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联与银行力推账户虚拟化,用户就是不买账?该如何破局?

银联与银行力推账户虚拟化,用户就是不买账?该如何破局?

近日,银联低调召开“银行Ⅱ类、Ⅲ类账户互联互通合作启动会议”,再次为银行间虚拟账户的互联互通鼓劲。早在2016年3月,五大行就建立了虚拟账户互联互通的联盟;之后,12家股份制银行成立了网盟;此外,还有一些地方性银行成立了跨省网盟。大家做的都是同一件事,那便是打通银行间账户的互认互通,为银行账户虚拟化的发展扫清障碍。

然而,问题在于,银行账户虚拟化正式落地已半年有余,从市场反应来看,远没有当初预期地乐观。去年《关于落实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制度的通知》发布后,笔者曾撰文《“三类账户”释放银行潜力,互金行业遭遇飓风来袭?》,非常看好银行账户虚拟化,认为将从根本上改变银行的获客逻辑,从而加速银行业务的互联网化转型,给整个行业带来令人振奋的想象空间。

现在来看,逻辑上是没错的,但忽视了落地中存在的难题,没有考虑到用户价值问题。毕竟,一款产品或业务,无论逻辑上再完美,若没有给用户价值带来新的提升,便极难成功。

银行账户虚拟化,似乎是用户的大利好?

在银行账户虚拟化之前,对用户而言,即便下载了一家银行APP,只要你没有去线下网点把这家银行的借记卡给办了,就休想成为这款APP的用户。而对于很多中小银行而言,其网点数量实在有限的很,所以用户即便心有所属,但苦于找不到物理网点,也只能慨然放弃了。

而银行账户的虚拟化意味着,你只要拥有任何一家银行的I类账户(可简单理解成在网点办理的实体银行卡或存折),就可以下载并注册任何一家银行的APP,从而可以操作该APP上的几乎所有业务。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原来的手机银行APP,只针对会员(即实体借记卡用户)开放,现在针对所有用户开放了,听上去是不是很美好?

面对这种“福利”,用户不是应该抓住机遇多注册几个银行账户吗?比如,在之前那篇文章中,笔者就曾乐观地估计:

“12月1号以后,一切都不同了。Ⅱ类户可通过简单绑定本行或他行银行卡开户,与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账户开立过程如出一辙,银行业务拓展不再受制于本行客户规模,获客壁垒消除,银行的客户数量和各类业务有望迎来高速增长机遇期。”

真福利还是伪需求?

那为何银行账户虚拟化实施半年有余,用户却并不买账呢?对用户而言,手机上的金融类APP已经有很多了,甚至能占满一屏。

就拿银行类APP来讲,工资卡所在银行需要下一个APP,房贷所在银行需要下一个APP,消费贷所在银行需要下一个APP,甚至信用卡所在银行也需要下一个APP,不要忘记,不少人手中都至少三五张信用卡。此外,用户手机上可能还有第三方支付APP,P2P的APP,消费贷的APP;炒股也需要下个APP。

所以,在问这个问题之前,银行不妨审视下自家的产品,能为用户提供什么额外的服务或增值体验。否则,别人家有啥你有啥,没有特色,没有差异,那用户何必多次一举注册你家产品呢?仅仅因为手机银行APP开放注册了,用户就要买账吗?

问题恰恰在于,绝大多数银行的APP,都缺乏特色,并没有吸引用户的地方。

想想看,你手机中的那几款银行APP,一个月打开几次?打开后又干些什么?就我而言,发工资当天会打开银行APP,把钱转到苏宁金融APP中,买点货币基金或者定期理财;收到转账短信时会打开银行APP,看看是打款人是谁;有时候,还房贷前也会打开银行APP,确认下还贷金额是否足够;其他时候,真的就很少打开了。

显然,在用户眼中,银行APP仍然是个很低频的产品。当然,针对特定的场景,也是刚需,比如你在某家银行做了房贷,那未来30年内,你可能都不会卸载这家银行的APP。但恰恰大多数情况下,正是因为缺乏这种刚需场景的连接,银行才想通过虚拟账户拓客。

而一个低频且高度同质化的产品,用户兴趣是不大的。

破局的三个思路

既然是缺乏用户价值的问题,便要从用户价值上着手。否则,成立再多的联盟恐怕也不会有大的效果。从提升用户价值的角度看,我想到了三条出路:

一是打造能引流的拳头产品

支付、理财、融资三大产品线,基于使用场景和行业格局等方面原因,银行在支付领域布局的机会已经不大。

考虑到大量高息互联网理财竞品的存在,银行通过高息理财产品吸引用户的可行性并不大。其优势在于智能投顾,现在互联网理财平台发展智能投顾产品,主要面临资质和牌照的难题,因缺乏牌照产品的丰富度上不去,没有多元化的产品自然做不出有竞争力的智能投顾。

对银行而言,恰恰产品的多元化不是问题,应该抓住窗口期,尽快取得突破,在智能投顾方面,招行已经走在前头,对其他银行而言,需要尽早布局。

在消费金融尤其是现金贷领域,银行具有低资金成本的天然优势。同时,借贷又逐渐成为大家的刚性需求,银行有机会在消费金融领域打造爆款产品出来。就目前来看,瓶颈主要在于风控策略太谨慎,仍然只依赖征信和收入等强信用属性数据进行客户准入判断,导致用户覆盖范围太窄,很难成为爆款。

二是改变用户运营策略,农村包围城市

如前所述,相比互金APP,银行APP在产品、场景、体验等方面并不占优,同时又失去了先发优势,自然缺乏竞争力。但是互金APP的主流客群仍然集中在一二线城市,举例来讲,各大网贷平台公布的用户分布中,北上深三个城市的用户占比一直很高。

意味着,对银行而言,如果集中力量在三四线城市推广自己的APP,还有很大的机会。当然,前提是需要把APP的部分运营权限下方至二级分行,方便因地制宜推出基于地区特色的产品组合和展示界面。

这在很多银行而言,也是很大的难题,一是手机银行渠道一直掌握在总行手中,全国一盘棋,缺乏这种下放的先例;二是基层行长期重业务而轻运营,在互联网产品运营人才储备上,也会面临很大的缺口。

三是去APP化,降低用户使用成本

降低用户使用成本也是在变相增加产品的用户价值,既然在缺乏拳头产品连接的情况下,用户不愿意接受下载APP这种“偏重”的模式,那银行大可主动地去适应用户需求,推出去APP化的移动银行。

比如说与具有雄厚用户基础的互金巨头合作,基于互金企业的APP联合研发新产品,共同服务用户;比如说进一步丰富微信银行功能,不仅仅把它当做促销和优惠信息发布平台,而是将其打造成核心产品申请和使用的平台;比如说微信新推出的小程序,能否尝试研发推出小程序银行,方便用户“用完即走”的使用偏好……

在之前那篇文章的最后,我写到

“当银行身上的镣铐被松开,大象开始起舞,对互金行业的影响不再是一阵风而是飓风来临,很可能天翻地覆。届时,很多抵抗力弱的中小机构可能会被这阵风连根拔起,既便是行业巨头,也将难免东摇西晃,甚至部分业务线被收割。互联网金融行业真的要迎来大变局。”

希望这一天能早点来到。


企业会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

2017-05-22
银联与银行力推账户虚拟化,用户就是不买账?该如何破局?
若没有给用户价值带来新的提升,便极难成功

长按扫码 阅读全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