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凌晨1点,第28届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在美国旧金山圣何塞举行。iOS 11系统如期发布,一众业内相人士给予的评价基本都是,苹果此次更新带着满满的诚意但是稍显不足。各种常规的升级,跟国内手机厂商发布某款产品没有太大区别,这种级别的系统更新与硬件发布,似乎与WWDC的知名度有些不太相符。
有媒体认为这次苹果WWDC公布的iOS11,是一次中国式的系统升级,此看法我亦认同。总结起来,主要包括两点:
一是面向中国用户的系统升级。譬如,Siri通过 学习变得更加智能,已经能够支持中文的翻译功能,支持ios设备的同步。再如,iOS11特别为中国用户做了优化,比如在锁屏界面上就可以扫描二维码,还支持上海话识别等。从翻译支持中文以及语音识别支持中国部分地区方言这两点,就可以看处,苹果手机在中国一方面是不得不区域庞大的用户群,另一方面在中国市场也不得不顺应国产手机的主流,因为与国产手机的竞争就在那里摆着,iPhone不因中国市场环境以及用户的需求做一些变化,销量肯定还会继续下跌。
二是跟随国产手机以及APP的发展路径。iOS11的很多功能,在中国早已经实现。譬如,Apple pay开始支持个人转账,这很明显是在效仿微信和支付宝。不过这倒也算是一个创新,因为Apple Pay本身就是为信用卡用户准备的。Apple Pay的产品设定是将信用卡放到iPhone上,这点符合现在信用卡环境比较完备的欧美国家,但中国已经进入了“余额”时代,只要微信和支付宝中有余额,就能购买各种商品。
但是个人转账这种行为涉及到了用户交互,Apple Pay没有这个功能,所有苹果将这种功能转移到iMessage中。新升级的iMessage,除了信息可以同步到iCloud里面,用户还可以通过iMessage,实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Apple Pay支付,只要在iMessage中输入数额即可直接收付款项。这个功能,是不是很像的微信及支付宝?但是,它需要Apple Pay+iMessage两个应用共同实现此功能。恨就恨在,苹果没有社交软件,也没有自已开始就布局移动支付。
可以说,iMessage支付在中国基本没有市场,因为中国用户基本就不使用iPhone的这个功能,或者是没法使用,主要是没有使用对象。在中国,微信、QQ、陌陌等一众通讯社交软件已经垄断了个人交互市场,甚至已经到了没有这些应用会影响生活的地步。没有iMessage用户,也就不用谈iMessage支付,而Apple Pay在中国的用户的又少的可怜。所以,即便iOS11支持个人支付功能,仍旧不是中国用户的菜,只是多了一种选择而已。
但是在市场中,“人有我有”是一种竞争策略,虽然是一种同质化现象,至少能够分流对手的一部分流量。很明显,iMessage支付是在对标的微信与支付宝,更直接的对象是微信。iMessage支付至少可以让想用个人支付转账的iPhone用户,直接用iMessage支付,这部分用户的使用习惯被培养起来以后,也好阻挡一下日后微信进一步抢夺其用户的可能。待微信或者支付宝真正崛起并强大到能够影响全球用户的时候,这部分习惯iMessage支付的用户至少不会轻易倒戈(至少在美国之外的地区有可能,譬如一带一路沿线国)。本质上,这与中国用户使用微信、支付宝,而不能接受Apple Pay是一个道理。这其中,还有一个逻辑是,美国目前的移动支付尚属于初级阶段,苹果iMessage支付实则是在布局移动支付,以免日后本土移动支付或者社交软件,也如目前中国的微信一样强怼苹果。
所以,大家明白了吗?苹果之所以怼微信,当然与利益有绝对的关系,30%的过路费,那可是相当大的一笔收入。但苹果同时也想搭建自己的支付体系,想让所有用户都用自身生态内的支付。这个想法,要在美国实现应该没有问题,毕竟没有微信与支付宝的强烈竞争。但是在中国,苹果就有些力不从心了,因为中国用户并不买苹果的帐,随时都可以放弃iPhone,苹果与微信的打赏之争,最后还不知道会是什么样的结果。这种情况下,苹果只能另找出路以防后患,干脆自己也搞出一个支付出来。
重点在于,通过这次互怼事件,苹果能能看到,任何一个超级APP,在以后都有可能脱离其生态不受其控制,而销量的下降已经创新的乏力,也正在让苹果渐渐丢失原本的优势。与其将支付、社交等交到别人手里,不如试着自己去做。
在全球其他地区,似乎这并不太晚。但是在中国,绝对已是末班车。
【王吉伟,商业模式评论人,专栏作者,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微信公号:王吉伟(jiwei1122)】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