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可穿戴技术产业推进联盟”正式成立,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担任名誉理事长,同时成立中国物联网产业联盟秘书处,负责日常工作。
联盟成立的背景与当下火热却又问题重重的智能穿戴产业密不可分。不过,可穿戴技术产业推进联盟理事长陈奕泉指出,可穿戴设备处于引导性需求阶段,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还需培养。
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张亚勤也认为,可穿戴市场现在还处于试错阶段,4-5年后可能慢慢变成主流。
市场热捧“可穿戴”概念
邦讯技术4月1日晚间公告称,拟收购厦门市凌拓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凌拓科技)100%股权,交易价格不超过2.4亿元,从而涉足可穿戴业务。4月2日开盘,公司股价涨停。
凌拓科技2013年开始业务转型,确定了物联网智能穿戴的发展方向,目前产品包括智能手表、儿童手环、智能鞋传感器等可穿戴产品。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和2013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8亿元和0.64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279.42万元和-409.24万元。邦讯技术却给出了很大的溢价。经初步预估,此次拟购买资产的预估值约为25000万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凌拓科技账面净资产2986.13万元,增值率约为737.20%.
邦讯技术对可穿戴业务的追逐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据陈奕泉介绍,2014年年初大概有80个厂家发布了可穿戴设备。而在A股市场,涉及可穿戴设备的公司都遭到热炒。此前九安医疗因推出iHealth系列产品,公司股价被持续爆炒,为此公司还发布澄清公告。
资金对可穿戴设备公司的追捧不仅于此。今年3月,国内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咕咚网宣布,由深创投进行领投,融资金额达到6000万元。而这股风潮在2013年就在海外刮起,可穿戴技术厂商Fitbit于2013年8月获得软银领投的4300万美元融资,作为其主要竞争对手之一的JawboneUp以债务加股权的方式,获得了1.13亿美元融资。同时,2013年多只可穿戴基金设立,或在今年持续掀起投资热潮。
支撑各方资本涌入的或是行业美好的市场前景。根据Business insider预测,目前全球可穿戴市场规模约为30-50亿美元,未来两到三年将成长为300-500亿美元。
随着4G和移动终端的普及,国内可穿戴市场也将迎来爆发性成长。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2013年中国约售出675万台可穿戴设备,2016年将快速增至7350万台;2013年中国可穿戴设备规模为20.3亿元,预计到2016年将达到169.4亿元。
产品需过消费关
看似红火的产业,相关产品的实际销售情况并不乐观。掌门科技旗下公司果壳电子,自誉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新智能穿戴公司,其在天猫、京东等主要的网购平台销售并不好。
据中国证券报记者初步统计,天猫“闽商数码专营店”上果壳智能手表销量最多,但累计成交记录仅77件,而天猫上其他商家月成交率则为个位数;在京东商城上的销售也是如此,果壳销量最好的一款商品累计评价仅193条。
“大型家电和3C销售连锁店更不愿与穿戴设备厂商合作。”业内人士表示,目前单一商品全国销售一般只有几百只,难以引起传统卖场的兴趣。
另据无锡智感星际科技有限公司CEO马建介绍,虽然设备具体形态有些差别,但应用非常有限,主要产品为智能手表、健康腕带、眼镜、鞋袜等。由于门槛并不高,进入的企业不少。
有智能手表厂商对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部分产品只是智能功能稍作改动,价格从300元到1000元不等,售价难以覆盖成本。而产品的功能性、电池续航、外观、安全性等问题均需解决。
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还没有明确迹象显示智能手表或健身追踪器会取代哪些设备。新技术应该取代或简化某些功能,否则就难以说服消费者购买全新的设备。以健身追踪器为例,虽可以追踪健身数据,由于用户对单个数据的认知受自身医学知识的限制,再加上本身技术限制使得部分数据并不精准,产品难以得到认可。
马建也直言,可穿戴设备行业缺乏杀手级应用。总体而言,目前可穿戴产品似乎在实用性上还有所欠缺,未能达到消费者的预期。
微软公司云计算中国区总监沈寓实指出,在应用领域,中国较美国并不落后太多,但一些核心技术,如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海量存储计算、并发处理等核心技术差距较大。
4-5年后才能成主流
“虽然有些过热,但也有好处。”陈奕泉指出,可穿戴设备仍处于引导性需求阶段,首先需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要成为刚性需求,有很多问题还需要解决。张亚勤则表示,可穿戴市场现在还处于“试错”阶段,4-5年后可能慢慢变成主流。
面对躁动的行业,河南开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涛呼吁建立可穿戴行业标准。对于如何制定标准,周涛指出,第一,可设立科研专项,制定国产可穿戴产业标准,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第二,通过资金支持可穿戴基础算法、材料和相关标准的研发制定;第三,呼吁国内相关领域领军企业共同建立可穿戴通用开放平台;第四,制定可穿戴设备和应用在医疗行业应用的标准,加快推广。
为推进行业规范发展,可穿戴技术产业推进联盟正式成立。为此,联盟将收集国际技术动态,帮助企业在产品研究中紧跟国际技术前沿;收集分析国际产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动态;发挥联盟上下游产业连动作用,降低企业采购、生产和销售成本;开展可穿戴计算产品的第三方评测工作,出具评测报告等。
同时,联盟还将与行业机构合作开展行业标准、产业方向和商业模式研究;建立孵化基地,帮助优秀项目孵化与成长;为企业和投融资机构提供专业的投融资服务。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Counterpoint报告:双11iPhone在华销量下降双位数,华为增长7%
- 2028年GenAI手机出货将超7.3亿部,GenAI成为中高端手机标配
- 中国 密度全球第三,每万名员工配有470个,领先德国和日本
- 华为折叠屏最新专利公布:打破传统集中架构布局,将首发搭载华为Mate X6
- 《财富》全球商界领袖影响力榜出炉:任正非王传福雷军入选,马斯克排第一
- 周鸿祎“叫板”李彦宏:大模型幻觉是不可消除的
- Q3全球云计算支出820亿美元,亚马逊谷歌微软三家占比64%
- 用AI辅助砍价,淘宝上线“去谈价”功能
- 全球首个5G-A立体智慧网在京发布:5G-A生效比超85%,峰值速率11.2Gbps
- 美国室温超导闹剧主谋被解聘,此前多篇论文被指歪曲数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