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无疑是中国最强大的移动运营商,其拥有的手机用户数约占中国手机用户的近60%,在手机业务上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基本无法威胁它,不过似乎中国移动在新的一年里打算对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拥有的优势业务--固网业务举起屠龙刀!
据媒体报道中国移动将在巩固4G领先优势、提供高品质固定宽带业务、提升ICT服务水平的基础上,增强其固网宽带业务成为重点之一。
固网业务对联通和电信很重要
中国电信2008年收购中国联通的CDMA业务进军移动市场,当时的中国电信利用自己的有线宽带优势通过捆绑方式拉动手机用户的发展,从结果来看这种模式是非常有效的,截止2013年底,中国电信净增的手机用户数比中国联通多了近千万。但是这也付出了代价,在收购手机业务之前的2007年中国电信的营收是1786.56亿净利润达到266亿元,而经营移动业务数年后到2014年营收增长了81.6%达到3244亿而净利润却只有176.8亿元,并且这个净利润是经营移动业务以来的最高值。
中国电信2014年经营收入3244亿元,移动服务收入为1516.11亿元,移动业务占比只有46.7%,固网业务是中国电信的主要收入来源,并且由于中国电信的用户应是中低端为主(2015年前三季度移动用户人均ARPU为55.5元低于中国移动2015年上半年的人均ARPU值62元,并且当中有不少用户的ARPU来自于捆绑其占优势的优先用户获得),中国最优质的手机用户集中在中国移动,从上面的2007年和2014年的业绩对比来看中国电信的移动业务甚至拖累了中国电信的盈利能力。
中国联通2014年移动服务收入达到1551亿元占总营收2846.8亿元的54.5%,固网业务收入同样是重要的收入来源。2015年面对着中国移动4G拥有的网络覆盖优势,中国联通的3G网络无论是覆盖还是网络速度都无法与中国移动竞争,从2月到11月连续10个月出现用户流失,流失用户数达到1226.2万。
在手机用户不断流失的情况下,2015年前三个季度移动业务收入1095.17亿元同比下降8.05%,而同期中国联通的固网业务收入692.03亿元同比增长3.4%,在固网业务的拉动下总体业务收入下降幅度降低到3.8%。
中国移动已准备好进攻有线宽带市场
如今中国移动已经将铁通收入囊中,据2015年7月底工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有线宽带用户数是2.1亿互,当时中国电信、中国联通的有线宽带用户数分别是1.1亿、7000万来推算中国移动和铁通合计拥有的有线宽带用户数是3000万占总用户数的比例是14%,约是中国联通的42.9%。
从2009年到2015年,中国移动一直都在积极建设有线宽带网络,以增强自己的固网优势,这从国际宽带出口带宽可以看出来,而中国联通则由于将大量资金投入3G网络建设忽视固网的建设与中国电信的差距在拉远、被中国移动拉近。2009年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的宽带国际出口带宽分别是416.78G、295.14G、15G,中国移动的出口带宽是前两家的3.6%、5.1%;三家运营商的国际出口带宽分别是3040.8G、1190.1G、389.6G,中国移动是前两家的12.8%、32.7%。
2014年中国移动的现金储备达到4000亿,同年中国联通债务是3168亿并且4G和固网都需要投入的情况下面临左右支绌的局面,中国电信的债务是1065.52亿但是其强大的固网可以暂缓投入而全力建设4G网络。
在2014年中国移动已经开始进攻有线宽带市场,并且价格极具竞争力,以广州来说,中国移动的光纤宽带大约是360元每年,中国电信的宽度最少也要1580元(营业厅价格),中国联通的价格是880元起,中国铁通的宽带价格是760元。
在中国移动将铁通并入后,相信铁通的宽度价格会更优惠,当然会有话费赠送。在中国移动的攻势下,中国联通是最应该担心的,而中国电信用固网业务捆绑手机用户的策略也将受到中国移动的冲击,它们能顶得住中国移动的价格屠龙刀么?
- 蜜度索骥:以跨模态检索技术助力“企宣”向上生长
- 消息称塔塔集团将收购和硕印度iPhone代工厂60%股份 并接管日常运营
- 苹果揭秘自研芯片成功之道:领先技术与 整合是关键
- 英伟达新一代Blackwell GPU面临过热挑战,交付延期引发市场关注
- 马斯克能否成为 AI 部部长?硅谷与白宫的联系日益紧密
- 余承东:Mate70将在26号发布,意外泄露引发关注
- 无人机“黑科技”亮相航展:全球首台低空重力测量系统引关注
- 赛力斯发布声明:未与任何伙伴联合开展人形机器人合作
- 赛力斯触及涨停,汽车整车股盘初强势拉升
- 特斯拉首次聘请品牌大使:韩国奥运射击选手金艺智
- 华为研发中心入驻上海青浦致小镇房租大涨,带动周边租房市场热潮
免责声明:本网站内容主要来自原创、合作伙伴供稿和第三方自媒体作者投稿,凡在本网站出现的信息,均仅供参考。本网站将尽力确保所提供信息的准确性及可靠性,但不保证有关资料的准确性及可靠性,读者在使用前请进一步核实,并对任何自主决定的行为负责。本网站对有关资料所引致的错误、不确或遗漏,概不负任何法律责任。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中的网页或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知识产权或存在不实内容时,应及时向本网站提出书面权利通知或不实情况说明,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或不实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依法尽快联系相关文章源头核实,沟通删除相关内容或断开相关链接。