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曾经问群臣,创业与守成孰难?
事实上,这是萦绕唐太宗内心多年的一个问题,而他也早已有了答案,那就是创业难,守业更难。
对于伴随中国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海尔来说,30年,不是特别长的一段时间,但也不是特别短的一段时间。30年所浓缩的企业经营环境的巨大变化,让企业以及企业的掌舵者张瑞敏一直在思考着一个同样的命题。
历经30年的创新发展,海尔从一个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成长为今天的全球白电第一品牌,在全球,海尔拥有数以亿计的用户,每天,十几万台海尔产品进入全球市场。这是海尔的成就。但与此同时,海尔也正面临巨大的挑战。
海尔到底该如何应对挑战,并回答出上面这个将影响海尔成为百年老店,成为基业长青卓越企业的重要命题呢?
在历经对全球商业模式的研判,以及对全球领先商业思维的碰撞之后,张瑞敏给出的答案是,“如果把创业和守业割裂来看就永远没有正确的答案,唯一的出路是只有创业没有守业。”
在张瑞敏看来,创业精神的天敌是自己曾经成功的经验和思维定式,《道德经》云,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海尔文化的基因只有一个密码,那就是“自以为非”。
而“自以为非”在海尔颠覆式变革中最重要的表现就是海尔对自身组织战略的创新,即在互联网时代,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CEO,每一个人都应该成为创业家。
海尔崇尚“自以为非”
《中国经营报》:在海尔30年的历史上,你的管理心得是什么?
张瑞敏:30年来,我其实一直在对管理的主题进行思考,它是什么或者应该是什么,理论界和实践界有很多种表述,我个人的体会就是四个字——自以为非。
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企业面临的情况瞬息万变,必须根据经营环境的变化改变自我、挑战自我、战胜自我。许多人都想把自己的管理做得富有成效,都想把企业经营得基业长青,但这是非常难的。
我感觉,所有的百年老店都是“自杀”重生的结果。不少百年老店可能“自杀”过很多次,现在干的产业和原来干过的产业很可能完全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要想富有成效、基业长青,就得跟上时代的发展。百年老店之所以很难做得到,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要不断地战胜自己。这有点像约瑟夫·熊彼特所说的企业家精神——“创造性破坏”,就是要创造性地破坏曾经的产品、产业,尤其是自己的产品和产业。这就要求我们自以为非,而绝不能自以为是。自以为非,有可能找到新的机会;如果自以为是,百年老店就不可能存在。要么是破坏自我,要么被破坏,没有其他的出路。
以手机为例,摩托罗拉被诺基亚替代,诺基亚又被苹果替代,本质上就是因为被替代者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摩托罗拉代表的是模拟时代的技术,诺基亚代表的是数码时代的技术,而苹果代表的是互联网。跟不上时代就只能被淘汰。
海尔有一句话,“没有成功的企业,只有时代的企业。”做企业不能想着成功,所谓的成功只不过是踏准了时代的节拍。我们是人不是神,不可能永远踏准时代的节拍,不可能所有的机会都眷顾于你,所以只能不断挑战自我。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观念:不要认为我现在是创新型企业,现在是新锐企业,明天也依然会是,后天也会是。新和旧永远是相对的,今天是,明天就不可能再是,或者可能不再是。
《中国经营报》:在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海尔会如何实践“自以为非”这一心得?
张瑞敏:今天我们面临的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美国人查克·马丁在《决胜移动终端》一书中写道,“有了移动终端,消费不再需要‘去购物’,他们随时随地都‘在购物’。”从桌面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中间才有几年?!这是非常快的。我认为,不久的将来,物联网将颠覆这一切。杰里米·里夫金(Jeremy Rifkin)在《零边际成本社会》(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llaborative Commons, and the Eclipse of Capitalism)指出,汽车、家电等所有的东西都将连接在一起,每一个物件都内置单一的操作系统,会带来一个协同共享的经济。这可能会改变我们现在的一切,协同共享经济发展得越好,GDP可能就越小,增长得越慢甚至是负增长。
最近在美国有一本畅销书《大爆炸式创新》(Big Bang Disruption: Strategy in the Age of Devastating Innovation),在中国出版时请我写了一个推荐序。作者用宇宙大爆炸理论来比喻社会发展和企业的创新。“大爆炸式创新”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奇点”,关键看你能不能抓住机会;第二阶段,“大爆炸”,创新的发展速度非常快,是无法控制的增长;第三阶段,“大挤压”,落伍者的空间越来越少;第四阶段,“熵”,沉寂阶段,也是酝酿新的“奇点”的阶段。这本书说得很有道理。前些年看电商,我们不会想到会有今天这样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将来的物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挑战可能也是翻天覆地的。我们不可能去超越它,只能去适应它。
海尔谋求自我颠覆的路径
《中国经营报》:当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应的企业肯定也需要自我颠覆。但是,从管理角度来看,企业进行自我颠覆是非常困难的,你觉得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张瑞敏:对于企业来说,抓住机会,自我突破并再次抓住机会是非常困难的,是我们很多企业面临的管理难题。所以,虽然大家都会讲“不自我颠覆,也会被别人颠覆”,但是真正做到自我颠覆非常困难。
原因有两点,第一,原来成功的思维模式成为今天的拖累,用过往的“成功经验”来做新的战略,可能根本不适合,甚至反而会阻碍你的思维。第二,过去优质的资产今天可能变成负债。
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或者说最鲜明的案例就是柯达。很多人认为,柯达是被数码技术击败。我认为,它是被它曾经成功的思维模式和优质的资产所击败。柯达可能是第一批制造出数码相机的,而且最先批量推向市场,甚至在申请破产之后,它的数码技术专利还卖了几亿美元。它在这方面的投入非常大,也看到了数码技术的创新性,但是它把数码相机投放市场之后,当时发展得不好。受华尔街的压力,它又退出来。虽然胶卷盈利很大,但当数码相机真正发展起来以后,胶卷就没有一席之地了,只能是破产。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