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消息,懂车帝公布2022年新能源汽车冬季测试结果。-15℃条件下,新能源车平均续航达成率48.5%,平均续航里程268公里,相比2021年分别提升4%和14%。在续航达成率和平均充电功率前十榜单中,国产新能源车型占据绝大多数,明显优于合资品牌。
11月底至12月初,懂车帝新能源汽车冬测在内蒙古牙克石和根河进行。本次测试覆盖34个品牌60余款主流车型,除了-15℃左右的续航、充电等基础测试,还设计了扬雪辅助驾驶、-30℃冰冻挑战、冰雪爬坡等项目,多样化展示新能源车的可靠性和极限性能。
冬季平均续航达成率48.5%,可靠性受低温影响明显
为充分满足不同价位和品牌的消费需求,懂车帝2022年新能源汽车冬测选择了市场最热销的国产、合资、进口等60多款车型。测试期间,平均气温低于-15℃,最低温可达-30℃,懂车帝在现场搭建超过60万平米的冰雪场地,对车辆进行多项测试。
结果显示,所有新能源车平均续航达成率48.5%,平均续航里程268公里,相比2021年有一定提升。其中,国产车型平均续航达成率49.1%,包揽前三名,合资品牌车型仅为45.8%。同时,国产车型快充至满电的平均时间为107.1分钟,相比合资车型的162.3分钟具有明显优势。
严寒天气下,新能源车的可靠性备受关注。在-30℃环境静置一晚后,95%的新能源车型都能正常冷启动,相比燃油车100%的启动率稍有逊色。据统计,整个冬测过程中38%的新能源车出现各类问题,有7款车车窗玻璃和门把手被冻住,3款车空气悬架出现故障,但大部分都能在短时间恢复。
2022年冬测,懂车帝新增了冰雪辅助驾驶和37.5度坡道测试等多个环节。测试显示,低温会对辅助驾驶的功能稳定性有影响,但搭载激光雷达车型的表现普遍较好。而在37.5度坡道测试环节,SUV冰雪爬坡能力整体好于轿车,电驱系统相比动力更重要。
围绕新能源车和燃油车的性能差异,懂车帝还进行了多项“油电对比”测试。在制热方面,-15°C环境下开启空调最强制热模式,新能源车平均可升温至14.9°C,燃油车仅7.3°C。而在动力方面,虽然燃油车相比新能源车不占优势,但在冰雪加速反而优于新能源车。
“从测试结果来看,新能源车技术能力不断进步,性能和稳定性已经不输燃油车,即便是严寒天气下,消费者也可以放心选买。同时,国产车相比合资品牌产生一定优势,为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选择。”懂车帝新能源测试负责人介绍。
发布冬测结果当天,懂车帝宣布,在累计规模化实测140余款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推出“6+2新能源汽车评测体系”。该体系共分续航、充电、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性能、空间等6大维度,以及冬季和夏季极限评测2大场景。其中,续航、充电对消费者关心的真实续航、电池性能等进行了严格测试,辅助驾驶重点考验L2及以上高阶辅助驾驶能力,智能座舱则包含对硬件系统、娱乐功能等维度的量化评估。
同时,评测体系设置了冬夏两大极限场景,以第三方视角对新能源车进行横向对比。懂车帝新能源测试负责人表示,“懂车帝新能源测试横跨’中国冷极’内蒙古根河和‘中国热极’新疆吐鲁番,温差近70℃。极限的冬夏季测试,对解决消费者焦虑具有重要意义。”
自2019年开展汽车实测以来,懂车帝累计测试各类车型超过千款,包含2022年冬季测试在内,规模化测试新能源车型超过140款。据懂车帝方面介绍,懂车帝实测的所有车辆均为自购或租用,并对测试过程进行了完整视频记录,测试工作人员均具有300次以上的测试经验,保证了数据的客观准确。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理想蔚来今年前10个月的销量 均已超过去年全年
- 比亚迪海洋网成立三年销量超350万辆 未来将推出MPV车型及全新IP
- 比亚迪10月销量首次突破50万辆 创单月销量增长新纪录
- 国内单次最大规模汽车碰撞测试结果出炉 中国品牌表现亮眼
- TechWeb微晚报:OpenAI推出ChatGPT搜索,华为前三季度净利润628.7亿元
- 尚网网络张黎黎:AI产品设计需要聚焦用户真实需求
- Akamai与Kyndryl合作:加速企业零信任安全策略的实施
- 懂车帝CPS迎来四大产品升级 加速从会员到交易模式转型
- 凯迪拉克新XT6将于11月15日上市
- 消息称蔚来第三品牌将采用混合动力 官方回应来了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