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三四年历史的互联网电视市场正在迎来新变数,这个市场的开拓者乐视正在为资金问题而烦恼,节奏慢了下来。它的对手们则在争分夺秒地迎头直追,不断发布新品,瓜分蛋糕。今年一个重要趋势就是“强调人工智能”,这也是手机等硬件行业的共同趋势。
互联网电视竞相拥抱人工智能
近日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在演讲时展示了百度与国安广视合作的电视盒子,这个盒子的最大亮点是支持语音交互——不只是搜索节目,还能调整音量、快进快退。然而,智能电视(盒子)中出现语音交互技术已经是很早之前的事情,小米电视从去年的3S便开始强调人工智能属性,今年发布4A继续强调人工智能,还不小心与语音提供商之一出门问问打了场口水战。最近发布的小米电视4则宣称在人工智能上更进一步:不只是支持语音交互,还能控制智能家居,成为家庭AI枢纽。
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的电视品牌不只是小米。3月28日,长虹发布新品Q5N和Q5A系列,同时发布了人工智能平台AI Center;4月5日发布的微鲸电视 A系列同样主打人工智能;4月12日,创维发布的wallpaper也在强调AI功能;不论是传统彩电巨头还是新兴互联网电视品牌,都在打AI的牌。
某主打人工智能的电视
大家的AI故事是相似的:1、语音交互;2、内容推荐(小米的拼图墙或者微鲸的千人千面);3、控制智能家居。4、图像搜索,比如小米电视支持你针对画面问“这是什么”这样的问题进行智能搜索,但目前只支持样例内容。不过现在电视上真正得到普及的AI应用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语音交互。
为什么智能电视一夜之间都要上AI?
之所以智能电视不约而同地强调AI技术,在我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1、人工智能是卖点。中怡康数据显示,2017年一季度彩电的总销量为1138万台,同比下降13.5%,零售总额366亿元,同比下降7.3%。市场不景气,互联网玩家到来竞争却很激烈。通过打出人工智能这张牌,电视有了新亮点,可以刺激用户更换家中电视,这就跟手机厂商打AI牌的目的一样:千机一面,靠AI突围。
2、电视确实用得着AI。电视主要在客厅,这里是很适合语音交互的场景——安静、不被他人干扰也不怕干扰他人,所以主攻家庭智能音箱的Amazon Echo流行了起来。另一个角度来看,用遥控器操作虚拟键盘来输入内容搜索的方式确实是噩梦般的体验,语音很好地解决了这个痛点。总的来说,在交互尤其是内容搜索上,电视确实是语音交互的黄金场景,而语音交互就是最成熟的AI应用。
3、手机厂商的从众思维。AlphaGo战胜李世石之后,最近又在跟柯洁对战,已连胜两局。人工智能技术成熟已是事实,进入各行各业也是必然。因此不同行业都在寻求与AI结合的机会,企业热衷于强调AI技术实力,手机要融入AI的元素。智能电视算得上是手机之外最重要的屏幕,自然不会错过拥抱AI的机会。如果友商都在拥抱人工智能,自己的新品没有AI仿佛就落伍了。
人工智能对于电视而言只是锦上添花
然而,在我看来,人工智能在电视上确实有用武之地,但它对于电视来说只是锦上添花,并非不可或缺,更不会成为智能电视的核心竞争力。主要原因在于:
1、语音交互不一定比遥控器方便,只是部分场景有用。
只有内容消费需求很明确时,语音交互才比遥控器更方便。搜索“我想看个搞笑的电影”这样的demo更多是工程师思维,因为用户需求不明确时更可能通过浏览的方式去发现内容。至于说用语音调整音量、快进快退就更没必要,因为用遥控器操作简单多了,控制还更加自如。总之,用户不需要什么都跟电视“人机对话”,遥控器有遥控器的方便。记得智能硬件刚兴起时很多做智能灯泡的,最后表明这些都是伪需求——按个开关比用App去操作电灯方便多了。
2、用户大多数时候是看顶部内容,不需要搜索、筛选和推荐。
电视内容还没有像手机上的内容那么泛滥,现在智能电视的内容并不算多,千人千面这样的说法也有些工程师思维,因为用户打开电视几乎都有明确的内容消费目的,而且很可能是看顶部内容——体育比赛、热门电视剧、热门综艺节目、最新新闻视频等等。在这样的内容消费场景下,不论是语音搜索、还是个性化推荐,都没有多大的用武之地。
3、通过电视去控制家居设备是一个已经被证伪的需求。
智能电视面试之后就有不同的发展思路,最初野心都很大,要做家庭网络中心、家庭娱乐中心、家庭存储中心、家庭智能中心。然而最后的事实表明,智能电视还是应该做好电视本身,能做好这一点就已很难。人们不需要用电视去控制家里的家电家居,否则还要Echo干什么?而且在看电视的时候还要跳出节目去操作下空调的温度,也不符合用户的习惯,毕竟看电视大家都不想被打断。
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电视有一定价值,尤其是在语音交互上,但现在部分电视厂商过于强调人工智能技术了,犯了“拿着锤子看什么都是钉子”的错误。
智能电视的重点依然是做好电视本身
现在市面上的所有电视都是能联网的智能电视。不过智能电视的核心竞争点究竟是什么,行业却莫衷一是。智能电视最初比拼内容,之后又回到了画面音效等硬实力上,现在许多厂商开始强调人工智能属性。在我看来,智能电视要比拼的还是两个字:电视。
因为用户购买电视回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实现与内容的交互。如果要控制智能家居,可以买一个Echo类似的东西(问题是现在智能家居设备还不普及);如果要搜索内容或者要看短视频可以拿出手机。不排除有一些场景人们会用电视干别的,但智能电视它首先还是一台电视。所以智能电视的竞争还是要围绕以下几个维度:
1、硬件本身声画体验。
不论是智能路由器还是智能电视还是智能手机,连接互联网的能力很重要,增值功能很重要,但都要先做好老本行,最终都要回到硬件。路由器是稳定安全快速的上网,手机是打电话续航拍照。
电视同样要围绕硬件本身下功夫,比如屏幕,一直拥有“索尼大法好”的黑科技公司索尼A1基于OLED的声画合一技术就甩开了对手一截;小米电视4的超薄也算一个亮点;还有一些厂商在布局曲面、HDR等等技术。再比如音效如何让电视拥有更好的家庭观影体验,还是有很多点可以挖掘的。
2、内容之争并未结束。
乐视是最早布局互联网电视的玩家,也是最早意识到内容之于互联网电视重要性的玩家,小米拿出10亿先后投资爱奇艺、优酷土豆是后来的事情了。现在,单纯地接入第三方内容不能算竞争力,只能说是“人有我有”;内容多也不是竞争力,很多内容要付费谈数量没什么意义。
未来的内容之争是看谁有独家内容,这一点上在智能电视玩家中我比较看好PPTV。
PPTV智能电视
乐视之前的体育内容优势现在被PPTV接过去了,西甲、英超、中超、亚冠、传说中的德甲,PPTV几乎囊括了中国足球用户关注的赛事。PPTV还在用强势的体育内容带动娱乐、影视、资讯等内容“一拖N”,比如今年独具慧眼拿下《人民的名义》取得开门红。除了继续采买优质内容版权外,PPTV在2017年还计划与美国CBS电视台战略合作引进《星际迷航》、《百战天龙》等内容,同时与第三方伙伴联合布局二次元、综艺、网剧等内容的自制。
体育是PPTV内容优势之一
事实证明,在苏宁的支持下PPTV的内容布局完全不差钱,下手狠(百亿)、准(人民的名义)、毒(差异化),实力很强,前途开阔。总的来说,我比较看好PPTV在独家内容上的优势,它有机会做到“人有我有,人无我有”。
3、新零售渠道决定终极体验。
2017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线下渠道在回归,OPPO、vivo去年靠线下渠道布局赢得小米华为,今年华为、小米、魅族甚至锤子这样的小厂商多在布局线下。这也迎合了马云所说的“新零售”即线上线下一体化的趋势。对于智能电视而言,新零售更加重要。电视这样的大家电娱乐终端,消费者决策时更需要看实物体验,看画质、外观、声音等等,并且其对安装、售后等环节的要求也更高。同时,线上便捷的购物体验、丰富的营销活动以及透明的产品信息,对消费者而言也有吸引力,这些特征意味着电视一定需要新零售。
乐视、小米还在布局线下渠道,而传统电视则在强化线上销售能力,PPTV智能电视却早已双箭齐发:其背靠的苏宁线下渠道有压倒性优势,截至2016年底,苏宁易购直营店在全国范围已经开设2000多家,今年还将新开1100家门店。而在线上,PPTV背靠苏宁易购,苏宁又联姻着阿里系的新零售优势,总之,PPTV的渠道优势很明显。有消息称,6月份PPTV将在上海召开战略及新品智能电视发布会,预感应该会有大动作发生。显然,在与苏宁结盟之后,PPTV正在努力抓住中国电视换机潮带来的机会,强调自己在内容和渠道上的优势,显得后劲十足。
总的来说,智能电视未来的竞争焦点,还是会回归到电视本身上,而不是搞一些噱头,更不是弄一些看上去很炫酷实际上没人用的奇技淫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