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拿到CDN业务经营许可证的阿里云,近日却曝出3小时的全方位瘫痪。在快速布局过程中,关键问题不解决,急于抢占市场只会带来反反复复的故障。
跑得太快,好看不中用的阿里云CDN
12月16日凌晨,很多托管在阿里云上的网站不能访问。按照惯常的排查,无外乎企业网站服务器有问题、证书到期、电信网络波动等几种原因。最后的结果却是:阿里云CDN整个瘫痪,使用该服务的企业无一幸免,甚至连天猫都曝出不能访问。要知道,这离工信部12号给阿里云发放CDN业务经营许可证才过去5天而已,更严重的是,这已是两个月内阿里云遭受的第4次大的诟病。
就在此之前,12月7日,阿里云域名解析出现故障,阿里云官方称故障原因为突发大流量攻击导致的部分解析服务器异常。10月26日,IT之家发布公告表示不堪忍受阿里云带来的接连不断的卡顿和无效率的售后沟通,将站点迁移至其他云服务平台。10月12日,阿里云华东地区部分ECS服务器出现IO HANG(TOP级)故障问题,部分用户无法连接云服务器。
这些事件揭示了一个共同现象:阿里云、阿里CDN的产品性能和服务态度不符合其在媒体中展现出来的形象。
刚需之下,必有勇夫
客观的说,阿里在云服务上的确做了不少工作,相较于腾讯和百度的更早入场,对早期的用户教育做得更多。但在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技术和售后的步调则显得要滞后得多。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游戏、视频和直播的急速兴起,云计算和CDN成了刚需。如果说一切计算资源都要靠服务器来提供,那云服务则是大企业将它们多余的服务器资源对外出租的行为。而CDN则是事先将数据拷贝下来,就近分配给用户,加快内容的传输速度。
多年来,CDN通过在网络各处放置节点服务器,构成了比较高效的虚拟网络,为数据的快速、稳定和大流量传输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同时,这几年出现了大批量的创新创业企业,使得云服务、CDN有了爆发性的市场需求;而CDN与云计算殊途同归,在属性上天然重叠都以IDC、服务器和带宽资源为基础。这一切都导致了市场的快速壮大。2015年,国内CDN 服务市场整体规模达到9.77亿美元,同比增长42.7%。
为抢占市场,阿里打出了“云CDN”的招牌,阿里认为,现在大量服务已经在云端交织,传统CDN的功能(就近分配数据)不过是众多服务中的一种,只有和云计算结合才是真正的CDN。但事实上,阿里的“云CDN”带给别人的却是一连串的失望。
关键问题被搁置,过快扩张无异暴露短板
由于马太效应的存在,阿里云觊觎掌控市场的诉求一刻也没停过,他提出的“云计算CDN”与AWS的策略相近,但就目前的境况而言,并未解决关键问题的阿里云,更像是对云计算和CDN市场的全面宣战,过快扩张无异于将短板更多地公诸天下。
对于阿里云和CDN接连爆出的问题,有解释称,是之前为内部服务,更多地以技术形态存在,对外服务之后,客户的需求非常多样。这就是阿里云CDN的短板所在——目前的API接口少,也不适合某些行业客户使用,另外,传统的网宿等CDN专业厂商毕竟浸淫市场多年,面向特殊行业开发了不少技术,这对于1%的特殊客户而言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也是阿里云CDN所欠缺的。
瞬息万变的市场带给了阿里云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来自多方市场主体的全方位竞争,阿里云已经在很多领域丢了阵地,特别是技术层面,所以现在只能加强CDN用户的数量扩张,涉足CDN也是应对其他市场主体竞争的无奈之举。
而从技术上讲,CDN与云服务的融合固然是技术发展的方向,但在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却没有在技术和售后上练好内功,比如调度体系的有待完善等,无疑只会带来更多的“无辜白鼠”。
老问题不解决,新问题老出现,长期这样对待用户,阿里云、阿里CDN无疑在砸自己的招牌,用户也只能用脚投票,迁往其他平台。
频繁出现瘫痪,与阿里云自我宣称的市场地位极不相符,更严重的是,对关键问题视而不见,急于跑马圈地所带来的结果值得反思。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