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LG公司在OLED电视上是铁了心要加速普及。
昨日 (4月2日),LG公司在北京公布了今年OLED电视在中国的上市策略,将对OLED电视进行促销,同时加大广告投放,通过全渠道将产品推广到三、四线市场。
与此同时,LG公司还拉来了长虹、创维和康佳等国内厂商“入伙”,将共同合作加速OLED在中国市场的普及程度。
家电产业专家刘步尘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从LG的动作来看,可以看出其在OLED领域确实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之前的抢先发布,到现在的降价促销,LG有意一直压着三星公司,在下一代显示技术上对三星进行弯道超车。
刘步尘表示,LG在中国降价促销说明中国市场对其的重要程度,这也是因为LG需要中国的电视厂商为其“抬轿子”,共同推动OLED电视的普及,而且LG同时也需为自己的OLED面板找到销路。
加速普及OLED电视
虽然还有将近一个月才到 “五一”劳动节,但是各大电视厂商早已等不及,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LG也不例外,只不过这次代表LG登场的主角是OLED电视。
LG电子黑电事业部市场部部长许今花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在“五一”期间,LG将对OLED电视进行促销,凡是购买OLED电视的消费者将赠送LG的曲面OLED手机。
去年,LG公司和三星公司相继在中国推出OLED电视,但是售价较高。LG去年发布全球首款55英寸曲面OLED电视--55EA9800,当时该产品报价高达15000美元。今年2月份,该款电视的价格下降一半,只需7000美元,折合成人民币大约4.2万元,价格对国内消费者来说依然较高。
LG公司这次在中国宣布对OLED电视进行促销,是否会对价格做大幅调整?许今花并没有对记者透露具体降价幅度,只是表示不会大幅降价。
在价格促销的同时,LG还宣布加大广告投放力度,采用全渠道策略覆盖线上和线下,除了一线二线市场,还要通过经销商和专卖店渠道进入到三、四线市场。许今花表示,今年将继续丰富和扩大OLED电视的产品线,加快OLED在中国的普及。
海信推ULED叫板OLED
在昨日的发布会上,除了LG公司,还出现了国内电视厂商长虹、创维和康佳公司的身影。去年,在LG和三星相继发布OLED电视之后,同年年底国内彩电厂商也加入到这一队伍当中。创维、康佳、长虹等知名品牌都推出了自己的OLED电视产品。
据了解,目前创维、康佳、长虹等企业的OLED电视均来自LGDisplay的WRGBOLED技术。目前,LGDisplay生产的OLED面板除了供给LG,还供给创维、康佳、长虹等国内电视厂商使用。
长虹多媒体中国营销中心总经理白志强表示,将在4月份选择20个城市与LG在OLED电视方面进行 合作。
刘步尘表示,LG在中国降价促销说明中国市场对其的重要程度,这也是因为LG需要中国的电视厂商为其“抬轿子”,共同推动OLED电视的普及,否则仅靠LG自身推动力量有限,而且LG同时也需为自己的OLED面板找到销路。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前不久,海信在上海推出了三款4KULED(UltraLED的缩写)电视新品,高调叫板OLED电视。海信认为,ULED电视应用新型背光技术,在色彩饱和度、对比度、亮度方面均不输OLED.
但不少业内人士认为,ULED简单来说就是超级液晶电视,只是对液晶技术的改进,并不是一个全新技术。
“中国家电企业在全球没有定义产品的话语权,无论是液晶、等离子还是现在的OLED,而且如果没有企业陪你一起玩,仅靠一家企业去推广必然会导致失败。”刘步尘认为,如果海信只是把ULED作为一个短期过渡产品是可以的,但要作为未来发力方向,需注意避免重蹈松下在等离子电视领域失败的覆辙。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分析师称特斯拉估值与基本面脱节:汽车业务值2000亿美元,其他4000多亿未经验证
-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旭东被举报,举报者系26年老员工,此前被解除合同
- 苹果计划重振智能家居业务,汽车项目部分工程师已转岗
- 外资抛售三星电子,持股比例降至53.75%
- 阿维塔正进行C轮百亿融资,投后估值将超300亿元
- 全球电动汽车充电费用大比拼:美国最贵,中国最便宜
- 英国电动车充电成本高昂,公桩快充是加油的1.7倍,每年多花1000美元
- 中国智能穿戴APP月活用户排行,华为第一小米第三
- AMD股价下挫4%,新款AI芯片未能让投资者满意
- 国庆高速出行充电超7000万度,同比增80%创历史新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