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内互联网行业烽烟再起。在经历了PC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热潮之后,国内互联网企业大佬纷纷转战家庭终端领域。
5月7日,互联网企业乐视网发布60寸大屏电视乐视TV;7月23日,阿里巴巴联合华数传媒共推阿里电视盒子,并高调发布阿里智能TV操作系统,成立阿里智能TV生态联盟;有消息称,爱奇艺将与TCL合作,于9月发布智能电视新品;小米公司、在推出小米盒子之后,其智能电视也有望于9月5日推出。
互联网公司一系列动作,仿佛预示了家庭互联网行业必定是一块大蛋糕,谁都想在这一新兴产业上获得主动权。面对互联网企业的进攻,以家庭环境为主阵地的传统家电企业自然不会置之不理。日前,长虹也高调宣布了自己的家庭互联网布局。
作为在PC领域和移动终端领域无往不胜的互联网公司,是否也能在家庭互联网领域得心应手?而以家庭为主阵地的传统家电企业是否能突围,占据主导权呢?
产业观察家洪仕斌认为,与传统企业相比,没有庞大智能终端支持的互联网企业,单凭自身力量很难将应用端入口直接转换为用户入口。同时,这些企业仅凭现有智能电视、手机,并没有真正解决家庭用户在智能时代的本质需求,无法产生持续的黏性。
而作为传统家电企业,离开了互联网企业在提供优质网络内容和网络服务方面的资源互补,也很难把家庭互联网做好。所以合作的心态必须有,单凭一方都很难把家庭互联网做好。
交互方式成家庭互联网掣肘
目前,做好家庭互联网有很多方面的制约因素。从技术层面讲,最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是交互方式的改变。长虹技术中心基础研究所所长展华益告诉记者。
相比以电脑为中心的PC互联网以键盘和鼠标完成交互,以及以智能手机/PAD为中心的移动互联网以触屏操作完成交互,家庭互联网的交互方式显得更为特殊。
由于人们在看电视时,基本上都在2米以外,所以适用于PC互联网的键盘和鼠标操作,以及适用于移动互联网的触屏操作,并不适用于家庭互联网。
遥控器依然是当下智能电视操控的主要方式,但是随着家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遥控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一是不能给用户带来新奇的用户体验,二是用遥控器上网相比比较繁琐,尤其是在误操作的情况下,网络界面很难恢复。
其实,早在科技大佬乔布斯临走前,其已经为未来的智能电视发展定好了最佳的交互方式,即语音操控。在这方面,长虹具有领先优势。其智能语音处理芯片和长虹超级语音浏览器,可以通过自然语音,实现对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空调,乃至整个家庭环境的语音操控。
而长虹日前之所以能高调宣布布局家庭互联网,也正是在语音控制核心技术方面获得了重要突破。
家庭互联网必须以人为中心
但是,在交互方式上获得突破,仅仅是做好家庭互联网的一个方面。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家庭互联网构建不仅需要理念的提升,同时也需要在各个领域擅长者之间的广泛协同。
“构建家庭互联网,必须首先从认识上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展华益告诉记者,长虹所构建的家庭互联网是瞄准整个家庭,建立基于智能电视唱主角的第三条互联网战略道路。在这个框架下,家庭语境下的智能电视、智能冰箱、智能空调以及PC、PAD、手机等终端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互控,电视参与多个产品的交互、连接、协同。
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家庭互联网必须具备四个核心要素。一是大屏显示,这是电视本质;二是连接协同,人需要什么样的场景,什么就是中心,实现各个点的广泛设备连接协同;三是交互,不能模仿手机的触控,通过语音、手势、人脸识别等实现更精准化的交互;四是安全,充分保障用户隐私
家庭互联网需要各方广泛协同
要构建这样的家庭互联网,不仅需要核心技术的支撑,同时也需要家电企业、IT企业以及互联网企业的广泛协同。
目前,长虹公司已经通过九年的智能基因培育,实现了在硬件(芯片)和软件(操作系统)方面众多核心技术的突破。同时也正在构建基于大数据的服务体系。
有消息称,长虹与IBM在四川绵阳建设的大中华区首个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
由于互联网企业在网络内容、网络服务、网络安全上均具有先天优势,而长虹等家电企业在硬件,用户入口、售后服务方面具有优势,长虹与互联网公司间必须取长补短,建立与广泛的深入合作,如此才能最终把家庭互联网做好。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比亚迪捐资30亿元成立教育慈善基金,助力培养卓越人才,推动中国科教进步
- 5年投入200亿打造飞行汽车!长安汽车布局万亿“低空”市场
- 英伟达涉嫌违反反垄断法 市场监管总局依法决定立案调查
- 上海敲定5G-A发展目标:到2026年发展500万用户,建设3.2万个3CC基站
- 中国电信注资10亿成立天通卫星科技公司,将推动卫星通信手机向3000元下探
- 上汽今年销量或会被比亚迪反超,痛失18年“中国车企销量冠军”
- 英特尔CEO基辛格名为退休,实为被董事会赶下台?
- 华为申请多枚鸿蒙办公商标,涉及办公用品等多个领域
- “数智化”登顶《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数智技术应用深入人心
- IDC预计:2028年AI基础设施支出将超1000亿美元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