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电子和美国苹果垄断了全球高端智能手机市场,如今,这两家科技巨头又开始在互联网服务和内容领域成为对手。其中,三星电子推出了三星支付,已经覆盖美国、韩国等国。三星和苹果已经打响了一场支付争夺战,而信用卡支持规模和中国市场成为两个滩头阵地。
在美国移动支付市场,真正的巨头是十分低调的PayPal,谷歌(微博)支付市场份额也领先。苹果支付虽然名声在外,但是起步较晚,目前在市场上并未成为主流,从这个角度看,三星支付和苹果支付相比,并不处于劣势,此外,三星具备独家的磁场支付技术,在商户设备兼容度方面,领先于苹果。
信用卡规模
目前的手机支付工具,均采取支付APP捆绑信用卡、储蓄卡的模式,不同工具支付的信用卡种类数量,自然成为产品竞争的一个指标。
11月24日,三星电子宣布,在美国新获得了八家信用卡公司或金融机构的支持,支付用户可以捆绑这些机构的信用卡。
据美国媒体报道,这八个信用卡合作伙伴中包括了摩根大通、Citizens Equity First信贷联盟、Randolph-Brooks联邦信贷联盟、Security Service信贷联盟、SunTrust等等。其中多家信贷联盟都能够发行万事达信用卡。
三星支付业务负责人Injong Rhee表示,随着八家信用卡发行公司的加盟,三星支付将获得更强劲的发展动力,更多的美国消费者将能够使用到三星优秀的支付科技。
目前,三星支付正在美国大举开拓市场,早前主要的大型信用卡公司都已经支持三星支付,其中包括美国运通卡、万事达公司、维萨卡公司、美洲银行、美国银行、花旗银行等。
从支持的信用卡和银行卡种类方面,进入市场较晚的三星支付和苹果支付,已经处在大体相当的水平上。
行业公认的是,在支付技术方面,三星支付拥有优势。其通过收购一家美国公司,获得了磁场支付技术,商户即使没有购买NFC刷卡设备,也能够通过古老的磁条银行卡刷卡器,面向三星手机收费。这一“独门利器”,已经让支持三星支付的商户数量,远远超过了谷歌、苹果等依赖NFC的对手。
当然,三星支付也支持NFC,其支付客户端正在植入更多型号的三星手机,未来有望植入到所有的安卓系统手机中。
进驻中国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目前已经领先于美国。虽然市面上支持NFC的手机并不多见,但是中国市场已经形成了扫码支付占据主流的格局,中国许多城市的的街头便利店、超市均支持消费者用手机支付。
据了解,甚至在一些城市的农副产品集贸市场,一些店铺也贴出了二维码,支持用户用手机支付。
另外众所周知的是,阿里巴巴集团的支付宝和腾讯的微信支付,已经基本垄断了中国手机支付市场,但这并未打消苹果和三星电子进入中国支付市场的决心。
据最近媒体报道,明年一季度,三星支付将会推广到中国、西班牙和英国等国家,初期将暂时支持Galaxy S6,Galaxy S6 edge,Galaxy S6 edge plus,Galaxy Note 5以及智能手表Gear S2这五款移动设备。
据悉,三星支付已经在中国招募了一些测试人员,另外和在美国一样,在推广初期,三星支付也将会推出一些补贴和奖励措施。
或许是三星支付的动作刺激了苹果。据日前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苹果计划在明年2月进入中国移动(微博)支付市场,目前正在和中国的大型国营银行(信用卡发卡机构)进行合作谈判。
在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国营企业银联公司处于弱势地位,但是在银行信用卡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苹果支付是否能够和银联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挑战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将值得关注。
不过微信支付和支付宝不仅渗透率高,而且支付功能也远远超过美国支付行业,比如中国的支付工具早就支持个人对个人转账、甚至给银行账号直接打款,而苹果公司最近才传出消息称,可能开发个人对个人的转账工具。
这种产品功能的落后,也可能让外资支付产品在中国市场面临巨大挑战。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东信时代刘杨受邀担任“广东省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理事代表
- 英特尔回应在华网络安全问题:将与有关部门沟通,澄清相关疑问
- 海关总署:前三季度集成电路、汽车出口分别增长22%和22.5%
- 英特尔宣布在美裁员1300人,引发美国网友花式吐槽:“大把的钱花在了垃圾身上”
- 光刻机订单“腰斩”!ASML阿斯麦股价再跌6.4%,两日累计下跌超22%
- 保时捷BBA在华销量锐减,电动市场份额不足10%,衰退可能演变成溃败
-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英特尔安全漏洞问题频发,建议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 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建议对英特尔在华销售产品启动网络安全审查
- 国安部:某境外企业以汽车智能驾驶研究为掩护,开展非法测绘
- 美国汽车协会最新调查:仅9%美国司机信任全自动驾驶,但对AEB等辅助技术兴趣浓厚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