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该结束“云是云、网是网”的时候了

如今,云计算已经成为新的生产力,对于不同企业的来说已经不在犹豫是否上云,只是上云的策略和路线不同而已。

据Gartner预计到2020年云市场规模将达到 1435.3 亿美元采用多云平台的企业客户占比达到85%,采用混合云(公有云+私有云)的企业客户占比为58%。

无论是IDC还是Gartner的报告都会提到中国是私有云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混合云场景依然是未来的方向,单纯公有云或者私有云的IT架构是无法满足客户需求。

混合云场景是绕不开广域网的,如何解决用户网络连接上的痛点?2018年1月,我们曾在E企播报中讨论过这一话题,结论是:混合云呼唤SD-WAN。

春节过后一切有了新的进展: 3月20日,ZStack和大河云联携手发布了全球首个混合云+SD-WAN专线一体化产品。

在我看来,这种产品化的模式不断扩大了混合云的使用场景,将SD-WAN技术引入混合云,有效的连接了私有云和公有云。

为何说混合云的最佳搭档是SD-WAN?

每年年初,美国RightScale要对1000家企业的云使用状况发布报告,从2018年的报告来看,企业的云使用比例都在上升,但单独使用私有云或公有云的比例却下降,混合云的使用比例在增加。

具体到用户部署和管理混合云、多云平台上,2017年中国企业用户大多只是走出第一步:使用云管理管理平台将两个平台管理起来。

在混合云场景下,重要的是数据流动,数据流动不起来就无法产生价值,如何打通私有云和公有云之间的数据?在ZStack创始人张鑫看来,通过产品化路径将会使客户价值最大化。

具体的做法从存储、迁移和灾备层面,通过简单易用的混合云产品让数据快速流动。

混合云的一个场景是存储,对于用户来说,公有云的存储是一个无限大的池子,不过涉及到数据,客户首先想到的是生产或者应用的数据库,ZStack主要集中在IaaS层面,通过虚拟机的镜像、磁盘将客户的整个硬盘装在云中。

另外一个成熟的场景是灾备,异地灾备可以解决企业用户数据备份的问题,生产数据很重要但投资过高。ZStack的混合云灾备功能,可以将数据分片加密备份到公有云上,实现一键灾备和迁移,省去了自建灾备中心、扩容、管理等烦恼。

再有是互联网线上线下一体化运维:电商大促的时候,电商类互联网企业面临的是线下部署的系统、虚拟机和私有云镜像如何搬到线上去?尤其对于运维管理来说是两套系统,非常不方便。

ZStack以私有云中的数据中心为母版,其功能保证线下和线上的一致性,公有云里创建镜像,用户只需要在私有云中选定一定范围的数据为模板,即可在公有云中建立虚拟机。这样数据的所有维护管理只需要做私有云中的一套即可。

混合云的关键一步是网络连接,网络连起来数据才可能流动,让公有云和私有云有效连接起来。

以灾备为例,如果说ZStack的产品化将异地灾备从100公里降低低到了1米,那最后1米的就是网络。

在大河云联创始人兼CEO庞俊英看来,混合云架构和多云组网的需求逐渐浮出水面,企业客户对云服务商的跨区域组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混合云的网络连接将会从较小范围的数据中心连接,扩展到更广范围的数据中心间的互联,甚至到骨干广域网络。

现在客户私有云和公有云互联的方式是传统的VPN和传统专线方式,这两种方式已经满足不了企业的需求。传统网络模式一直是一个“黑盒子”,不可见难调整,缺乏弹性粗放管理。

VPN云专线是一项成熟的技术,但通常带宽和延迟无法达到企业数据传输的要求,比如企业传输几百G的镜像给公有云需要一天到两天,很多场景无法实现。

于是很多企业希望通过传统专线解决带宽和延迟的问题,但随之而来的是成本问题,最重的环节还需要找运营商,从方案设计到施工,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不等,超出了普通企业用户的投入和能力,而且包年的网络费用也满足不了企业的弹性需求。

显然传统网络满足不了企业的创新需求,在庞俊英看来,用户需要灵活简单的“柔性网络”。即:想要就要,想退就退,随需调增调减,并且能够小规模、可定制,网络跟随业务的变化而变化,最好能够通过API直接调用,就像开启云主机一样,方便地使用网络连接。

在网络创新上,大河云联提出了柔性网络的概念,对于传统IT的改造,最早在互联港湾落地了国内第一个正式商用的SD-WAN项目,开启数据中心高速直连(DCI)的软件定义时代。2017年,大河云联产品线从提供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扩展到通过Fabric提供SDN专线,应用于互联网、政府、金融、游戏、直播、教育等行业,入围MEF Award第三类网络技术解决方案,这是中国的SD-WAN创业公司首次入围MEF的全球大奖,是中国技术获得全球认可的标志。

事实证明,在网络进化的过的过程中,SD-WAN作为最适合广域网范围的新型网络服务,契合混合云专线未来连接的需求。

大河云联通过SDN软件定义的网络服务平台,为混合云平台提供API集成方案,能够支持在SDN专网中按照应用的需求自动开通和变更连接带宽,按照申请的带宽和服务等级付费,随用随开,灵活付费等功能,尤其是基于云平台的弹性扩展能力,同步实现网络能力的弹性扩展,非常好的满足用户的各种混合云应用场景。

庞俊英认为,SD-WAN的特性与云业务体验一致:快速开通、灵活弹性、所见所得、按需付费等特性,可以说,SD-WAN作为柔性网络连接了云计算的后半程。

将SDN技术应用到云间专有网络,支持客户数据中心与云平台间的SDN专线连接,用户可以随时调整专线连接方式和连接宽,更具灵活性和更高的性价比,ZStack与大河云联的合作,致力解决混合云场景的网络连接问题。

产品化如何成为落地云网融合的最佳路径?

云和网的融合是大势所趋,灵活弹性的网络连接是混合云市场的客户刚需同时也是难点。

对于用户来说,SD-WAN很火很热,但具体实施层面,用户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力和实力,如何降低门槛通过有效途径部署SD-WAN? ZStack与大河云联一拍即合,采用产品化的模式进行合作。

首先,双方合作发布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

将大河云联的网络自助服务融入ZStack的产品平台中,用户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实现对云和网的操作。

大河云联目前能够支持的公有云包括AWS、阿里云、腾讯云等主流云平台,客户可以全部专线直连,一键开通,秒级调整;在管理上,还具备全局洞察,网络链路可视化;智能调度、故障预警和切换等的能力。

第二,产品化的模式让客户更简单的部署和应用

云网一体化解决方案,是网络与云平台天然集成。用户是通过ZStack的界面来登录和调度网络,不会感受到两个平台割裂,分别操控的感觉。

而在创建网络方面,新的产品平台基于API实现的网络开通向导,用户只需要简单点几个鼠标,快速开通网络服务,API的每次调用都是基于用户的认证信息加密之后与大河云联的网络服务平台交互,在保证安全的情况减少用户的网络使用复杂度,把原来派人配网的过程省略掉,运维更简单。

同时用户可以实现用户在云内自动调用广域网资源,秒级开通和调整网络的带宽,在用便捷性、安全性、高可用性等方面,都得到与云相同的体验。

对于用户来说,原来包年包月包流量,用户使用起来也不太直观,如今用户使用多少流量花费钱,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域在全国来选择节点,使用网络像公有云的一样清晰移动安全。

无疑,这对于网络质量要求高、有带宽调整需求的客户来说解决了老大难问题。比如电商。原先电商把服务器部署在数据中心,为了保证每年的大促,都是按照容量上限规划正常方案。但在平时资源利用率很低,现在通过混合云专线,充分利用云的弹性,做到成本和效果双赢。

最后,在生态合作领域树立新标杆。

生态是云计算时代常用词,如何让合作更长久?产品化是云计算普及的最佳途径,将产品化融入合作,也是生态合作的业务模式,将生态提升到一个可操作的新高度。

如今,ZStack和大河云联的合作,通过API调用平台,成为首个实现云内自动调用广域网连接的混合云服务提供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8-03-29
是该结束“云是云、网是网”的时候了
混合云场景是绕不开广域网的,如何解决用户网络连接上的痛点?2018年1月,我们曾在E企播报中讨论过这一话题,结论是:混合云呼唤SD-WAN。 春节过后一切有了新的进展: 3月20日,ZStack和大河云联携手发布了全球首个混合云+SD-WAN专线一体化产品。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