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21日,爱立信中国区相关人士在发给媒体的最新官方声明中称, 目前在印度的法律程序仍未结束,爱立信的立场不变。
“小米与全球任何一家公司一样,需要得到我们的授权才能使用我们的技术专利。我们期待与小米合作,以求达成一个对双方都公平合理的结果,就如同我们与其它所有被授权者所达成的那样。”
如果从去年12月,爱立信在印度起诉小米算起,这场专利纠纷已持续了一年。
虽然,小米当时有高通护体,暂时逃过了禁售,但是爱立信依然不放弃。这场专利官司会如何收场呢?我们来看一下。
专利巨头爱立信
爱立信作为通讯行业的元老,在专利方面布局非常早。爱立信先后在世界各国申请并获得了35,000多项专利,专利组合涵盖了2G、3G和4G技术。
而且,爱立信已达成100多项专利使用许可协议,授权方包括行业内所有的主要厂商。为此,爱立信每年在研发领域投入2.5万名员工和近15%的净销售额,超过40亿美元。
国际巨头强大如三星,2014年给爱立信交了6.5亿美元的专利费;在中国企业中专利数一数二的中兴,在与爱立信纠缠了数年之后,也是乖乖掏钱,只是金额没有三星那么大,大约在几千万到亿欧元的级别。
今年2月,爱立信还在美国法院起诉了苹果,表示苹果侵犯了多项专利,要求美国禁售iPhone.随后,爱立信又在德国、英国和荷兰对苹果提起诉讼,指控苹果在iPhone和iPad中使用了爱立信的专利而并未支付专利费。
最终两家近日刚刚达成协议,苹果要给爱立信交7年的钱,虽然具体数额没有透露,专家们估计在每年几亿美元是跑不了的。
尽管小米申请专利的速度在加快,数量急剧增长,尽管小米投资了联芯,获得了一些专利,但是小米毕竟是通讯行业的后来者,在基础专利上与中兴、华为都无法相比,更不用说苹果、三星了。此次被爱立信盯上,想靠交叉专利授权来逃过去基本不可能。
小米可能的博弈手段
小米要与爱立信博弈的话,走法律程序胜算不多。但是可以用更隐蔽的手段。我们知道,现在很多印度所谓的手机品牌公司都在中国贴牌,中国制造贴上印度牌子就变成印度的本土手机。
如果爱立信追的太紧,小米完全可以采用类似的办法,那样利益格局完全就不同了。
如果小米贴印度本土厂商或者印度运营商的牌,不用小米商标的话,爱立信就只能起诉印度本土的企业。
这样以来,官司就从两家外国公司的争端,变成一家外国公司与本土企业的纠纷。即使官司有问题,也是一家印度企业与爱立信的诉讼失败,不会影响到小米公司本身。
这是小米公司与爱立信博弈的一个办法。
当然,对中国企业来说,最大的杀招还是中国政府。
欧盟曾经调查过华为和中兴,但是爱立信随即出面给华为和中兴辩解。
不是爱立信良心发现,或者善心大发。而是爱立信怕有政府背景的中国企业通过在中国市场的商业打击报复爱立信。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对爱立信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中国的三大运营商都是国企,政府对产品采购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如果爱立信的举动引起中国政府的反感,那么专利费的收入远不足以弥补中国市场损失。
小米的根基还浅,但是雷军(微博)有一定的影响力,小米被逼无奈求助中国政府也是选项之一。
交钱不可避免,多少是个问题
随着中国市场的饱和,小米的国际化是必然的趋势。而专利吃了多年,有丰富经验的爱立信,不收钱也是不可能的。
小米可以采取博弈手段,让爱立信收钱收的不顺利,但是爱立信也会跟进小米的国际化进程,在全球各地不断起诉骚扰小米。
这样博弈下去,小米始终处于被动。爱立信是在攻击,而小米是防守。
从历史的经验看,这种格局最后还会是小米掏钱,只是掏多少的问题。苹果坚持了一年最终也是掏钱了事。
小米更希望获得中兴的结果,交上不太多的钱,把爱立信的麻烦了解掉,不能以后白白给爱立信打工。
至于小米能不能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看小米今天的博弈手段,只有爱立信感觉纠缠下去得不偿失的时候才能收手谈判。
小米的宣传画经常有毛时代的元素,也有传言说雷军经常看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说过“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专利战,小米有进无退。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走高:1-8月突破1000万辆,中国占703万辆
- 我国5G基站突破400万个,5G标准必要专利占比42%
- 每月10美元包年$120!马自达远程启动功能转为付费
- 全球5G必要专利TOP10:华为第1中兴第5小米第8
- 余承东:ADS 3.0现在还不是L3,但是是按照L3标准设计的
- 传苹果退出OpenAI本轮融资,背后原因揭秘
- OpenAI今年预计亏损$50亿,但明年收入或达116亿美元
- 扎克伯格:AR眼镜将取代智能手机,Meta已花50亿美元开发
- Opensignal报告:英国5G可用性下降至10%,运营商需要改善用户体验
- 传英特尔拒绝ARM收购提议:芯片产品业务不对外出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