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微软和小米正式宣布达成合作,小米手机和平板电脑预装微软office和skype应用,而微软向小米出售1500项专利以及其他专利授权,这意味着两家企业在面对移动市场的激烈竞争下试图抱团取暖。
小米困境难解
在2014年其发展达到巅峰后,去年发展陷入停滞,今年一季度则出现微跌但是在竞争对手OPPO的猛烈增长下全球市场排名下滑,更有数据分析机构认为小米已经跌出了全球前五,对小米的打击甚大,造成如此结果的原因有多个。
性价比牌打不动。在2011年开始发售手机,当时高通是小米的股东之一给予小米高端芯片优先供应权,凭借着发烧的性能大打性价比牌而一炮而红,2013年下半年开始推出低端手机红米继续打性价比销量猛增在2014年达到顶峰,但是到了2015年中高端手机兴起而高通不再给予小米优先供应权,小米只能打价格战,事实证明这行不通最终导致其发展停滞。
国内市场目前在线上面临乐视、魅族、荣耀的围攻,其互联网营销优势已不明显,赛诺近期发布的4月份数据显示华为的华为品牌和荣耀品牌合计占线上销量已达到23.5%接近小米的26%,魅族、乐视、360等在线上占据的份额约22%。在线下市场则是OPPO、vivo、华为等优势明显,而小米今年才将自营店—小米之家扩展到50家,难以与这几家品牌竞争。
国外市场受专利阻击。小米在海外市场的发展其实就只有印度市场,2014年7月进入该市场到年底即获得4%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并位居印度第五、是中国手机品牌中在印度市场发展最好的,但是随即遭遇爱立信的专利侵权诉讼,2015年联想取代小米成为中国品牌在印度市场的领头羊。美国市场,在小米的手机获得FCC认证后即被专利流氓狙击导致美国运营下架其手机。
可以说,这一年多时间来小米在国内外市场都遭遇挫折,并且这种局面短期难解。
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连续受挫
微软曾与塞班系统分食智能手机市场,不过苹果iOS和Android发展起来后微软逐渐被边缘化,2013年收购诺基亚这个前全球第一大手机品牌试图提升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不过在微软更换CEO后,新任CEO纳德拉连续裁减收购来的诺基亚手机业务员工、对该笔业务减计等证明这是一次失败的收购,而微软在手机市场的份额也已滑落到可以忽略不计。
一直有传言指微软另起炉灶发展自己的智能手机业务,即是surface phone项目,据外媒报道指微软已调Panos Panay负责surface phone项目。Panos Panay推动surface平板发展成功,并吸引了传统PC品牌和CT阵营的华为、三星加入,并被视为对抗iPad和Android平板的产品,可见微软对surface phone项目的重视。
Surface phone据说有三款产品在研发中,其中一款采用高通的骁龙芯片,另外两款采用Intel的ATOM处理器,然而上月初Intel宣布停产ATOM处理器对该项目造成了重大打击,近日有消息指该项目仍在继续,不过将延后到明年上半年上市,将采用高通的下一代芯片骁龙830。
小米和微软抱团取暖
小米在手机业务上缺乏专利,眼下主要是通过与高通的合作借助后者的反向授权来为它保驾护航,但是显然这还不足够,所以小米这几年积极申请专利,同时通过收购来增强自己的专利实力,今年初小米从Intel收购332件美国专利被视为它最大笔的专利收购动作。
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微软虽然在智能手机市场屡屡战败,它却是Android市场的专利大户之一。早在2011年微软就和三星谈判要求后者按每部Android手机缴纳15美元的专利费,2013年数据显示三星向微软缴纳了高达10亿美元的专利费,此外HTC、MOTO等也与微软有类似的专利授权。
如此也就不难理解这次小米从微软收购1500项专利授权的重要性了,这项收购相比起其从Intel收购的专利数量还要庞大的多,这将有力增强小米的专利实力,应对各方试图通过专利来狙击它在海外市场的发展。
微软在智能手机市场遭遇挫折后,与小米合作自然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小米虽然这一年多来表现不佳但据Gartner的数据其今年一季度依然位居全球第五,累计销售了近2亿的手机进而获得近2亿的MIUI用户,预装微软的应用可以帮助微软赢得大量的用户。去年微软和小米达成合作,为小米4手机用户提供win10刷机包这为微软开发win10 Mobil系统积累了经验,另外小米平板已经搭载win10系统,双方有一定的合作基础,在诺基亚手机业务被删减而surface phone未上市的情况下为微软在移动市场留下了“火种”。
小米和微软抱团取暖的方式对双方来说都是好事,但是它们在手机市场的发展还得靠它们自己。微软需要以surface phone证明其在手机市场的竞争力树立榜样,吸引手机品牌采用它的Windows系统,小米眼下只是提供了刷机包并没有真正采用Windows系统;小米缺乏专利,收购微软的1500项专利可以部分缓解其面临的专利狙击压力,但是相比起华为、三星、爱立信等累积的数万项专利来说依然是有限的,并未能彻底解决缺乏专利的问题。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