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引起业内无数猜测与争论的能效“领跑者”制度已箭在弦上。1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能效“领跑者”制度实施方案 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在变频空调、电冰箱、滚筒洗衣机、平板电视等家电产品中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
《通知》提出,能效 “领跑者”制度的实施范围包括终端用能产品、高耗能行业和公共机构。其中在终端用能产品中将综合考虑产品的市场规模、节能潜力、技术发展趋势以及相关标准 规范、检测能力等情况,选择量大面广、节能潜力大、基础条件好的变频空调、电冰箱、滚筒洗衣机、平板电视等家电产品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以后逐步扩展 到办公设备、商用设备、照明产品、工业设备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等产品上。《通知》要求,用能产品“领跑者”应满足如下要求:能效水平达到能效国家标准的1级 能效以上,且为同类型可比产品中能源效率领先的产品;能效“领跑者”指标应逐年提高;采用先进高效的节能技术和零配件,产品的全生命周期能耗较低;产品获 得国家采信的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具有国家认可实验室的第三方能源效率检测报告;产品质量性能优良,近一年内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中,该品牌产品无不合格; 产品为量产的定型产品;生产企业为中国大陆境内合法的独立法人,具备完备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的供应体系和良好的售后服务能力,承诺“领跑者”产品在主流 销售渠道正常供货。
在产品申报方面,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的入围采用企业自愿申报、专家评审、社会公示等方式,“领跑者”目录每年发布两次。
为遏制广受各界诟病的能效虚标问题在“领跑者”制度实施过程中重演,《通知》还指出,将加强用能产品能效“领跑者”的能效、质量等性能的监督检查,将能 效“领跑者”列为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重点,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要求相关备案管理及认证、检测机构对“领跑者”的能效标识、质量认证进行有效 地跟踪调查,并对能效虚标、认证不符合、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撤销入围资格、能源效率备案和节能产品认证证书,并予以曝光。将提供虚假材料、开展虚假宣 传的生产企业列入负面清单,三年内不得申报用能产品“领跑者”。
专家观点:
落实还需细则配合
家用电器是主要的终端用能产品。但是,据奥维云网监测数据显示,从2013年6月节能补贴政策退出后,节能产品在家电市场上的销售占比明显下降。如变频 空调2014年全年,3级能效产品比重由2013年的36.5%提高到54%;定速3级比重更是由2013年的42%提高到77%。而能效“领跑者”制度 建立的目的,就是通过树立标杆、政策激励、提高标准,形成行业能效水平不断提升的长效机制,促进节能减排。
不过据记者了解,业内对于能效“领 跑者”制度实施的态度并不一致。有的业内人士提出家电产业不需要政策干预,还有的直接表明家电企业不需要政府补贴。对此,奥维云网助理总裁张彦斌解释说, 节能产品惠民政策鼓励的是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同时有刺激消费的本意;而这次的“领跑者”制度,政策设计的方向主要是促进节能技术发展,鼓励家电企业凭借 技术优势,为市场消费者提供高效节能产品,而并不在于刺激消费。“这一政策从酝酿到出台,经历了三年多时间,也是借鉴了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是否有补贴 并不是判定一项政策是否适宜的标准,况且本次的激励措施主要针对制造商,以引导企业在研发、生产上加大高能效产品的比重。”他表示。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研究员陈海红则介绍说,在终端用能产品方面,我国目前的能效指标主要是通过限制准入门槛的方式,“领跑者”制度则是树立标杆,引领企业使用更新的节能技术,促进节能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方案的落实还需要一些细则的配合。”张彦斌分析称,“领跑者”指标不仅是当前在行业内领先,而且还必须逐年提高,同时还必须是定型产品,并要在主流销 售渠道正常供货,这考验的是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不过,“领跑者”的生产企业不仅可以享受国家的激励政策,其标志的使用还将给企业在品牌宣传、产品 营销中推广高效节能产品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积极申报。
延伸阅读:
- 厨电产品后期或纳入“节能领跑者”
- 我国节能家电“领跑者”将获新一轮补贴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宇树科技“机器狗”亮相MBBF2024,5G-A×AI加持,行动精准敏捷
- “智网慧城”计划启动全球招募,加速5G-A与AI双向赋能
- 华为公布前三季度业绩:销售额5859亿元,利润628.7亿元
- 京东App开通支付宝付款,平台互联互通迈出又一大步
- 马斯克眼中的“第三大市场”,收入大跌89.8%,利润仅38万美元
- IDC智能家居设备跟踪:2025年将出货9.311亿台,家庭安防品类崛起
- 中国全球创新力排名上升至11位,近10年上升最快国家
- “精装版”Model Y挑战本尊,智界R7上市33天大定超3万台
-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警告:半导体行业的自由贸易已经死亡
- 被美股投资者起诉“二选一”,阿里斥资$4.335亿和解,但并不承认过错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