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润发真的要被阿里系卖掉了吗?
近日,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在港交所发布公告,公司股份已于2024年9月27日上午9时39分起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短暂停止买卖,以待根据公司收购及合并守则发出载有公司内幕消息的公告。
自去年开始,大润发被阿里系出售的消息多次传出。历经几次辟谣,如今随着这则公告的出现,大润发被卖的命运似乎已是板上钉钉。
根据市场传闻,接盘买家包括中粮、高瓴资本、润泰、KKR集团等,确切消息尚待高鑫零售的进一步公告。目前阿里巴巴持有高鑫零售约79%的股份。
一年亏损超16亿闭店20家
业内认为,业绩不佳是大润发被出售的直接导火索。
最新财报显示,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高鑫零售营收725.67亿元,同比下滑13.3%;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为16.05亿元,与上年同期的1.09亿元溢利相比,亏损扩大1572.5%。
财报指出,业绩大减的背后,主要由于高鑫零售旗下大润发超市经营不利持续关店,中润发、小润发等新型业态超市转型未带来如期效果,M会员店贡献仍有限。
大润发曾经创造过19年未关一家门店的营业神话,但如今也陷入了闭店风波。2024财年,高鑫零售关闭了20家大卖场,其中四家位于华东的门店将被改造成会员店,其余16家关闭门店。
与此同时,高鑫零售还有2万多名员工离开了公司。截至2024财年末,高鑫零售旗下共有86226名雇员,相较上年减少了21559人,借此节省雇员福利开支超5亿元。
阿里接手7年困境未解
大润发最早于1996年由黄明端在台湾创办,背后由润泰集团控股。1997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在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的重点城市设立量贩店。2001年,润泰集团与法国欧尚集团成立控股公司“高鑫零售”,以“欧尚”和“大润发”两大品牌推进内地卖场业务的发展。
2011年,高鑫零售作为大润发的母公司,成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被誉为“最赚钱的超市”。2017年和2020年,阿里两次出手投入约500亿港元,直接和间接持有高鑫零售72%股权,掌握了对该公司的控制权。
阿里希望通过收购高鑫零售,将电商领域的优势和实体零售领域的优势结合起来,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从而推动其新零售战略的发展。但从现实发展来看,高鑫零售的数字化转型并不顺利。
根据公开报道,2020年5月,曾任阿里副总裁的林小海加入高鑫零售,并于2021年正式接棒黄明端执掌大润发。在任三年,高鑫零售营收逐年下滑,并于2022财年首次出现亏损,2024财年亏损进一步扩大。
截图来自高鑫零售财报公告
今年3月,林小海辞任高鑫零售CEO,调回阿里巴巴集团另有任用,沈辉担任高鑫零售执行董事兼CEO。沈辉在中国零售行业有超过20年的管理经验,曾担任欧尚品牌营运大卖场总经理等职。
如今来看,阿里和大润发的新零售发展战略并未跑通。去年以来,阿里在组织调整、人事变动、投资等层面的动作不断,很多非核心资产被剥离。阿里旗下大润发、盒马、饿了么、银泰商业等业务均曾传出被出售的消息。
今年2月,阿里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2024财年第三季度财报会上表示,目前阿里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它们不是核心聚焦业务,退出是合理的。但考虑到当前的市场情况,退出可能需要时间去实现。
蔡崇信还透露,2024财年至今9个月的时间内,阿里完成了17亿美元非核心资产,也在积极看上市股票如何退出,并且成立专门的团队。新的周期,阿里将聚焦电商和云计算两大核心业务,或将放弃更多非核心业务。
黄明端也在高鑫零售最新财报中表示,“2024财年,高鑫零售走了一些弯路……2025财年开始董事会任用了新的CEO,在新CEO沈辉的带领下,本集团将着力于重回零售本质。”
谁会成为大润发接盘者?
关于大润发的接盘者,网上传闻已经众说纷纭,中粮、高瓴资本、润泰、KKR集团等均在列。
早在今年3月,就有消息称,阿里内部基本已经确定,把大润发和盒马出售给中粮,其中大润发预估约100亿元,双方框架协议已经拟定。不过,大润发方面回应称,这一消息是假的,并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追究造谣者责任的权利。
KKR集团是老牌的杠杆收购天王,金融史上最成功的产业投资机构之一,也是全球历史最悠久且经验最为丰富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之一。不过据说可能性不大,市场口径是感兴趣,但尚在论证。
第三种传闻是高瓴资本、润泰集团联合出手接盘。润泰曾是高鑫零售的控股公司,在发展巅峰期分两次将高鑫零售超70%股权出售给阿里,如果该消息为真,对于润泰集团来说,高卖低收唯实是个好买卖。
第四种传闻则是高瓴资本单独接手,这也是目前坊间传闻最有可能的买方。高瓴资本曾于2017年以531亿元买下百丽,并使其焕发第二春。如果接手大润发,说不定也会“化腐朽为神奇”。
大润发的接盘者究竟是谁,我们将持续关注。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