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支付作为一种便捷、小额的支付方式,其定位与传统线下银行卡支付业务相互补充,在金融行业应用广泛。但由于二维码存在技术、资金、信息三大风险,亟需健全标准和加强监管。
二维码支付存在的主要风险包括:
存在技术安全风险。由于二维码技术门槛低,通过二维码生成网址、下载二维码生成器等就可制作。因此,制作二维码的主体随意性大,二维码易被链接含有木马病毒的网站以及钓鱼网站,普通用户无法识别二维码内容真伪,给二维码用户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
存在资金安全风险。一是可能出现单边账。由于未对二维码支付解决交易差错的方案进行评估,易出现黑客攻破支付终端或截获传递的信息并篡改支付结果等问题。二是存在套现风险,滋生银行卡套现新链条。以微信支付为例,在没有真实交易的情况下,银行卡持卡人扫描微店商家推荐的二维码,输入套现金额,绑定信用卡并支付,对方会在随后将资金打回持卡其他银行账户。在通过二维码支付套现的过程中,规避了现实生活中购买POS机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银行卡复印件、个人正面照片等规定,流程更简单,生成二维码也不需要成本,手续费也比较低。据《北京商报》报道,某公众平台扫描二维码支付套现手续费仅为1%。由于该种套现方式为远程套现,经常出现诈骗案例,银行卡持卡人没有见过对方,很可能钱打过去后对方就消失。
存在信息安全风险。用户扫描二维码后,智能移动终端中安装的客户端软件会对二维码进行解析,客户端软件一般具有加密功能,但软件加密安全性目前还有待验证。不同于传统的POS机具拥有安全认证和严格的密钥体系,二维码支付中的移动支付终端环境复杂,被攻击的渠道较多,难以保障安全。
为此,建议监管部门制定统一的二维码编码标准,平衡易用性和安全性,对二维码中账户信息加密处理。明确要求支付机构和特约商户不得存储客户银行卡的磁道信息或芯片信息、验证码、密码等敏感信息,不得向其他机构或个人提供客户信息。
要规范二维码生成器的使用范围,限制二维码制作主体资质,对使用二维码生成器的主体进行备案。对支付机构开展准入管理,对支付机构二维码支付所涉及的系统、客户端等相关产品应进行检测认证。针对使用二维码的商家实行准入管理,缴纳信用保证。
要界定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合作开展二维码支付业务中的权利、义务和风险赔付责任,切实保障客户资金和信息安全。同时,实行持卡人在非授权交易中的有限责任制度,将非授权交易的绝大部分风险转移至发卡行。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AI成为双刃剑!凯捷调查:97%组织遭遇过GenAI漏洞攻击
- openEuler开源五年树立新里程碑,累计装机量突破1000万
- 创想 华彩新程!2024柯尼卡美能达媒体沟通会焕新增长之道
- 操作系统大会2024即将在京召开,见证openEuler发展新里程
- Gartner:AI引领欧洲IT支出激增,2025年将支出1.28万亿美元
- IDC:中国数字化转型支出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5.6% 高于全球整体增速
- 2028年中国数字化转型总体市场规模将超7300亿美元
- 诺基亚源代码疑遭黑客IntelBroker盗窃,公司确认已展开调查
- 携手SUSE,共驭变革之风:踏上共创数字未来之旅
- Gartner:预计2025年全球IT支出达到5.74万亿美元 同比增长9.3%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