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液晶面板市场份额主要掌握在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三方,而技术方面则集中在日本和韩国,在中国大陆强化投资增加液晶面板产能的情况下,韩台则意欲在下一代液晶面板技术OLED上争雄。
液晶市场现状
据工业信息化部指2015年中国的液晶面板产能已经超过中国台湾位居全球第二,仅落后于韩国,这是中国液晶面板企业多年努力的结果,液晶面板产业的快速发展支持了国内电视、手机行业的发展。
在企业排名方面据群智咨询的数据,2015年全球液晶面板企业出货量前四名为LGD、三星、群创和京东方。
曾作为全球液晶产业领先者的日本的市场份额继续下滑,日本其中一个重要的液晶面板企业夏普更被中国台湾的鸿海收购,夏普在中小液晶面板市场占有不小的市场份额,鸿海并购夏普后巩固了它的市场地位,日本则因此进一步丧失了与中日台竞争的实力。
不过面板企业的竞争正从出货量之争转变为技术之争,尤其是眼下OLED液晶市场开始进入高速增长阶段,国内电视品牌创维、长虹开始加快推出OLED液晶电视,而手机等数码产品也开始大规模引入OLED液晶,技术领先的日韩台企业正在重新组合,强化研发投资争雄。
OLED液晶韩国暂时领先
其实目前的OLED液晶面板主要就是三星的AMOLED,不过这项技术主要用于中小尺寸液晶面板市场,三星也因此在2015年迅速扩大了在中小液晶面板市场的份额增长到23%,超过日本的JDI首次拿下了中小液晶面板市场份额第一的位置,而JDI的市场份额则滑落到16%。
在大尺寸OLED液晶面板方面则被LGD拔得了头筹,创维采用的正是来自LGD的OLED液晶面板,为巩固优势去年底其更宣布投资87亿美元新建OLED液晶面板工厂,预计今年的OLED液晶面板出货量成长500%以上强化自家的市场竞争优势。
三星则不甘人后,也正展开大规模投资建设大尺寸的OLED液晶工厂。今年2月媒体报道指三星已确认将把其在韩国忠清南道天安市的第五代LCD面板生产线的所有设备出售给中国企业,以筹集资金建设大尺寸OLED液晶面板工厂,而近日其被曝已投资日本OLED初创公司Kyulux,有趣的是三星的韩国同行LGD早在去年四季度已经先行投资了这家企业。
Kyulux公司通过与日本九州大学研发团队合作TADF(热活性型延迟荧光)材料,目前第二代OLED技术必须使用铱等稀有金属因此成本较高,采用TADF材料可以无需使用稀有金属将成本降低九成以上。Kyulux公司独家拥有TADF的全部50多项专利,有分析认为三星和LGD投资这家企业是受到鸿海收购夏普的影响。
中国台湾企业鸿海急起直追
鸿海通过收购夏普获得了IGZO技术,后者一直与日本半导体能源研究所共同推进IGZO技术的研发,在2012年4月在业界率先量产该技术,IGZO是一种沟通层材料用于现有的TFT-LCD液晶面板可以获得接近于OLED液晶的性能这有助于延续现有TFT-LCD的产业寿命,为鸿海赢取研发OLED的时间,因为鸿海的OLED液晶技术研发落后于三星和LGD,同时IGZO同样可以用于OLED液晶面板帮助鸿海在量产OLED后赢得对韩国企业的竞争优势。
中国台湾早期有友达光电、中华映管、广辉电子、奇美电子、瀚宇彩晶等组成的所谓“面板五虎”,但是经过数年的竞合变成了鸿海旗下的群创和友达光电组成的“面板双虎”,而2015年友达再度巨亏,加上技术方面落后韩国企业不少,而鸿海通过收购夏普获得了技术优势,友达光电前景不明。
日韩台企业扩大OLED液晶面板的投资其实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争夺中国市场,中国市场经过多年发展液晶电视和智能手机普及率已经相当高,进入到了存量竞争时代,这就迫使它们升级自己的产品,OLED液晶正是其中的一个方向。
另外一个就是争取苹果这个大客户,目前主要是由夏普和JDI供货,不过随着OLED液晶面板技术的成熟和成本的下降,苹果的产品iPhone、iPad等也将可能转用OLED液晶,apple watch已采用AMOLED液晶屏。鸿海并购夏普据说就受到苹果的影响,后者希望鸿海能为它提供先进的液晶技术而不愿受与它有竞争关系的三星掣肘。
最后说一说中国企业,这几年由于日本、中国台湾的液晶面板企业衰落导致其人才出走,而中国这几年在国家推动下正大举投资高科技产业而液晶面板正是其中的一个投资重点吸引了这些液晶技术人才,京东方、华星光电在OLED方面均有布局,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也为国内的液晶面板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为它们追赶日韩台的液晶面板产业提供了时间和空间。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