flow的出现补齐了Nutanix在网络虚拟化方面的一个短板。这个产品有一个很好的对比对象,就是VMware的NSX——它和vSphere、vSAN共同组成了VMware在数据中心领域的三架马车。目前Flow已经具有最关键的功能,比如微分段功能,可以通过以应用为中心的策略管控各应用服务之间的通信。Nutanix还将Netsil整合进Flow,利用Netsil先进的流处理、应用识别和搜索技术来简化同时在公有云和私有云上运行的应用的安全性。
目前,上述两个产品都已经上市。大会上Nutanix还发布了一个正在测试中的数据库服务Era,预计今年下半年上市。这是Nutanix在应用层的一次尝试。初期的版本主要基于Nutanix的软件堆栈提供丰富的数据副本管理服务(目前还只支持Oracle和Postgres),以解决企业在管理多个数据库副本时面临的复杂度不断增加及成本负担沉重两大问题。
此外,Nutanix还宣布将推出对象存储服务和开源产品XRAY。今后如果用户需要类似AWS S3这样的存储服务,将可以直接基于Nutanix企业云平台对外提供。该对象存储服务可以支持加密、基于角色的管理。而XRAY可以对负载进行模拟,让用户更好地对基础设施的容量进行规划。另外,Nutanix还宣布了很多产品升级,包括AHV、NFS等。
“我们希望给客户提供各种工具,帮助他们优化私有云,更经济地使用公有云。”Greg Smith表示,“同时,我们也希望所有这些操作更方便,最终让我们的客户根本感受不到云的存在,他们只知道自己的任何应用云可以在任何云上运行。”
成长中的合作伙伴体系
今天的Nutanix还是一家超融合厂商吗?答案是肯定的,作为超融合的领头羊,这个标签Nutanix还有,但这并不能完全描述Nutanix。如前所述,Nutanix今天的定位一家企业云提供商,帮助客户更为顺利地进入多云世界。显然,生态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实际上,我们看到Nutanix正在精心构建自己的生态系统。
在Nutanix的合伙伙伴体系中,Google颇为重要。它是Nutanix面向多云世界不可或缺取的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在去年的.NEXT大会上,Nutanix曾联合Google共同了推出了Xi服务。这是一个可以让运行在Nutanix节点上的云一键迁移到(或者迁移回)Google的云服务,整个切换过程是无缝的,对用户也是透明的。不过,Sudheesh Nair在接受至顶网记者采访时表示,由于这个项目的复杂性,目前Xi还处在测试阶段,预计Xi今年下半年会在北美推出。
有意思的是,在Nutanix的合作伙伴阵营中出现了IBM,它是Nutanix本次大会的最高级赞助商(铂金级)。据记者了解,Nutanix的云平台已经进入Power世界了,Nutanix的软件堆栈现在支持AIX。
本次大会铂金级赞助商共有6家,除了IBM、Google外,还有DELL EMC、英特尔、联想和VeeAM。DELL EMC是Nutanix的一个非常重要也很独特的合作伙伴,DELL EMC自己有基于vShpere+vSAN打造的VxRail,同时还有与Nutanix合作推出的XC系列。DELL EMC在本次大会就对外发布了几款新的XC系列产品,包括基于14G服务器的XC640、XC740xd以及XC740系统。这个产品没有放到一周之前的戴尔科技全球技术大会上发布,而是在这个场合首发,也让人看到它们之间紧密的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Nutanix曾提出“纯软件选项”, 逐渐向企业云操作系统软件供应商转型。至顶网记者就此和Sudheesh Nair进行了确认。他表示,向纯软件转型是Nutanix的一个长期战略。目前Nutanix还会继续提供软硬一体机业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写在最后
这是笔者首次参加Nutanix .NEXT大会。大会期间传递给笔者最强烈的信息是Nutanix的激情,这种激情曾经在很多高速成长过程中的公司上出现过。笔者看来,这种激情应该是源于对超融合技术强烈的信心,以及用新技术改变旧世界的憧憬。
大会给笔者的另一个强烈的感受是,Nutanix成功地实现了对超融合的超越。今天的Nutanix以超融合为基础,已经完成了一个企业云供应商的布局。面向未来,Nutanix还要做的是不断丰富产品组合,从IaaS到PaaS,从管理硬件设施到可以管理应用。而这个过程中,Nutanix的持续创新和颠覆性产品无疑将为企业迈向多云世界提供更多帮助。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预估168亿规模:中国电信服务器集采落地,国产生态“百花齐放”
- 研究:GPU是数据处理领域的“瑞士军刀”,不止于AI特定应用
- 什么是分布式计算?一文读懂!
- 企业IT领导者最大化云存储投资回报率的六大策略
-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发文:应系统排查英特尔产品网络安全风险
- 1—8月我国软件业务收入85492亿元,同比增长11.2%
- 合合信息启信宝数据产业洞察:长三角地区数据企业超48000家,数量领跑全国
- 2025年全球网络安全支出将激增15% | 行业观察
- 华为数据存储两大新品齐发:全面闪存化,全面向AI
- 数据中心太耗电,微软携手Constellation Energy探索核能供电新途径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