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的科技巨头们,无论是互联网公司还是软、硬件公司都在“疯”投VR。如FACEBOOK收购了Oculus,谷歌领投了Magic Leap,三星投资了眼球追踪技术公司Fove。其它的国内外公司如微软、索尼、YouTube、阿里、爱奇艺、乐视、暴风科技等都对VR领域有所动作。A股与VR相关的列表公司越来越多,甚至原先跟VR不相关的公司也在向这个方面转型。大量的人才和资金都在向这里领域涌入,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为何?
要解答这个问题,先要回顾一下IT产业的发展历程。IT产业的发展是分阶段的,不同阶段的盈利模式也不同。总体来看IT行业是个年轻的行业,总共也才60多年时间,可以大致分为硬件、软件、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几个阶段。
硬件时代(80年代)由于价格不透明,盈利模式主要是靠做代理赚取产品差价,如IBM、HP、DELL。软件时代(90年代)由于软件公司不多,客户对价格也不清楚,公司可以靠软件定制开发盈利,如微软。互联网时代(90年代中后期至2010年),做互联网早得、好的公司会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用户,盈利模式为提供基础的免费服务,增值服务收费(一般收入来源有:广告,游戏虚拟道具收费,电商技术服务费及产品差价)。这个时期的代表公司有新浪、搜狐、网易等。现在的时代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接入互联网的终端主要是手机和其它便携的移动设备,盈利模式和互联网时代类似,也是提供免费的基础服务,增值服务收费(一般收入来源有:广告,游戏虚拟道具收费,商户服务费及抽成),代表公司腾讯,阿里等。
但是现在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智能手机给移动互联网带来的新的增长信息,已经开发地非常完善了。几乎所有新的模式,新的角度基本都被尝试过了,也就是说基本达到了增长空间的饱和。这时候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新的硬件带来新的数据入口。
从互联网时代以来,用户的上网入口一直都是商家的必争之地(参见上文的盈利模式)。所谓的入口,就是分发内容的渠道,谁能成为内容渠道,谁才能成为入口。PC端是最早瓜分完成的入口,之后是围绕手机端展开的入口之争。谷歌和苹果的操作系统之争、分发之争、安全之争、硬件之争。手机端的争夺也已经基本完成了。Facebook 的分享和微信WeChat的朋友圈以及群组,已经成为用户取得内容的主要管道。在手机上门户网站和搜索引擎都不再是主要入口,通讯软件或社交媒体才是用户的主要入口。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知,无论从软件和硬件上来看,都存在一个期待,期待新的东西出来充当新的入口。于是VR设备便成了救世主。VR设备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软硬一体化很明显。所以VR设备厂商本身就可能成为一个软件的制造平台和内容的分发平台。是带有强烈粘性的互联网入口。
VR设备相较于智能手机的优点在于它可以加深交互体验,也能够搜集和传递更多的信息。因为它能够看到每个人的虚拟形象,能感到对方的表情、神态、动作、这种交互一定是最深入的。包括在教育、医疗、训练、成人等领域,真实的在场感是极其重要的。光靠手机的摄像头显然是无法做到这一点。VR、AR 、MR才能把社交和交互推到一个新的高峰。
另外还有一点就是VR可以便捷的分享稀缺资源。互联网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可以无限地分享稀缺性的资源。自古物以稀为贵,如果能把稀缺的东西无限复制,虽说这个资源的单价可能会降低,但总体价值却会大幅提升。VR设备的核心价值就是它可以提供沉浸式的、跨越时空的交互方案。例如,普通老百姓一辈子也不太可能去买一张黄金席位的足球票,但是在这个位置有一个VR摄像头就可以让所有人用一个非常低廉的价格体验到最尊贵的席位上的观感。VR设备可以把很强的稀缺性的东西供给无限扩大,所产生的利润也会以几何级数的形式扩大。
在今天的两会上,就出现了一款叫做暴风魔镜的VR设备,这个虚拟现实眼镜,可以让佩戴者跟随代表委员们的脚步走进会议现场,身临其境般感受两会现场的氛围。这对于普通人来说无疑是一种珍贵的体验,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会愿意为这种体验掏腰包。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不难看出科技巨头们“疯“投VR的真正原因就是:想在马上到来的物联网时代获得更多的入口。对VR的投资本质上就是对将来互联网入口的抢夺。大家抢入口的最终目标就是使用者兜里的银子。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走高:1-8月突破1000万辆,中国占703万辆
- 我国5G基站突破400万个,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42%
- 每月10美元包年$120!马自达远程启动功能转为付费
- 全球5G必要专利TOP10:华为第1中兴第5小米第8
- 余承东:ADS 3.0现在还不是L3,但是是按照L3标准设计的
- 传苹果退出OpenAI本轮融资,背后原因揭秘
- OpenAI今年预计亏损$50亿,但明年收入或达116亿美元
- 扎克伯格:AR眼镜将取代智能手机,Meta已花50亿美元开发
- Opensignal报告:英国5G可用性下降至10%,运营商需要改善用户体验
- 传英特尔拒绝ARM收购提议:芯片产品业务不对外出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