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于今天发布了ZUK品牌旗下Z2手机,在发布会上打出了超“米+5”,不禁让人想起了小米5—这是小米今年推出的重磅产品,意思或许是联想要超越小米吧,不过联想要超越的是它自己而不是小米。
联想移动的辉煌
中国第二代手机品牌以中华酷联为首,自2011年2014上半年这四大品牌不时的领先,而联想也曾位居中华酷联之首,风光无限。
由于整体业务不佳,联想集团在2008年重整业务于是将手机业务--联想移动以1亿美元出售给弘毅投资牵头的私募财团,值得关注的是弘毅投资是联想集团创始人柳传志领导的联想控股的下属子公司,而联想控股同时也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一年后在中国开始商用3G后联想集团又以2亿美元收购了联想移动。
此后,联想与中国移动等三家运营商密切合作,手机销量获得迅速增长,而联想也经常在运营商渠道占据销量靠前的位置,在3G时代联想成为国产手机品牌中风光的品牌之一。
但是借助运营商渠道也有其弱点那就是由于运营商控制着销售渠道,联想等国产品牌赢得的利润非常微薄,直到2012/13财年第三财季(即是2012年四季度)其中国区智能手机业务才录得首次季度盈利。
2013年联想的手机市场份额进一步上升,据IDC发布的2013年四季度的数据显示联想位居中国市场的第二,仅落后于三星位居国产手机品牌之首。据联想自己的说法是利润率获得了进一步的改善,不过其公布的整体净利润率只有2.1%。
联想走下破路
2014年是联想大起大落的一年。小米这个互联网品牌自2011年开始发售手机,到了2013年下半年开始发售低端的红米手机,2014年受红米的推动其销量猛增,据IHS的数据显示小米全年夺得国内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而联想则滑落到第三名。
2014年其实联想也曾有辉煌,这一年其成功并购MOTO手机业务因此一度位居国产第一和全球第三,但是第四季度华为则抢走了这一名号并一直保持至今。
2015年联想在国内市场开始步步下滑,一季度被OPPO击败、二季度被vivo击败,形成了华米欧维新国产四大格局,在国内市场估计其销量仅为1500万部左右,较2014年的4700多万销量大幅下滑近七成。
不过凭借着在海外市场的出色表现,据TrendForce的数据显示联想依然位居全球第四位,这当中在印度市场、美洲市场表现出色。但是今年一季度联想的销量继续下滑,Gartner的数据显示OPPO销量猛增挤入全球前五位居第四,小米守住全球第五的位置,联想则被归入了other。
联想需要超越的是它自己
从上述的发展可以看出,联想先后被小米、华为、OPPO等击败。小米的崛起以互联网营销著称;随后华为积极学习小米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推出互联网品牌“荣耀”,荣耀品牌去年已经成为线上销量一强,近日赛诺发布的4月份的数据显示荣耀已成为线上渠道出货量第二大品牌,如果加上华为品牌的话份额已经达到23.7%接近小米的26%。
OPPO是线下渠道的强者,其自成立之日起就开始深耕线下渠道市场,强大的线下渠道深入乡镇市场,在小米凭借着互联网营销短暂取得优势后中国市场再度回归到线下市场,事实上早在2014年的时候赛诺曾指小米的手机有六成是靠线下渠道完成的。眼看着OPPO在线下渠道占有的竞争优势,华为今年初宣布将强推“千县计划”,力求以自己拥有的资金优势短期内建立可以与OPPO竞争的渠道优势。
联想也曾试图学习小米的互联网营销,但是脚步太慢到了去年5月其互联网子品牌ZUK才发布首款手机,至今在线上渠道少有建树;眼看着华为、OPPO等在中高端市场赢得的成绩推出了高端品牌VIBE,同时又试图将并购的MOTO迎回中国市场主打高端市场,混乱的品牌定位最终结果是导致2015年在国内市场销量的快速下滑。其本来在PC市场打下的强大线下渠道并未能被它有效利用来对抗OPPO等,左支右绌之下最终导致了今天的失败。
如今其发布的ZUK品牌旗下的Z2手机瞄准小米的小米5,显然是它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将目标对准的是目前正走下破路的小米,并未意识到中国市场正在发生变化,性价比已经不再是有效的竞争手段,品牌定位、品质、体验等才是华为和OPPO等成功因素,但愿它能早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吧。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美媒聚焦比亚迪“副业”:电子代工助力苹果,下个大计划瞄准AI机器人
- 微信零钱通新政策:银行卡转入资金提现免手续费引热议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