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晚,阿里巴巴发布了一份自2014年上市以来单季营收最为强劲的财报。财报中披露,阿里在2017年第一财季收入同比增长59%,达到321.54亿元人民币;中国零售平台收入同比增长49%,达到233.83亿元,业绩远超华尔街分析师预期。财报发布前,摩根士丹利宣布已经将阿里的目标股价上调至130.6美元。
财报利好、股价飙升
受到财报利好的影响,阿里巴巴股价当日大涨5%以上,以当日最高92.77美元的股价对比前日87.33美元收盘价计算,市值一天内上涨了136亿美元。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京东市值为323亿美元,阿里一天内即涨出了小半个京东。外界解读认为,这意味着国内BAT三巨头的格局正在演变为AT的双极格局。
长庚君在仔细研读了这份靓丽的财报后发现,与本财季内GMV、收入大幅增长相比,更可怕的是阿里体系正在发生变化,过去给资本市场呈现的是单一业务的增长,而现在则是呈现阿里的生态结构。
这是阿里首次以业务矩阵的形式呈现业绩,这些业务矩阵是:中国零售平台、云计算、数字媒体和娱乐、创新项目。这意味着,阿里已经不再是以出售商品为主的电商公司,而是围绕电商生态构建的互联网基础服务公司。
比如在本次财报中,阿里数字媒体以及娱乐新业务矩阵已经公开亮相、淘宝正逐渐成为社交生活平台、移动用户变现率也超过非移动用户,YunOs、高德、钉钉等新业务也开始崭露头角…..
从财报中披露的业务体系上看,阿里的互联网生态圈已经初具规模。
娱乐矩阵:并购优土后获得爆发性增长
2015年底阿里宣布收购优酷土豆,随后在2016年初优酷土豆宣布私有化,业绩合并至阿里的财务报表中。
先来看看阿里构建的娱乐矩阵,在这次的财报中,阿里将数字媒体和娱乐单独列为单独板块,并贡献了31.35亿美元的营收,同比增长286%。
长庚君觉得,上述数据说明UCWeb、优酷土豆、阿里音乐、阿里体育组成的数字媒体和娱乐矩阵已经成为阿里的新主营业务和重要收入来源。
阿里在财报对此的说明是,收入主要动力来自中国零售平台收入持续快速增长以及并入优酷土豆和Lazada新并购企业的业绩。
影视方面,优酷土豆在第二季度发布了年度巨制《如懿传》,古装玄幻题材的《古剑奇谭2》,基于超级IP的《武动乾坤》和《紫川》、欢乐喜剧题材《我的!体育老师》、《极品家丁》、《终极一班4》等20部大剧,这些剧集采用网络付费首播、电视台跟播的形式。
综艺方面,《火星情报局》的播放量已经超过8亿次,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4亿。目前优酷土豆已成功将综艺大咖李咏、窦文涛、马东、何炅等纳入网综制作者队伍。
除了优酷土豆外,娱乐矩阵中的UC Web也表现抢眼。
据网络流量监测机构StatCounter的数据所示,UC已经成为全球前三大移动浏览器之一。目前全球月活跃用户已突破4亿,季度活跃用户已超过6亿,是阿里巴巴数娱业务旗下核心产品, 除了在中国市场稳居第一,在印度和印尼等新兴市场也已经拿下了50%左右的市场份额。除了横向的市场开拓,UC的纵向扩张也初见成效,移动应用分发平台9Apps在海外也初具规模,月活用户数超过1.6亿。一些知名应用在9Apps下载量甚至远超Google Play。
电商阵营:购物向社交化转型
根据财报显示,中国零售平台交出了上市以来最强劲增幅。集团整体收入达321.54亿元人民币,其中来自中国零售平台的收入233.8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9%。
在这亮眼的数字背后,我们可以看到阿里电商两大突出变化:
一是电商平台不再仅限于满足购物需求,而是逐步向社交商业平台转型。
据财报显示,淘宝移动应用(app)日活跃用户在6月里,一天中平均7次打开淘宝app,并且用户的互动行为日益频繁。比如:每日淘宝用户发表超过2000万条评论;又比如,“问大家”成为淘宝评价体系中越来越受流行的社区体验功能,仅6月就促成每日大约200万用户互动。
与此同时,对于更注重交互的年轻一代人而言,淘宝也凝聚了他们的购买力——提供原创的个性化新品牌,这点在阿里巴巴不久前的造物节上得到印证。而对于其他用户,淘宝通过提供如同“水电煤”式电商、支付等基础服务,来增加用户粘性,丰富交互体验。
正如阿里巴巴CEO张勇提及的,阿里巴巴改变了4.34亿活跃用户在淘宝平台上的互动方式。逐步实现‘生活在阿里巴巴’(Live @ Alibaba)的愿景。
二是淘宝移动端变现率首超非移动端。
电商变现率是国际投行对上市电商企业给出估值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季度内,中国零售平台的移动端变现率达到2.80%,是2013财年第四季度移动端开始变现以来,首次超越非移动端变现率;6月移动月度活跃用户达4.27亿户,较3月净增长1700万户,同比增长39%。无论从全球用户数还是移动变现率上来看,阿里巴巴继续扩大全球第一移动电商平台的领先优势。
云计算:全球3A竞争格局形成
财报显示,阿里云付费客户数量本季度增长119%,达到57.7万;收入同比增长156%,达到12.43亿元(相当于1.87亿美元)。
这主要得益于阿里云通过全球合作伙伴推进国际化业务。4月27日, 阿里云宣布与韩国 SK Holdings C&C 合作,为东亚乃至全球企业提供云计算资源和产品;5月13日,阿里巴巴集团和软银集团旗下的电讯公司软银公司合资成立云计算公司,通过阿里云的技术与解决方案,在日本推出云计算服务;8月9日,阿里云更宣布为技术合作伙伴推出全球云市场及AliLaunch计划,让国际技术合作伙伴如SAP透过阿里云的创新服务加快进入中国……
德意志银行预估,阿里云营收规模超越谷歌,全球云计算市场呈现出“亚马逊AWS、微软Azure和阿里云Alibaba Cloud”的“3A”竞争格局。
阿里云也公布,今年年内将启用位于欧洲、澳洲、中东和日本的数据中心,加上已经开服的美国东部、美国西部、新加坡和香港数据中心,对全球主要互联网市场形成全面的云计算基础设施覆盖。
创新项目:智能化提升业务进展
在此次阿里季报中,还有一块业务是不容忽视的,那就是包括YunOS、高德地图、钉钉等在内的创新业务。本次季报披露,阿里在YunOS操作系统、高德地图、钉钉等创新业务上持续取得进展。
比如在YunOS方面,截至2016年5月底,累计搭载YunOS操作系统的智能终端设备超过1亿部,其中智能手机超过7000万部,搭载YunOS系统的智能手机日均活跃用户超过3000万。今年7月,YunOS 与上汽集团合作发布首款互联网汽车,双方目标是将汽车这种交通工具转变为使用无缝大数据、互联网以及云计算的智能生活平台。8月YunOS与魅族合作发布魅蓝E,基于YunOS系统,实现与荣威RX5智能连接交互。
2014年2月,阿里收购高德地图,大大提升其业务竞争力。不仅与超40家政府交通管理部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交通大数据融合,为用户出行合理规划路线,节省时间。在产品创新方面,还首创明星语音导航功能。
数据统计,截止今年5月,高德地图用户数已超过六亿。在2016年春季APP实力排行榜中,高德地图的DAU增长高达近190%,排名榜单第一。未来,产品还将上线积水地图、限行提醒、智慧景区等新功能,发布高德地图AI智能公交导航,为市民出行提供更加方便的导航服务。
蚂蚁金服:范围与 的持续扩展
在投资业务方面,蚂蚁金服的各项业务稳步发展,成为阿里巴巴集团身体体系进一步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支付宝服务平台目前已有全国347城市入驻,提供包括车主服务、政务办事、医疗、交通出行、充值缴费等在内的9大类56种不同类别的服务。
旗下成立仅一年多的口碑网,在今年6月实现日交易笔数突破了1000万笔,成为O2O领域日交易笔数第一的平台。
蚂蚁金服主导成立的网商银行在今年6月成立一周年,共服务了170万家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30亿元。主要面向c端的余额宝,截止今年6月12日,用户数超过2.9亿人。
此外保险服务、农村金融以及国际业务等方面,蚂蚁金服无论是在业务范围还是在 方面都在持续扩展。
菜鸟物流:业务十倍于其他自营电商物流
此外,作为阿里巴巴开放协同的物流数据平台,菜鸟网络平台上运行着超过170万名快递盒仓库工作人员,数据涵盖18万个快递站点,平均每日处理4200万个包裹,相当于其他自营电商物流公司的十多倍。并且在跨境领域,通过技术接口使得跨境物流链路实现端到端的无缝对接。
阿里巴巴围绕电商生态构建的各个业务板块都在有序持续地发展。正如马云在今年6月14日全球投资者日大会上提及的,“阿里做的每件事情,每个业务,都是出于长远的考虑,而非眼前的利益。今天,淘宝、天猫和支付宝等业务的成立让人欣喜,而这些业务多年前就已布局。阿里的各项业务会有差异,但都是以十年为期,来做战略性的决定。”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