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百度与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达成合作,共建智慧法院。百度通过百度云将其擅长的AI技术如机器学习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提供给重庆高院,来提高案件审批效率及准确性,还将通过语音识别技术实现智慧庭审。整个合作最大亮点在于AI技术的大量应用,法院信息化已不算什么新鲜事儿,但如何在司法行业应用AI技术却是一个新话题。
智慧法院成为全世界的大势所趋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法院是相对神秘的,距离互联网有很远的距离。在互联网改变各行各业的大趋势下,司法行业正在更多地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国内外都在探索智慧法院建设。每年在乌镇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成了世界互联网技术进步的舞台,在去年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专门设立了“智慧法院”论坛,展示国内外智慧法院建设的案例。
截至去年11月,中国已有3519个法院及近1万个派出法庭实现了网络互联互通与数据共联共享,为司法责任制的落实提供了重要技术保障。中国法院已建成审判流程、裁判文书、执行信息和庭审视频四大公开网络平台。同时中国法院还注重与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展司法拍卖、庭审直播等“互联网+”司法举措。地方法院也都在进行各自的探索,比如上海建立了大数据办案辅助系统,河北法院自主研发了“智审1.0”系统。
通过拥抱互联网,中国法院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加速实现了现代化。
国外同样在上演“智慧法院”的潮流。俄罗斯联邦最高法院开发了名为“我的仲裁员”的审判文件流传和功能生成的信息系统,公民可通过互联网以电子形式提交申诉书,供法院处理电子文档时参考;哈萨克斯坦最高法院则建立了名为“庭审办公室”的在线法院。
不过,纵观国内外,智慧法院探索更多还集中在“互联网化”、“信息化”和“无纸化”,在信息层面更加透明,进而提高了法院对内的协作效率和对外的服务体验。百度与重庆高院的合作则体现出人工智能技术对于智慧法院的新价值。它不只是要将法院信息搬到互联网上,更要利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个性化推荐等AI技术来提高法院效率、提升服务体验。事实上,在今年年初的重庆市法院院长会议上,市高院副院长黄明耀就表示“要推动重庆法院信息化建设向智慧法院方向转型升级,以信息技术现代化促进司法现代化。”就是说只信息化是不够的,拥抱AI技术才能实现真正的“智慧法院”。可以说,重庆高院与百度的合作有望树立新一代智慧法院标杆。
AI技术成熟如何成为智慧法院的新机会?
就在这几天,AlphaGo与中国最顶尖的围棋选手柯洁的对战正在乌镇进行,结果几乎没有悬念。人工智能技术爆发且日益精进,与各行各业结合成了必然。现在,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智慧法院的新机会。
1、AI在办案环节的应用
百度利用搜索技术,结合法院提供的案例库资源完成案例精准推送,在法官办案过程中能根据个案推送类案案例给法官,提供法官工作效率和处理案件的准确性。还能通过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聚类电子卷宗便于法官查找。在庭审环境则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自动做笔录,减轻书记员压力的同时更大程度地还原庭审原貌,实现庭审全程留痕,推进司法公开。
通过自动生成、自动关联、智能推荐、智能检索等AI功能,可大幅降低法官的工作量。由于机器比人的犯错几率更低,因此AI成熟之后,AI应用到办案环节,还能提高事务处理的准确性、公平性。
2、AI在侦查环节的应用
在案件侦查环节,比如证据的比对、证言的比对、嫌疑人的追逃,都可以大量应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图像识别技术、人脸识别技术、语音识别甚至声纹识别技术来发现蛛丝马迹。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摄像头、指纹采集器等越来越多的智能设备正在收集海量大数据,而这些大数据只有利用AI技术才能进行最大化的利用。如果AI技术与这些数据结合起来,就有望为案件侦办提供线索,提高侦查效率。近年来不少大案、要案、存案的破获都得益于新科技,比如甘肃白银连环杀人案的嫌疑人被揪出来,关键就是因为一种生物识别技术:染色体Y-DNA检验,其本质就是一种大数据技术。
再比如百度通过“跨年龄人脸识别技术”帮助公安机关成功找回被拐儿童,同样是AI的典型应用。未来人脸识别技术还可用于罪犯追逃、网络打拐、公民出入境管理、火车站实名制检验等领域。总之,AI技术可以为案件侦查贡献更多,成为公安部门的利器。
3、AI在检察环节的应用。
检察机关可以通过大数据挖掘,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比如通过互联网上的海量大数据去发现违法犯罪活动的线索,再比如通过金融交易的大数据去发现洗钱活动。百度安全就在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去监测和发现网络黑产行为,并将涉及到违法犯罪的线索移交给公安机关。可以说,AI比人类有更强的洞察能力。
当司法遇到人工智能,世界会更美好吗?
对于公民来说,人工智能融入司法是好消息。它意味着司法会更加透明、更加公平、更加公开,这是每个人都希望看到的结果。各种司法流程比如申诉会变得更简单,审判效率会更高。对于司法工作者来说,人工智能将成为帮助司法工作者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出错几率的得力助手。
当人工智能遇到司法,未来一定可期!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