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怀鬼胎的参与者
对于智能电视最为热诚的要属国内家电厂商,因此其在面板、图像处理技术方面相比国际一线品牌存在在短期内难以逾越的差距,因此必须创造出一个新的卖点,使得自己产品能够与其他的产品区隔开来。
在国内厂商冥思苦想不得其所的情况下,Google推出了Google TV,虽然最早支持智能电视的是索尼,但其对智能电视并不太热衷,其产品线绝大部分,甚至旗舰都不支持智能功能。但Google TV却使得国内的家电厂商看到了希望,国内厂商将Google TV去Google化,再重新包装, 就诞生无数个“自主创新”和“世界第一”,如世界上第一台“云电视”,第一台“云播电视”,第一台4K智能电视,第一台4K UI的智能电视(这有什么区别,估计业内人也很难解释清楚)。因此对于国产传统家电厂商而言,智能电视就是一个救命稻草,使得自己产品在某些方面能够赶日超韩,即使在这个方面赶上并没有多大意义,也总是是在一个方面赶上了。反观日系厂商,而越是老老实实、诚诚恳恳做产品的越惨,松下、索尼的平板部门哪家不是巨额亏损,特别是画质王者的松下等离子都要关门大吉,这就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Android的商业模式是Google推出免费授权的操作系统,给下游厂商使用,而Google通过预装Android的终端作为入口获取更多的Google用户,从而在广告和其他增值服务上获益。但也是由于这样的商业模式使得其在智能电视的状况难免有些尴尬,Google TV在世界范围并不成功,大多数消费者和厂商都不热衷,但在中国却一花独放。不过遗憾的是在中国的智能电视都已去Google化,不能称为Google TV,顶多只能叫Android TV,Google并不能从其上获利。
虽然这些家电厂商之间存在竞争,但在这些传统厂商之间存在一种十分微妙的默契,将整个产业的产品价格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滋润的水平,使得有利可图。当然,现在搅局者来了,电视行业滋润的日子也快到头了。
搅局者
当然,和智能手机行业一样,参与的不仅有传统的手机/家电厂商,还有互联网厂商,互联网厂商作为搅局者在对于产品理解上和在商业运作模式上,和传统厂商有很大的差别,差别在于更懂互联网。
互联网厂商更懂互联网,在用户需求和体验优化方面更有经验,如在硬件方面,互联网厂商就更明白用户对于性能的需求,在其他传统家电厂商还在用廉价的双核方案的时候,乐视和小米就敢于给电视配备高通骁龙600四核1.7G处理器,使得其产品在性能表现、界面流畅度和用户体验方面更为出色。当然,互联网厂商的电视产品相对传统厂商产品的体验出色,不仅仅是得益于更好性能的硬件,更多在于互联网厂商相比传统的家电厂商有更多的互联网基因,如MIUI从手机到电视仅仅是水到渠成,配备强大性能和继承MIUI基因的小米电视,只要保持MIUI在手机上的一贯优异表现,其在用户体验上继续优于传统家电厂商的产品,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更懂互联网,不仅仅是用户交互方面,另外一方面网络资源也是重要一环。乐视相对传统的家电厂商而言,在影视剧版权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其建立国内最全的正版影视剧版权库,电影版权超过5000部、电视剧版权超过90000集,使得其在智能电视增值内容建设方面占有极大的先机优势,并且其利用这样的优势,在终端的销售的同时也对增值服务进行销售,通过增值服务带来的收益补贴终端销售,这样使得终端的售价更有竞争力,而通过终端销售进一步扩大乐视付费用户群体范围,使得产品和服务可以相互支撑,从而获得更为稳定的后续收益。
更懂互联网的优势也不仅仅只是体现在产品本身,也体验在互联网化的营销方式上:通过互联网的营销方式可以获得相比传统厂商更大的成本优势:如小米手机,通过饥渴营销、互联网口碑传播,可以大幅降低推广成本,通过预订+OEM按需生产可以大幅降低资金持有成本,通过网络直销可以大幅降低流通环节的中间成本,通过更为好的全局成本控制,实现相比传统厂商有更大的价格优势。
乐视将小米的预定-后生产模式引入到家电领域,并在S50销售中将这一商业模式继续改良,推出“一键购”,通过用户预先完善个人付款信息,可以在抢购时单键完成购买,这样的将小米模式的后置付款改为同时进行,进一步提升了意向购买用户到实际成交用户的转化率。
乐视和小米的价格策略对传统家电厂商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也迫使传统电视厂商推出对应的低价产品。
硬件 VS 入口之争
对于智能电视而言,有人说传统家电厂商和互联网厂商而言是各怀鬼胎,传统家电厂商是为了单纯销售硬件,而互联网厂商这是为了获得手机这个小屏之后电视这个大屏的用户入口的主导权。
从Apple财报看,itune 软件和服务的收入只占整体收入的十分之一稍多,Apple的软件和服务根本不是主要营收来源,而仅仅是为销售硬件终端服务的媒介。
再看小米手机,从米聊,到MIUI系统,再到小米手机,如果小米真的是看中用户并以用户为盈利手段,这样一个从软件到硬件的逆转路线难免不符合逻辑。这充分说明,所谓的互联网入口、生态环境对于这样小米,乐视这样级别的互联网企业并不是核心,而仅仅是为销售硬件终端获取利益的辅助手段而已。
真正关心互联网入口的,只有Google、百度和腾讯这样真正的互联网核心级企业,他们真正的盈利点在于用户规模和黏性,而一般类似小米、乐视这样互联网厂商是不具备将用户转化为核心利益的能力的。当然在电视这个大屏平台如何将用户规模转化为利润则是后话,我们将在本文的晚些部分探讨。
现在是智能电视时代的晨曦之前
虽然红火,但现在智能电视的状态更为类似于iOS和Android诞生前的状态,没有电容屏的多点触摸操作,没有滑动解锁,没有合适触摸操作的用户界面设计准则,没有应用程序商店,而仅仅是将传统桌面PC平台的经验套用于智能手机平台。大家都还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智能电视,智能电视的操作和UI如何设计? 应该实行什么样的功能? 应该用如何的商业模式来盈利,这些要素大家一概不知。
就已操控为例,现在的厂商根本没_有想明白智能电视应该如何操控,如触摸、体感、语音等方式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基于触摸板的指针操作,操作精度低;
基于遥控器内运动传感器的体感操作,操作识别率低、延迟;
基于摄像头动态捕捉的体感操作,由于算法和计算能力问题操作识别率低、延迟,并且动作幅度大,对于空间有要求;
语音识别操作,同样由于算法问题,Speech to text识别率和语义识别都存在问题,特别是对于自然语言的识别存在很大问题,此外不合适嘈杂环境使用。
除了技术原因以外,体感/语音操作容易引起人反感,在其他人眼里可能比较奇怪,这方面的社会化因素也决定了这些操作方式并不合适作为智能电视的主力操作方式。现在的状态类似于类似于iOS和Android诞生前的状态,没有电容屏的多点触摸操作,没有滑动解锁,没有合适触摸操作的用户界面设计准则,而仅仅是将传统桌面PC平台的经验套用于智能手机平台。
当然,业内对于智能电视的不理解,不仅仅限于操控和UI这样的表层上,在功能需求分析和商业模式这样内层的发掘同样也很欠缺,如应用模式仅仅是复制是手机的应用程序商店模式,而没有和“电视”的视频特性真正结合,就如手机应用充分发挥手机的移动通信、拍照和LBS特性一样,智能电视应用扩展也应该植根于视频内容,依据视频内容相关性进行扩展。
这些道理,不可能大家都不明白,圈内只有明白人,但大家为了眼前利益,都不可能说自己的产品不是理想中的产品。因此现在智能电视都还处于智能电视的晨曦之前最为黑暗的时候,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一丝曙光,变革和进化正在酝酿。
技术推动商业模式和政策的变革
变革和进化不仅仅限于新技术,新技术的变革会反过来促进商业模式的政策的变革,这样的变革有可能是主动的,也有可能是被动“被”推进的。对于智能电视而言,生态环境不仅仅是App这样简单,其核心应该是视频内容,和以视频内容扩展出的增值服务,或者说APP服务和视频内容的结合。
传统电视行业商业模式,是向用户免费提供广播的视频内容,以大规模的用户为实际商品,卖给广告商获取利益。这个模式在智能时代需要发生变革,就如在手机在上不能用在PC上用传统的软件发布渠道而要用应用程序商店一样。智能电视搭载的视频内容和增值服务也必须发生改变,并不是单纯的将视频网站的视频搬到电视上这样简单。
和手机APP应用一样,不能仅仅照搬PC应用和需求,必须结合手机的通信、拍照和定位功能推出新应用才能成功,在智能电视领域也一样,智能电视的商业模式也必须和电视的视频内容相结合,才能发掘出差异化需求。现在需要一套新的规范,能够在视频内容上能够扩展相关内容,如利用用户行为+大数据扩展相关信息,针对性加入广告,这样广告营销比例更为精准,效果更好。视频内容制作的时候,也会更多的植入式宣传,并且这样的植入式宣传不仅仅是限于以往的品宣,而通过智能电视还可以转换为实际的销售机会。
当然收到影响的不仅仅有商业模式,还有政策,就如手机的应用程序商店在一定程度颠覆了
软件产品的登记和备案制度一样,智能电视也将在很大程度改变电视节目制作模式和审查模式:网络电视对于视频内容在需求量上会大幅提升,制作需求也会有更大的差异化,必然会有更多非传统行业的视频内容提供商和海外内容提供商加入到这个行列,同时网络电视对于视频节目播放的及时性有更高的要求,这样一些改变也会使得前置的审查制度不合时宜,也许在视频领域也会出现目前软件审查制度对于APP审查名存实亡的状态。这样快速的商业模式,后置问责制度也许能够更好的满足网络电视的需要,并且审查制度也应该依据内容需求发生变更,不应该是一刀切,借用智能电视的受众的可制定性适时推出内容分级制度,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理想的智能电视
在开始这部分之前,笔者认为“智能电视”这个产品从立论上就存在问题,根本不应该有“智能电视”,我并不是要从根本上否认电视的智能化趋势,而是智能功能而不应该由电视本身来实现。因为电视是一个慢速消费品,一般使用寿命有8-10年时间,而类似智能手机这样的智能设备,一般会在2-3年内彻底淘汰,无论是性能还是软件功能都是如此。因此对于智能电视而言,在经过2-3年后智能功能键为淘汰而成为鸡肋。这个问题并不是所有厂商都没有意识到,三星级为智能电视推出Evolution Kit升级组件,来提升旧有智能电视的性能表现。但这样提供升级套件,还是不如将电视和智能终端彻底分立,以机顶盒的形式存在才最为合适。
再回到主题,理想的智能电视需要合适的硬件方案规范、革新的生态系统、合适大屏的交互方式,这几点缺一不可。
智能电视续用一套革新的生态系统,就如iOS革新智能手机一样,这套生态系统不仅需要包含底层的系统硬件规范,OS操作系统平台和APP应用开发环境和规则,还需要更为充分的为视频内容考虑,以视频内容为核心扩展功能。
核心硬件方面由于机顶盒或者电视在功耗方面要求并不如移动设备那样苛刻,并且对于大屏高分辨率处理,特别是游戏娱乐功能对于性能有更为高的需求,ARM孱弱的性能并不能满足这样的需求,因此在硬件上没有必要拘泥于ARM,X86这样的平台是更好的选择。
理想的智能电视的操作方式,还是要植根于传统的遥控器操作作为主力操作方式,这样的操作方式才最为方便和舒适,配合语音、体感,甚至支持无线键盘鼠标给予用户多样化的选择。当然操作更为重要的是多屏互动,将大屏视觉优势和小屏的交互优势结合,并进行 互动,才是正确的方向。
游戏规则的制定者
当然这样理想的智能电视构建需要一个生态体系,类似智能手机的iOS或者Android,而这样的体系建立需要一个规定的制定者,有能力构建智能电视生态系统的企业必须要符合以下的两个条件:
1 有构建系统软件的经验和能力
2 有构建生态环境的经验和能力,对于下游厂商和开发者有号召力和把控力;
而符合以上条件的企业,摆来手指算一只手都用不完,大概仅仅微软、谷歌和苹果有这样的能力。构建智能电视生态环境这样的工作并不是一家国内的传统家电厂商或者互联网厂商可以完成,甚至不是三星、索尼这样国际家电巨头可以完成。
智能电视改变生活
上面对于智能电视应有形态的憧憬难免过于技术化,一般人有些难以理解,我们在这里假想一个应用场景来展望未来智能电视的应用吧,这样无疑更为贴切和生动:
老婆在看《二次曝光》,发现里面范冰冰的衣服很不错,就暂停画面通过画面热点查看衣服的样式和价格,初步觉得满意,在使用类似Kinect视频体感系统进行虚拟试穿,觉得挺满意,使用支付宝下单后就将虚拟试穿的照片拍下发到新浪微博同好友分享。这个时候老公就有点略微不耐烦,因为现在有场英超直播的比赛,但迫于老婆淫威却没有办法,只能通过手机控制智能电视在后台预定预览,待到老婆电影看完后再慢慢回味。
OK,老婆看完肥皂剧终于可以看英超了,虽然不再是现场直播。智能电视除开常规的解说,用户还可以通过智能交互进行更多操作,如切换摄像机机位,快速查看球员资料和实时的技术统计,如双方控球时间,射门次数和犯规次数……
以上虽然仅仅是YY的很小一个生活片段,但其充分体验了智能电视的用户需求、多平台互通,第三方应用接口,商业模式等要素,但这些YY都是现在技术水平可以完成的,当然这一切梦想成真,还是需要时日,究竟现在还是处于智能电视时代的晨曦之前,虽然黎明已经不远。
- 比亚迪捐资30亿元成立教育慈善基金,助力培养卓越人才,推动中国科教进步
- 5年投入200亿打造飞行汽车!长安汽车布局万亿“低空”市场
- 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 上海敲定5G-A发展目标:到2026年发展500万用户,建设3.2万个3CC基站
- 中国电信注资10亿成立天通卫星科技公司,将推动卫星通信手机向3000元下探
- 上汽今年销量或会被比亚迪反超,痛失18年“中国车企销量冠军”
- 英特尔CEO基辛格名为退休,实为被董事会赶下台?
- 华为申请多枚鸿蒙办公商标,涉及办公用品等多个领域
- “数智化”登顶《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数智技术应用深入人心
- IDC预计:2028年AI基础设施支出将超1000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